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生動活潑,不落俗套(2 / 2)

“這是什麼?”劉伯承眼力不濟,他沒有換鏡,所以看不清楚上麵印的字,他問鄧小平:“還有我們兩個的照片?”

“是”。鄧小平隻朝傳單上瞥了一眼,風趣地說:“用不著我們花錢,白洗這麼多照片!”

這張傳單上印著蔣介石的手令,上麵是一行醒目的大字,最高賞格:誰若能活捉到劉、鄧,懸賞五百萬元。

劉伯承笑著說:“想不到我們還很值錢嘛!抓住我們他就成了百萬富翁了!”

“這正是蔣先生的悲劇,他懸了多少次賞,能把共產黨人怎麼樣!”鄧小平隻是向紅綠傳單瞟了一眼,便順手遞給了別人。

1979 年 1 月底,鄧小平訪問美國,這期間他生動而不落俗套的語言藝術也得到了充分展示。

鄧小平到達華盛頓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往美國總統顧問布熱津斯基的郊外住宅參加一次別有風味的家宴。這次家宴是預訂好了的。當時,布熱津斯基奉卡特總統之命來北京商談中美關係正常化問題。並相約鄧小平去美國時一定到他家做客,嚐嚐美國家庭的飯菜。鄧小平是踐約而來。

布熱津斯基和夫人親自烹製了烤牛肉、蟹肉、沙拉等一桌具有濃鬱美國風味的菜肴,還別具匠心地把三個孩子充當宴會服務員。席間,布熱津斯基說:“中國人和法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認為自己的文明優於所有其他國家。”

鄧小平反應很快,不置可否卻又頗為得意地答道:“我們可以這樣說,在亞洲,中國的飯菜最好;在歐洲,法國的飯菜最好。”

這一回答獲得布熱津斯基夫婦的連聲讚同。

第二天晚上,卡特總統和夫人舉行盛大國宴,歡迎鄧小平和夫人。與卡特夫婦和鄧小平夫婦同桌的有美國眾議院議長托馬斯·奧尼爾、參議院民主黨領袖羅伯特·伯德,女演員雪莉·麥克萊恩和哈佛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

宴會上,鄧小平談笑風生。當雪莉·麥克萊恩對他個人的經曆表示興趣時,鄧小平風趣地告訴她,如果對政治上東山再起的人設置奧林匹克獎的話,他很有資格獲得該獎的金牌。

經過鄧小平與卡特總統、蒙代爾副總統、萬斯國務卿、布熱津斯基等多次會談,中美兩國政府達成多項協議。1 月 31 日,在白宮東廳舉行了隆重的簽字儀式,鄧小平和卡特出席並親自簽署了《中美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和《文化協定》。

簽字儀式之後,一位美國記者問鄧小平:“你們當初決定實現關係正常化時,你在國內有沒有遇到政治上的反對勢力?”

在座的人們都緊張起來,連卡特總統也不安地瞧著鄧小平。鄧小平則平靜地微笑著回答:“有!”

這個“有”字一下提起在場人們的興趣,紛紛側耳傾聽。隻見鄧小平稍停了停,擲地有聲地說:“在中國的一個省——台灣——遇到了激烈的反對。”

人們都知道,在中美建交過程中,台灣方麵當然是反對的,鄧小平的回答既繞開了不便回答的問題,又給了記者一個正麵回答,而且又進一步重申了台灣為中國的一個省份的立場,真是太機智太巧妙不過了。鄧小平語驚四座,在場者紛紛為他的機智風趣的回答鼓掌。

鄧小平的這次美國之行,轟動美國和世界,他機智靈活,談笑風生的魅力令美國官員深深地佩服。卡特總統在日記中寫道:“他身材矮小,性格堅強,有才智,坦率、勇敢、氣宇不凡,自信、友好。同他談判是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