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能臣與權臣(1 / 1)

東漢末年,大漢國運日益衰微,前有權臣弄權,後有天災人禍,加之漢朝統治者靈帝無能,導致朝政日非,名不聊生,最終釀成了黃巾大起義。

但凡有起義,就必有朝廷派兵鎮壓。但是由於朝廷軍隊的數量不夠,並不能夠消滅黃巾軍,由此,朝廷下令各個州郡官員自行招兵買馬,討賊立功。另一方麵,派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引兵分別討伐黃巾的天公將軍張角、地公將軍張寶、人公將軍張梁,血戰一觸即發。

廣宗縣衙內,代替中郎將盧植指揮漢軍作戰的董卓正在舉行一次宴會。大廳中央一中年大漢手拿著青銅鐏大口喝酒,一麵高聲讚揚,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文優好計謀,令某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奪得盧子幹的五萬精兵,真是我的張子房。”坐在右邊的李儒泯了小口酒慢悠悠的回答“盧子幹無能,以五萬精兵討賊竟未敢出兵,終日駐兵與廣宗,高壘不戰。小婿隻是賄賂張常侍,以泰山大人的戰功與資曆,取盧子幹而代之又有何難,隻是當前要處理黃巾賊軍才是首要。”說到黃巾,是不得不覺得的問題,董卓雖然得到了盧植的兵權,卻也同樣接下了盧植的任務。麵對人數眾多的黃巾軍,還是有一場惡戰要打。既然李儒已經提出了該怎麼對付黃巾,想必他已經有了對策。那麼就讓他把話說完才是。

董卓放下酒鐏,略顯憂慮“而今我們新到廣宗,對這些兵馬尚不熟識,短時間內不可能出戰。隻是眼下秋收已過,賊兵沿路搶糧荼毒一方,糧食短缺已不是問題。倘若再讓賊軍有時間對其加以訓練,再想對付,就勢必有一場惡戰,若是我西涼鐵騎定然不怕,隻是現在的中原兵不知有我西涼人勇武,真打起來還是靠你文優決勝千裏才是。”

李儒早料到董卓會這樣問,隻是他李儒的心,並不在這裏。現在,是時候攤牌了,今後該怎麼走也是時候決定了。當下李儒放下酒鐏,屏退舞姬與下人。這一舉動不禁讓董卓與在座的一幹武將屏息凝視,洗耳傾聽。效果有了,李儒微微一笑:“李稚然你是否真心追隨主公?”李傕當下起身,向董卓跪道“萬死不辭。”“郭阿多你是否真心追隨主公?”郭汜也起身向董卓跪道“願效犬馬之勞。”李儒又複問華雄、胡軫、徐榮、張濟等人,眾人一一跪答稱是。這一幕把其他人都搞蒙了,明明是你李儒應該說你的計策才是的,你倒好,先讓我們表忠心,搞得像誓師大會一樣。不過既然這出都有了,那麼後麵就該上重頭戲了。身為嶽父的董卓也不知道這個李儒在搞什麼鬼,說要對付黃巾的是你,現在該你說了你又在問他們是否忠心。不過等李儒一一問完,必要的客套話還是要說的,總不能別人都對你表示了你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吧。當下也略帶責備的對李儒說“都是戰場上的生死兄弟,必不負我,文優你有話直言無妨。”

李儒當下調整內息,身子逐漸挺直,之前因為喝酒所產生的潮紅和慢慢退去,整個人也變得嚴肅起來:”小婿鬥膽,敢問泰山想當能臣還是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