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長”是怎樣煉成的(2 / 3)

轄區延邊街6號有一位女士,與丈夫離婚十幾年,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孩子高中畢業後就去加拿大投奔其父親了,當時她心情很糟糕,十分思念兒子,生活孤獨,心理壓力很大。郭書記了解情況後,不時找她溝通。很快這位女士就打開心結,心情變得舒暢了,也出去工作了,和在國外的兒子交流也變得和諧、親密了。一年後,兒子單位的外國友人來看她,她非常高興,當時樓道正好下水堵塞返修,她擔心環境糟糕影響外國友人對中國的印象。郭書記知道這一情況後,立即幫助她協調搶修,在外國友人到之前修整一新。對此她非常感動,緊緊拉著郭書記的手說:“郭書記,你真是太好了!你對我的幫助太大了,我真的不知用什麼語言感謝您呀!”(這件事曾刊登在2012年的《沈陽日報》上)

郭書記每天早來晚走,工作總是一馬當先。社區每年都要整治環境,除雪刨冰,每一次的艱苦奮戰她都是帶頭衝在前麵幹,還自己調侃說:“我是女漢子,可以頂個老爺們了。”2010年和平區開展環境大整治,這對於一個五千多戶的老舊小區是何等的難啊?多年的垃圾成山,汙水橫流,道路坑窪不平。數日大幹社區幹部早已疲憊不堪,由於過度勞累郭書記的膝蓋因骨質增生下樓隱隱疼痛,還患了嚴重的神經性頭痛,有時候痛得渾身都發抖。但為了不影響社區幹部的士氣,為了保證清理樓道過程中隨時發生的居民糾紛調解到位,環境整治順利進行,她沒有休息一天。辦事處城管主任和科長發現她的病況後,命令她立即去醫院診治。可她卻一邊搪塞領導,一邊用手壓住痛處,堅持與社區其他幹部一起戰鬥在第一線。一位社區幹部感動地說:“書記啊,你都病成這樣還堅持工作,俺都不好意思休假了。”經過多天的奮戰,社區樓道全部清理幹淨,火災隱患清除,環境整治一新,社區被評為沈陽市衛生環境先進社區、沈陽市綠色社區,至今也還保持著榮譽和標杆本色。

人們常說,忠孝不能兩全。郭書記工作的社區五千多戶,情況複雜,工作量大,常常忙得加班加點,但是她從不抱怨。細心的她從不會疏忽任何一件事。可是做媽媽、做女兒、做兒媳、卻常常粗心地挨“批”。做媽媽——即使周六、周日,她也會常常把兒子冷落在家,自己去單位加班。做女兒——父母已經九十歲的高齡,她卻很少有時間回去陪父母,倒是父母想她了就來社區看看她;家裏老人病危直至去世前,她都沒請過一天假。做兒媳——婆婆腰椎骨折在醫院住了三個月,她卻沒有請一天假照顧,隻能利用晚上,去醫院陪一宿或者匆忙看一眼。對於她的忙碌丈夫有時很不理解,“不就是一個社區書記嗎,還以為你是大總理呀?誰像你那麼忙了?”是的,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忙,她常說:“我是當書記的,不做出表率,怎麼能以德服人?”樸實的話語,飽含著她勤政為民,情係社區的深切情感。她總是顧了大家顧不上小家,為了沒有血緣關係的老弱病殘的普通百姓,冷落了自己親人。她的工作,她的善良,也得到了曾和她白手起家、患難與共的好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她非常感謝丈夫。

社區撫順路33巷3號有一位湯姓居民家中失火,她得知後立即報警,並馬上帶領社區幹部親臨現場。經過一番戰鬥,火熄滅了。這戶居民家失火時隻有一位臥床不起的老人,由於受到驚嚇和煙熏,老人身體出現不適。郭書記見此情況立即組織人及時把老人送到醫院治療。然後又和社區幹部一起幫助清理火災現場,一直到很晚才撤離。那戶居民家屬回來後,趕到社區表示感謝,說幸虧將他家的病人及時送到醫院,才避免了不幸發生。事後,沈陽電視台對此事做了報道。

2010年春節前,轄區延邊街45號院一棟樓32戶居民,因責權不明導致凍裂自來水管道無法修複而近一個月無水喝。當時已經臨近春節,可是停水問題仍然因責權問題扯皮而得不到解決。郭書記幾次找到產權單位、房產局、辦事處、人大代表……經過多次協調,克服了許多的障礙,甚至不惜和那些擺架子、繞彎子不幹實事的某些部門“翻臉”、爭吵。功夫不負苦心人,終於三方聯動,在三九天將凍裂的自來水管修複。那可是拉來好多鋸末子點著,將冰凍三尺的地麵捂化,然後挖溝十幾米才修複了自來水管線。自來水有了,老百姓春節可以吃上水了,郭書記開心地笑了,老百姓開心地笑了,所有關心這件事的人都笑了。不久,這個樓的樓長曲大娘帶領居民代表送來了錦旗,老人家一再說:“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能在三九天刨溝修自來水管線,那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咱書記為了讓咱吃上水可是費了不少心思。那天我看到書記打電話溝通此事,說了好久,後來書記都急眼了,氣得臉都白了。頭一次看見書記發脾氣,都是為了咱老百姓的事啊!當書記真不容易啊,都不知道怎麼感謝你好了!你真是咱們小巷的大總理,社區的管家婆。”聆聽老百姓一句句感謝的話語,郭書記的心裏非常溫暖。這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鼓勵,底層老百姓是弱勢群體,他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社區幫助協調解決。當好老百姓的服務員是社區領導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