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不一定是不誠實
經常說謊的孩子經常有反社會的行為,如詐騙、偷盜等不良習慣。因此,對於孩子的撒謊行為,不論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父母都要注重孩子品格方麵的教育。
在猶太教義中,一個人撒謊是不好的品德。可對於孩子的撒謊行為,父母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猶太兒童心理學家耶斯認為,孩子在兩至三歲時,認知和語言能力的發育不成熟,還不能看出自己言行之間的直接關係。對他們來說,行為遠遠比語言重要得多,而語言都是模糊的,有多重的含義。
三歲左右的孩子並不明白,故意說謊誤導別人是不對的。專家們認為,事實上這時候或稍大一點的孩子對說謊幾乎達到了狂熱的程度。
小男孩勒韋卡才四歲,常纏著媽媽講故事,媽媽說今天太累了,一翻身睡去,爸爸也說不早了,明天還得早起,失望的孩子自己一邊比劃一邊說:“昨天我看見一位老奶奶,她拉著我的手說:‘小寶寶真漂亮,到我家去,奶奶給你巧克力吃。’”
小勒韋卡的話讓父母目瞪口呆。
很多的猶太教育學家都認為孩子往往從很小的時候就會撒謊。
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呢?
是因為孩子們在這個年齡不知道什麼是錯誤的,但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會惹父母生氣,為了逃避有可能的懲罰他們才撒謊。
猶太教育家們認為,培養孩子誠信的最佳時機是在孩子三歲以後。兩歲左右的孩子是不知道誠信的含義的,作為父母也不可能對孩子的誠信過分苛求。孩子四歲以後,父母就要努力去培養孩子誠信的品格。
猶太教育家彌塞亞說,如果孩子對重要問題撒謊,這樣一來情況就嚴重了。因為撒謊腐蝕了人與人之間的密切關係,滋長了懷疑之心,損壞了互相信任的關係。說謊就意味著不尊重人,那些經常撒謊的人最終會成為一個無人理會的孤獨的人。
盡管有些撒謊行為情有可原,如果孩子習慣性撒謊,特別是在重大的問題上撒謊,就成為問題了。經驗表明,經常說謊的孩子經常有反社會的行為,如詐騙、偷盜等不良習慣。因此,對於孩子的撒謊行為,不論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父母都要注重孩子品格方麵的教育。
孩子說謊很是讓父母們恐慌,認為這是孩子變壞的前兆。其實,並沒有這麼嚴重。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父母不要大驚小怪,也用不著驚慌。不要在孩子麵前嘮叨,也不要痛打孩子。用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不但不能讓孩子得到教育,相反孩子為逃避懲罰或出於恐懼會繼續編造謊言。
6歲的歐思內卡在踢足球時不小心把玻璃窗給打碎了,當父親向他問起這件事時,他回答說:“一個大孩子幹的,他很快溜了”。由於害怕受到懲罰和感到羞愧,他撒了謊。
作為父母正確的辦法是耐心教育,慎重對待。先了解孩子說謊的情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耐心說服教育,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利害,讓孩子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並由此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動搖原則就是毀滅孩子
要對孩子充滿信心,要有自己不變的教育原則。如果動搖你的原則,一味隻趕潮流,受害的是孩子。他們會因為你的教育方向的動搖而沒有任何發展。無論是多麼細微的事,隻要抱著信心,從自己堅信的事做起便可。
猶太民族有著自己傳統的教育方式,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著名的科學家與曆史巨人。猶太人的教育是成功的,這是他們民族的驕傲與自豪。
但很多民族卻不是這樣,他們沒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對孩子也沒有自己的教育方式,特別是那些父母,雖然一直在熱心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些父母往往對兒女的教育愈是熱心,愈急於盡快吸收最新教育方式,也就愈喪失自己的主見。
有些方法也許並不適合於自己的孩子,可父母把這些方式生搬過來,強加給孩子,效果卻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