第26章 三教論道(2 / 3)

劉裕怎麼回答?隻有裝作沒有聽到。朱定很會來事,向飛燕下拜:“朱梨花拜見姐姐!”

飛燕見梨花君的樣子也恨不起來,說道:“梨花君,你對公子可是真心?”

“梨花今世投錯身,乃是上世的孽報,今生當不敢再亂來。”梨花君幽幽的說道。

佛教傳入中華,帶來了因果輪回的觀念,認為今生之果乃前世之因。朱定既然信佛,比不會虛言。

飛燕是個豁達之人,既然劉裕收下了人家,自己當好生相待。

她也同情梨花君,生錯身是多大的悲哀,對劉裕說道:“劉大哥既然收下了梨花妹妹,就要好好的待人家。”

“這個自然!”劉裕笑道。

梨花君在劉裕的左側坐下,飛燕在劉裕的右邊,端茶倒水的伺候著。看得敖青羨慕非常。

經過劉裕的大展神威,已經沒有人再向登雲榜的十人挑戰了。

張九峰再次現身,宣布比武繼續。接下來的比武,選出了登雲榜五十英雄好漢。排名前十的劉裕等人將要進入疊雲論道。

論道,是個非常高端的項目,考教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個人的勇武已經不是占主要參考標準了,今年的論道主題由葛仙親自指定。

當今天下大亂,征戰連綿,百姓死傷過半,這是因為什麼?

其根本是在天?在地?在人?

經過一番唇槍舌戰,這十個人形成了三個團體。以道門為首黃大仙、張脛陽、張九峰主張其原因在於天,認為天道運轉也是有周期性的,道祖開天辟地以來就一直如此往複的循環著。

人有生老病死,地有春夏交替,天也有寒暑更迭。

天道進入暑期則天下太平,天道再寒期則天下大亂。

三皇最初帶領自己的部落發展壯大的時期為和平時期,人們敬天禮地。

等壯大到一定程度之後,權利、地盤、利益出現了交叉,發生了戰爭。

皇帝、炎帝與蚩尤的正統之爭,最終炎黃奪得正統占據中原,蚩尤部逃到蠻荒。

中原地大物博,人民耕種勞作、衣食無憂,堯舜禹湯夏商周時期均是皇帝後人持正統治理天下,國泰民安。

蚩尤部流落蠻夷之地,遊牧草原,狩獵山林。

從此就形成了兩個文明,炎黃的農耕文明和蚩尤的遊牧狩獵文明。

周朝末年,天道進入寒冷期,草原牧草枯萎,山林野獸絕跡。蚩尤後裔的遊牧狩獵文明獲取食物困難,不得已,隻能進中原搶奪食物,於是天下大亂。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亂天下,秦滅六國一統中原,將胡虜逐出中原,天道寒冷四百年。

天道進入溫暖期,秦漢享四百年太平。

漢末又進寒冷期,蚩尤的九黎族再次趁機入主中原,當有四百年浩劫。

這就是道家的觀點,立足於天道運轉,大勢所趨。

佛家和儒家也都表示認同,畢竟道門是以天道的名義闡述,誰敢不敬天?

但是儒家也有自己的主張,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是開化的、文明的,得到了天地的認可,成為天道寵兒,是神的的子民。但是也有頑固不化的之人,不服教化,不講仁義,凶殘邪惡,依然保持獸性,這就是魔的後代。

天地分陰陽,人分善惡,神魔不兩立,戰爭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