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III

部分參考文獻

Cox, Collett著,《論一種不存在的意識對象的可能性:說一切有部與譬喻部的理論》(“On the Possibility of a Nonexistent Object of Consciousness: Sarvastivadin and Darshtantika Theories”)。刊於《國際佛教研究學會會刊》1988年第11卷第1期。

渡邊章悟著,《二萬五千頌般若經比較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ancavimshatisahasrika Prajnaparamita”)。刊於《美國東方學會會刊》1994年第114卷第3期。

方廣編著,《般若心經譯注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Frauwallner, Erich著,《佛教哲學體係的起源和阿毗達磨文獻研究》(Studies in Abhidharma Literature and the Origins of Buddhist Philosophical Systems)。阿爾巴尼: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Fremantle, Francesca著,《秘密集會怛特羅研究》(A Critical Study of The Guhyasamaja Tantra)。倫敦:倫敦大學圖書館1971年版。

福井文雅著,《般若心宱偺楌史的研究》。東京:春秋社1987年版。

Kinsley, David著,《神女密境:印度教十大明》(Tantric Visions of the Divine Feminine: The Ten Mahavidyas)。伯克利:加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孔睿(Conze, Edward)著,《佛教的智慧》(Buddhist Wisdom Books)。倫敦:Allen & Unwin出版社1958年版;《佛教研究三十年》(Thirty Years of Buddhist Studies)。牛津:Bruno Cassirer出版社1967年版;《般若波羅蜜多文獻研究》(The Prajnaparamita Literature)。新德裏:Munshiram Manoharlal出版社2000年版;以及譯著《大品般若經》(The Large Sutra of Perfect Wisdom)。伯克利:加州大學出版社1975年版。

Leonard, George著,《沉默的脈搏》(The Silent Pulse)。紐約:矮腳雞圖書公司1981年版。

Lopez, Donald著,《解空:心經的用法》(Elaborations on Emptiness: Uses of the Heart Sutra)。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以及《來自印度和西藏的心經注疏》(The Heart Sutra Explained: Indian and Tibetan Commentaries)。阿爾巴尼: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梅維恒(Mair, Victor)著,《心經與西遊記》(“The Heart Sutra and The Journey to the West敚?凇逗貉в胙侵捫芯浚嗬旌亓嬡式淌詘聳逅曇湍釵募罰踱儻潯嘀?芭嗬喊拇罄槍⒋笱а侵捫芯墾г?002年版。

那體慧(Nattier, Jan)著,《心經:來自中國的偽經?》(“The Heart Sutra: A Chinese Apocryphal Text?”)。刊於《國際佛教研究學會會刊》1992年第15卷第2期;以及《諸善男子:鬱伽長者會中的菩薩道》(A Few Good Men: The Bodhisattva Path According to the Inquiry of Ugra)。火奴魯魯:夏威夷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Padoux, Andre著,《什麼是咒?》(揗antras - What Are They?敚?凇度鮮噸漵铩罰║nderstanding Mantras),Harvey Alper編著。阿爾巴尼: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Potter, Karl編著,《印度哲學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Indian Philosophies)。新德裏:Motilal Banarsidass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