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傑出的領導者,鄧小平說話很有藝術,他的話語生動活潑,不落俗套,常常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1939 年 4 月,由西安通往延安的路上,一輛大卡車在奔馳著。車廂內,坐著30多個八路軍的同誌,不時傳出一陣陣爽朗的笑聲。原來,八路軍一二九師政委鄧小平正在給大家講八路軍英勇抗日的故事,還興致勃勃地說起對聯來,他問其中一位同誌說:“合作社的那副對聯,你還記得嗎?”
那位同誌說:“我能背得出來呢!”接著便隨口背出那副對聯:“以抗戰而設立合作,為生產而鞏固後方。”
這對聯,貼在陝西富縣城外一個合作社的牆上。卡車經過那裏時大家下車在合作社吃早飯,對這副對聯印象很深。
鄧小平稱讚這副對聯寫得不錯。他接著說:“同誌們,我再念一副對聯給你們聽,好不好?”
車廂裏頓時活躍起來。一個小青年急切地催促著:“政委,快念吧,快念吧!”
鄧小平笑著念道:“列為無產者,寧不革命乎!”
他問那位小青年說:“這副對聯有什麼特點呀?”
那小青年眨巴著眼睛,想了想。猛然間,像發現了什麼秘密似的,大聲說道:“上下兩句的第一個字合起來讀,不就是列寧的名字嗎?”
“對,這叫嵌字聯!”鄧小平拍拍那小青年的肩膀,高興地說:“小鬼,真不簡單。做了無產者,就要革命到底啊!”
大別山的10月,寒氣襲人。廣大指戰員還穿著8月南進時的單衣。
在打仗的同時,各部隊抽人發動群眾,籌集資金,征購布匹棉花。時間緊,任務重,因而發生了向群眾強征強購現象。有的集鎮被搶購一空,以致關門閉市。
鄧小平及時抓住了這個問題,進行了嚴肅指評:“這種不講政策、違犯紀律的做法,嚴重地損害了我黨我軍的聲譽,破壞了我黨我軍與人民群眾的關係……是自己封鎖自己,自己孤立自己。”他明確要求:立即糾正,妥善處理善後工作。
當時,一縱隊二旅政委戴潤生在剛解放的長江北岸要鎮武穴。該地是江北比較發達的集鎮,縱隊和野戰軍司令部都希望他能多籌集資金和征購棉花布匹。但是,戴潤生過於謹慎,籌儲的結果縱隊首長不滿意,就批評他右傾。
鄧小平知道後,風趣地主:“對取自群眾的事,右一點比‘左’好。隻要母雞在,就能取到蛋,不要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就好了。”
大軍指揮部住的村莊外麵的一條小路上,劉鄧等首長有說有笑地散步。
鄧小平點燃一支煙:“太行山,大別山!我們從太行山頭,躍到大別山頭上來,這可不簡單哪!我們向南挺進一千裏,上了大別山,開始了戰略進攻,打亂了蔣介石內戰的部署,這下該敵人手忙腳亂了。
劉伯承說:“東望江浙,西連巴越,南副湖廣,背靠豫皖。憑高踞險,瞰製中原!多麼重要的戰略要地!這裏是敵人心腹地帶,我們正象插到這兒的一把利劍!”
鄧小平說:“我們這回使他們魚鯁在喉,芒刺在背,‘委員長’能不著急嗎?”
這時,一架有“青天白日”標記的銀灰色敵機,從南方飛來。飛機沿著山嶺和山溝轉悠著,突然在飛機尾部拉起煙來,過了一會兒,半空中飄起紅紅綠綠的紙片。警衛員連忙跑去拾起幾張,遞到司令員和政委的手上。這些紙片中,有蔣介石的《告大別山民眾書》,有《致劉、鄧部官兵公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