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就有夢

——沈陽市和平區九洲社區實錄

/李少榮

和九洲社區書記李尊的第一次接觸是從她的聲音開始。當電話的那端傳來輕柔甜美的聲音時,我斷定她一定是一個漂亮的女孩。我問她的年齡,她告訴我,她是1982年出生的。一種敬意在我的心頭油然而生:這麼年輕的姑娘是怎麼麵對社區紛亂又複雜的工作呢?我想走近這個女孩,去感受她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2016年初春的一天,我終於見到李尊。這是一個漂亮、清秀的年輕人。可能是從2013年後就再也沒過剪過頭發,她把長發紮了起來,劉海還有幾道燙過的彎。勻稱的身材配上一件藍色薄呢大衣,透著與年齡不大相符的成熟。用漂亮和氣質好來形容李尊一點都不為過,如果在飛機上,我一定會以為她的職業是空姐。

李尊倒了一杯水給我,我們坐了下來,開始給我講述她的故事……

記得那是2005年的11月,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剛踏出大學校園的我,在社區就業合同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明白,這是我走過24年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大選擇,從此我青春的腳步踏出了象牙塔,踏上的是一個平凡而神聖的社區服務工作崗位。我清楚地知道,在這裏,沒有令人趨之若鶩的財富和權力,但在這裏,我會盡情釋放我的青春與熱情,我會將苦與樂融入這份工作,融入我的人生,讓青春無悔。

初到社區,按照社區書記的安排,我開始負責低保審批和退休人員檔案管理工作。雖然有先期幾個月的實習和對社區工作的了解,但麵對社區內的困難群體,尤其是那些胡攪蠻纏、出口不遜的人,對於我這剛畢業的女孩子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考驗與挑戰。受委屈時,苦惱失落的情緒,充斥著我整個工作和生活,我開始打退堂鼓,想要重新去選擇工作。但就在這時,社區書記看出我的想法,她語重心長地開導我說:“社區工作本來就是個服務群眾的良心活。從事社區工作不單單要依靠奉獻和熱情,更重要的是肩負著情感和責任。你要克服浮躁心理,磨煉嚴謹作風,對工作要抱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好事,這才是你在社區工作中最該學會的東西。社區工作會帶給你人生最大的財富和經驗,它會磨煉你的意誌!把基層工作幹好了,以後你到哪工作都會遊刃有餘。”

老書記精練深刻的話讓我頓然醒悟,我重新拾了信心與鬥誌!現在回想起來覺得人的心思真是很奇妙,從初期的暗自辛酸,到如今對工作的無比熱愛,自己仿佛是在上演著一場“破繭成蝶”的人間喜劇:演員是我,社區工作則是我這部劇中的音樂、背景、燈光,而我身邊的人就是這部喜劇的編劇。

對於社區工作者來說,出入居民區檢查衛生,了解居民情況已經是我每天的必修課。定期到低保戶家庭中走訪,隨時掌握低保家庭動態,對低保家庭出現的突發情況如生病住院等,我都會及時上報街道,給低保戶爭取臨時救助。給低保戶家庭中考上大學的學生送去社區的祝福,這些我做起來都很自然。我還積極地促進低保人口就業,定期到街道社保部門收集就業信息,並粘貼在宣傳欄中。如果有特別合適的崗位,我就會主動找到低保戶,跟他們交流,鼓勵他們走出家門積極就業,活出自我。在我的努力下,相繼有6位低保戶人員走上了工作崗位。當然,對於低保家庭中由於動遷,或是再就業超出低保標準的家庭,我會按照政策給予停保處置。我必須堅持原則,做出的事情,讓社區居民心服。

正是這種樂此不疲、責無旁貸的積極性和責任感,督促我探索低保工作的新思路,我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根據社區工作的特點,組織黨員義工隊伍。隊伍由社區內的退休老黨員、在職的年輕黨員為主體。我們采取“一對一”結對子的方式,積極麵對低保家庭開展麵對麵的交流:比如讀報紙,說新聞,講趣事,為低保戶收拾屋子,讓低保戶信賴我們社區,願意把心裏話說出來,讓我們更好地為低保戶排憂解難。這些工作說起來很輕鬆,但做起來煩瑣,有時又費力不討好。我遇到過阻力,但我沒有退縮,因為不管什麼樣的工作都得有人去做。別人能做好的事,我為什麼做不好?不是工作不好做,是我的能力不行。既然覺得能力不足,那我就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我一定要讓自己“行”!我就是這麼一個倔強的女孩。

除了本職工作,我還參與了全國農業普查、全國經濟普查、全國人口普查三次大型的全國性的普查工作。普查期間,由於白天居民上班,家中無人,我基本利用休息和節假日的時間來入戶走訪,中午烈日炎炎,晚上星光熠熠,雖然身心疲憊,但心裏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而我的付出也同樣得到了回報,我被區裏評為優秀普查員。

從小就是班幹部的我,思想上是十分要求進步的。從參加工作那天起,我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為這是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政治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