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如何成就(1 / 2)

父親如何成就

“羽·泉”之“泉”

——答《大連日報》

記者肖正問

年初,《泉·最美》一書給燥熱的文壇和演藝界送去久違的清涼。讓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家長獲取貼心的慰藉,令滿懷壯誌的追夢青年汲取奮進的力量,使多年跟隨“羽·泉”的粉絲們破解了很多心中的謎題。讀後你會明白,為什麼胡海泉高考落榜了也會有後來的精彩;

在麵臨災難時會率先自覺地伸出雙手……

近日,本報記者在北京專訪了此書的作者、遼寧知名軍旅作家、羽·泉組合之胡海泉的父親胡世宗。

記者:前段時間拜讀了您的新作《泉·最美》,您用質樸的筆觸,呈現了胡海泉從一個小男孩成長為一名受大眾喜愛歌手的星路曆程,說說您眼裏的海泉好嗎?

胡世宗:他小時候愛好很多,文學、美術、音樂……我想這對他的成長肯定是很有益的。他自小愛畫畫,畫豬八戒,畫機器人。上大學了,還主動到魯迅美術學院進修素描寫生。文藝這一行是觸類旁通的,誰能說海泉現在寫歌沒有小時候學寫詩給予的鋪墊呢?海泉有這些愛好,養成愛學習的習慣,不全是受家庭的影響,也是在學校裏、社會上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影響逐漸形成的。

記者:北京“7·21”大雨,海泉率先伸出援手幫助被困路人,甚至還報廢了新買的車,作為父親您有什麼看法和感受?

胡世宗:這件事我知道。海泉當天就與我們電話聯係了。海泉一直認為這是很平常的事。沈陽的一家媒體的朋友讓我聯係采訪海泉,海泉回答隻有四個字:“不足掛齒”。後來各地媒體,包括央視《焦點訪談》都報道他和羽凡在北京這場暴雨中的事。海泉再三說,這事不值得這樣宣傳,完全是應該做的。海泉原話:“羽凡和我雖然也參與其中,但是真沒有大家說得那樣,一部分事實被過分誇大了。這樣不好。當晚無數奉獻愛心的人才真正體現了我們這個社會該有的正能量!”我希望海泉以後多做這樣的事,把善心善舉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自覺行動。更重要的是好品德靠平時養成。我堅信魯迅先生說的:血管裏流出的都是血,水管裏流出的都是水。

記者:熟悉海泉的人都感慨:時下少見海泉這麼孝順的年輕人。能否圍繞家庭、社會、自我教育,談談您的教子經。

胡世宗:海泉是一個聽話的孩子,當然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逆反期,海泉也不例外,但在我的印象裏海泉的逆反期很短。他走南闖北,總是清楚地記得爸爸、媽媽、姐姐的生日,會以各種方式表達他的祝福。他知道我喜歡集郵,每到世界各地,都想著給我寄當地的明信片、購買當地的郵票。最近去北極探險,他還在地球最北端的海港朗依爾給我寄了明信片。他無論到什麼地方,都和父母保持聯係,打電話,發短信,或在微博上留言,及時通報行蹤,免除家人的惦念。父親節,他還給我寫了信和祝賀的散文詩。十年前,他在自己還沒有買房子的時候,就給父母買了房子。我覺得,家長對孩子不能拔苗助長。海泉也寫詩,但我從未給他的詩做過修改。在幫助他整理詩稿時,隻是照他的原稿打出來,看不清認不準的字就標上黑點,絕不輕易替他思考。每個家庭的教育方法都不一樣,我們家是以鼓勵為主,對他取得的哪怕是極微小的成績,對他做的好事,都要及時地、明確地給予表揚和獎勵。

記者:當年海泉高考失意徹夜未眠,要求複讀,是您及夫人勸他順其自然。作為過來人,對今年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和家長有何建議和忠告?

胡世宗:海泉因特殊的原因——媽媽在他高考前患病住院,要做開顱手術。家人都在醫院為病人忙乎,完全忽略了他。海泉很愛媽媽,那時他根本無法安心備考。肯定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沒能考出理想的成績。可是,好事和不好的事是能夠互相轉化的,禍中孕福,福中孕禍,這是常理。我們勸他接受這個不情願接受的事實,勸他放棄複讀,順其自然地到所謂“自己感到不理想”的學校去。結果他在這個學校裏,功課的壓力沒那麼大,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課外活動,辦油印小報、聯係愛好音樂的同學、主持學校的文藝晚會、自編並自跳現代舞、寫詩、作曲、畫畫、參加全市大專院校才藝大賽的校園文化節……可以說這都為後來造就出“羽·泉”組合中的胡海泉是一個很好的前提準備。過去戰爭年代打仗,我們的革命老前輩提出: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今天我們也不要太計較一兩次考試的成功或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有時也會成為失敗之父。這是辯證的。關鍵是不能因失利而趴下,不能因不順而放棄,要勇於麵對失敗,設法轉敗為勝,這條路暫時沒走通,那就另辟蹊徑,走另一條可以走通的路,而且要走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