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有人會有這樣的疑惑,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同樣是個人,有人顯達、富有、成功,有人平庸、窮困、失敗呢?看看我們的周邊,誰不希望能擺脫貧困成為富人,但要達到這一目標對大多數人來說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於是就有許多人把這歸咎於命運,也有不少人在暗自感歎機會的不公。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差異呢?有人說這取決於能力,難道能力是天生的嗎?為什麼別人的能力很強而你很差呢?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天賦存在差異,但差異很小,你無理由歸罪於你的天賦。有人說取決於知識,為什麼別人有知識,而你沒有知識呢?難道你不具有同等的學習機會嗎?而且知識並非是決定人的關鍵因素。有人說這取決於社會環境,那麼為什麼在同樣的環境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呢?有人說取決於機遇,那為什麼生活把機遇賜予別人,而不會給你呢?
當你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之後,你就要考慮去投資,讓錢為你賺錢。這時候你才真正成為一名投資者。然後,我們需要學習一些如何進行投資組合的知識,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在這個成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你一定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變,直到融入一個係統。所以,今天學習,建立一個學習型的團隊是一個趨勢。任何行業、任何生意做到最後,隻有靠不斷地學習,你才有可能越來越大、越來越穩定。
造就翔鷹集團的劉迎霞目前身兼大連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哈爾濱翔鷹集團董事長、黑龍江省青聯常委、黑龍江省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等職,她非常注重自身學習。她經常講的一句話:當今時代,企業的發展從主觀看,取決於企業領導人自身素質。劉迎霞15歲當兵入伍後,經過軍校學習,退伍後又考入齊齊哈爾東北重機學院繼續深造。1992年下海從商,劉迎霞仍未放棄學習,又在百忙之中攻讀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
多年來,劉迎霞養成一個習慣,每到一地,都要去書店查詢資料、購買書刊。在她的家裏、公司裏,摞滿了企業經營管理、成功企業經驗、用人策略、票據證券、經濟形勢分析等方麵的書籍。劉迎霞十分注重經濟信息分析,熱心於企業發展戰略研究。每次出差開會,她都不肯放過到當地優秀企業進行學習考察的機會。學習使她掌握了比較係統的專業理論、先進的管理經驗、超前的經營意識,使得本來就聰穎敏捷、敢想敢闖的她更是如虎添翼。
劉迎霞十分注重隊伍建設,她堅信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創業之初,就在企業建立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機製、能者多勞的獎勵機製、能者上庸者下的競爭機製、厚積薄發的人才培養機製。因為企業性質,需要專業性很強的綜合類人才,劉迎霞就四處聘請,北京市的、黑龍江省的一些老專家,甚至國際建築行業中的各類人才都相繼被劉迎霞引進了自己的公司。她還十分注意創造讓人才發揮能力的環境機製,無論是專家、學者、教授、博士、碩士還是剛剛畢業的大中專學生,她都注意讓他們找到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劉迎霞在人才培養方麵花費了大量的財力和心血,她所用於人才培養方麵的花費,全都是個人自掏腰包,這在民營企業中是難得一見的。劉迎霞在用人中注重員工業績和能力的價值取向,曾先後將沒有業績、能力低下、責任心不強的20多名員工淘汰出局。她還將企業發展目標與員工實際利益掛鉤,使員工在實現企業目標的同時,也實現了個人財富的增長。在劉迎霞的帶領下,翔鷹集團造就了一支適應新經濟條件要求的敢打敢拚過硬的員工隊伍。
劉迎霞在企業中實行多角經營的原則,以分擔和分散風險,增強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她認為,要占據國內外市場必須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中國的企業家必須把企業放在國際大的環境中去謀劃去發展才會有出路。她按照《公司法》和現代企業模式,改造傳統產業,改變管理體製,改革經營方式,在黑龍江省內民營企業中率先實行董事長、總經理分設的企業架構,實現了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從而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強了企業活力。她利用當地政府大力扶持民營企業政策,積極爭取設立經貿公司,申請了進出口權。1998年年底翔鷹集團和美國GSI公司合作在德國法蘭克福投資3000萬馬克,共同興辦嘉興紡織有限公司,把我國傳統的印染紡織工業和國際一流的先進科技結合,產品現已遍及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她還看準政府職能轉變,一些管理職能交給社會中介組織的趨勢,及時注冊了拍賣、造價谘詢等中介機構,兩年來,完成大小工程項目200餘項,為企業創造效益1500萬元。2000年,她還以企業名義邀請以馬愛珍為首的台灣女企業家來祖國大陸洽談合作項目,並且簽訂了與台灣女企業家協會共同籌建“海峽兩岸女企業家創業園區”協議,現已進入實質性運轉階段。在劉迎霞的帶領下,現在的翔鷹集團無論是企業規範、管理水平、經濟效益都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