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樸樸實實,說話實實在在,是鄧小平語言的又一個突出特點。
無論在什麼場合,不論對象是誰,鄧小平說的話都通俗易懂,自然直白,非常群眾化、口語化,並且內容多是些來自身邊周圍的人和事,沒有深奧的詞語,也沒有咬文嚼字的造作。
1977年,鄧小平重新出來工作時,在一次中央工作會議上,他講道:“坦率地說,我自己也考慮了一下,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是共產黨員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下卷,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872頁)話不多,但卻是鄧小平內心世界的坦誠表露,說得很樸實,讓人聽了卻很受感動。
1987年4月16日,時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交談中,鄧小平拿起桌上的香煙請坐在身旁的安子介抽,安子介擺擺手,表示他不會。鄧小平笑著說:“你們都是好人呀,我就有三個壞習慣,一個是抽煙,一個是酒,還有個最不符合西方生活方式的,就是有一個痰盂。”說完,他低頭一看發現腳下的痰盂不見了,於是笑著說:“他們(服務員)給我守秘密放背後了。”大家聽了哈哈大笑,而服務員也趕忙將放在座位後麵的痰盂重新放回前麵。
鄧小平講話就是這樣,自然、實在,一點都不矯揉造作。
時值農曆年末歲尾,西子湖畔充滿著春節的氣息,大街小巷不時響起一陣陣爆竹聲、鑼鼓聲。熱烈的節奏,表達了人們一年一度的歡樂與祝福,喜氣洋洋地迎來了一個改革開放的春天。
1984年2月12日,鄧小平同上百萬杭州人民共度新春佳節。這天下午4時,鄧小平和女兒鄧楠還有外孫女萌萌一起來到棲霞嶺下的嶽王廟。
嶽王廟,是嶽飛被害後的長眠之地。幾百年來,成了人們瞻仰民族英雄、砥礪民族氣節的一個聖地。
嶽飛是南宋抗金的主要將領。當時,金兵大舉進犯,嶽飛堅決主戰,他聯合各地抗金力量,屢敗金兵,收複了大片失地。眼看勝利在望的時候,嶽飛卻被皇帝趙構和權奸秦檜為首的投降派,以“莫須有”的罪名秘密殺害。嶽王廟是後人為紀念他而建造起來的。
進入嶽廟大門,迎麵就是忠烈祠。正殿簷中間高懸蒼勁有力的“心昭天日”四字橫匾。由於匾上沒有署名,嶽廟文保所所長駱寄平向鄧小平介紹說:“這是葉劍英元帥在1979年嶽廟重修時特為題寫的。題詞出處是因嶽飛在臨刑前,寧死不屈,在獄案上揮筆寫下了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鄧小平一邊聽,一邊默默地點點頭。他沿著台階,拾級而上,來到正殿。殿內奉祀著嶽飛戎裝座像,隻見嶽飛右手握拳,左手按劍,胸懷韜略,正氣凜然,一位盡忠報國的名將栩栩如生。鄧小平在嶽飛威武的塑像前駐足片刻。然後,招呼駱寄平和其他隨行人員一起在嶽飛像前留影。
通過墓闕,來到北碑廊。這裏陳列著嶽飛的詩詞、奏劄、手書刻石。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在嶽飛手書的《滿江紅》碑前,駱寄平不由自主地誦起了碑文。
鄧小平笑著說:“我小時就會唱‘滿江紅’呢!”說罷,也吟了起來,“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是抗金名將嶽飛,麵對南宋初年山河殘破,百姓流離的苦難情景,在800多年前發出的壯烈誓言。這一聲誓言,越過了一個又一個世紀,震撼著中華民族後代的心靈,激勵著一代代炎黃子孫。
鄧小平還在嶽飛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碑文前留步,誦讀碑文。爾後,來到南碑廊。
南碑廊陳列著元、明、清以來後人拜謁嶽飛墓、廟的詩詞和重修記事刻石。其中有一塊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詩詞碑,是由三塊合成的。鄧小平問駱寄平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