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鑄就大美社區
——沈陽市和平區砂山新村社區素描
/王 力
走進砂山新村社區,撲麵而來的是一種祥和大美的氣息;是一種熱情友愛的氛圍;是一種相互幫助尊老愛幼的風尚。從中,你能感受到一種力量在傳播,一種精神在感召。
這個聞名全市的社區,不是因為它的規模和人口,更不是因為它的設施和活動,它的合唱團、舞蹈隊、書法班、乒乓球隊等在比賽中奪冠,而是由於這個社區的家風、院風、社風建設別具一格、不同凡響。
砂山新村社區通過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來發揚“家文化”的精神。砂山新村社區“家”文化氛圍濃鬱,中華傳統寶貴的精神遺產在砂山新村社區以最親民的形式出現在居民之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二十四孝》等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的每一個角落。社區通過開展讀書日活動為孩子們解讀名人名言,又通過傳統節日端午節啟發孩子們把名人名言變成行動,投入到關愛空巢老人的具體活動中來。受此啟發,居民自編自演了小品《常回家看看》,感動了無數人。通過弘揚家教家風,樹立家國情懷活動的開展,孝敬父母的多了,鄰裏爭吵的少了;關心他人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這就是優秀的中華傳統美德的魅力,是“孝敬父母、鄰裏和睦、尊敬師長、報效國家”的精髓所在,這些也成為社區全體居民的主流價值觀。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就在這裏潤物細無聲般生根、發芽。
砂山新村社區為更好地開展弘揚家風、院風、社風教育工作,立足本社區的特點,結合創建和諧社區的活動,以創新工作思路為平台,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來開展社區建設工作和家風家教工作,以點帶麵,成效顯著。他們為此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一是為百姓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以溫暖百姓的心為抓手,推進家風建設,把群眾的利益保護好、維護好、實現好,以實際行動落實到為居民搞好服務上。社區利用專門為居民設立的工作平台,積極為居民解決生活的困擾,一年來,共解決各種雜事、難事186件。二是扶貧幫困,真情實意為百姓服務。根據社區的特殊情況,把扶持弱勢群體、解決困難群體生活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並采取各種措施切實抓好。對有上大學孩子的低保家庭結對子幫扶;對失業人員實行崗前培訓。通過開展一係列有特色活動為創建和諧社區提供基礎保障。在活動中,他們把提高居民素質作為建設和諧社區的切入點。社區的“科普大學”課堂開展得有聲有色;社區合唱團經常活躍在社區組織的各項活動中;社區乒乓球隊、象棋隊通過各種比賽活動豐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這種活動還有很多,如“燃氣安全進社區”啟動儀式的舉行,教會了居民正確使用燃氣;“中秋百家宴”促進了鄰裏和諧,為提升居民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趣味,營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社區婦聯組織功能作用,適時進行家風教育,也成為社區工作的一大亮點。社區領導團隊堅持“黨建帶婦建,婦建服務社區家庭”的原則,以建設“堅強陣地”和“溫暖之家”為目標,以為婦女群眾服務為根本,緊緊圍繞上級婦聯組織工作要求紮實開展各項工作。一是開展各類培訓,提升婦女群眾綜合素質。依托婦女之家、母親課堂等陣地對轄區內婦女進行法律法規、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多種形式培訓,提升婦女素質,在家庭中爭做模範,做好家庭重要角色。承擔愛老敬老的責任和義務。二是抓好典型,以點帶麵。幾年來,這個社區始終發揮典型引領作用。他們帶領居民開展“最美家庭”評比活動,宣傳典型事跡,弘揚家庭美德,評選出“睿智之家”“勤儉之家”“和諧之家”“孝老愛老之家”“誠信之家”五大類三十戶家庭。社區湧現出知心媽媽、孝順兒媳、最美女兒50餘人。三是借助多種載體活動,增進鄰裏緊密聯係。“百家宴”讓鄰裏之情更加和諧,“悠悠艾草香 綿綿鄰裏情”趣味運動會拉近了婦女姐妹之間的距離,“廣場舞”讓陌生姐妹走到一起,“三八”婦女談心會,增進了姐妹間的了解和信任。四是發揮組織作用,關愛特殊群體。借助兒童之家開展讀書、才藝展示、巧手DIY等活動,關愛流動兒童,體現兒童之家的溫暖。巾幗誌願幫扶小組為空巢老人、三無人員提供日常生活照顧。“調解三姐妹”化解婆媳矛盾20餘起,把溫暖送進了家庭。
由於這個社區堅持通過“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親情教育”來不斷提升“家”文化的深入傳播,使小區居民的精神麵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思想教育方麵,通過開展創先爭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及創建文明城市、道德講堂等形式,樹立家國情懷。廣大居民在思想上和認識上有了明顯的提升,積極踴躍參與社區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爭先發揮模範作用,在自己的小家中形成了風氣,湧現出了許多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