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瞬間閃現的智慧火花,也是人的一種鮮明的個性特征。
鄧小平才思敏捷,說話形象、生動、風趣,堪稱世界幽默大師,留下了許多充滿智慧哲理的幽默故事和名言。他的許多話早已在中華神州大地成為家喻戶曉的警句。如“殺出一條血路來”,“發展才是硬道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如今已深入到中國人的思想和靈魂。
長征到毛兒蓋的時候,鄧小平調一軍團任總政治部宣傳部長。
部隊在哈達鋪休整時,總政治部提出“大家要吃得好”的口號。這個新奇的口號,宣傳隊員們初次聽到時直發笑。大家想,大概是由於紅軍長途跋涉,體力消耗太大,急待恢複的緣故吧。
不久,供給部門給每個人發了一塊銀元。官兵同等,待遇一樣。宣傳隊員們手捧銀元,舍不得花,盡管當地的東西非常便宜,五塊錢可以買一頭豬,一塊錢可以買十幾隻雞。
幾個宣傳隊員一嘀咕,鬼點子想出來了。休息時,他們找到鄧部長說:
“鄧部長,我們會餐,你參加不?”
鄧小平看著這樣活潑可愛的小鬼,不假思索地說:“好哇,我算一份!吃什麼啊?”
“每人湊二毛錢,買雞吃!”
“行啊!”鄧小平表示讚同,隨手往衣袋裏掏錢。小鬼們也裝模作樣地摸摸口袋。
“唉呀,我的錢不在身上!”
“請鄧部長給我們先墊上吧!”
鄧小平笑了笑,喊了聲“警衛員!”遞給他一塊洋元,“去,買幾隻雞來!”
會餐了。這一餐吃得真美啊!鄧小平和小鬼們圍坐在一起,吃著,說著,笑著。吃完了,小鬼們抹抹嘴走了。可是,再也沒有人提還錢的事了。
幾天後,鄧小平見到宣傳隊的幾個小鬼。用手指點著他們:“哈哈!小鬼,我算是上了你們的當嘍!”
“哈哈哈……”鄧小平幽默的話語使小鬼們樂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1957年4月8日,鄧小平在西安幹部會上作了題為《今後的主要任務是建設》的報告,他將西安的城建問題比喻為“骨頭”和“肉”的關係。他認為西安市的城市規劃擺得滿滿的,實際上裏邊空的地方很多,注意了“骨頭”,對“肉”重視不夠,應該辦的商店、理發店等服務性行業,沒有注意辦。他表示,我們國家那麼大,搞點富麗堂皇的東西,以表示新氣象,是應該的,但同時,應多搞些商店、戲院、電影院、學校等,“肉”的問題就解決了。
鄧小平在這裏的生動又有說服力的比喻,道出了經濟工作中的辯證關係。“骨頭”指工業、交通、高樓等大項建設項目,“肉”是指配合生產和生活需要的多種設施建設,如科研、文教、衛生、商業服務網點、職工住宅和城市公用事業等。
鄧小平接見過無數外國領導人和外國記者,他的外交才華令世人傾倒,他機智幽默的口才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1978年10月,鄧小平出訪日本,24日上午會見副首相兼外交事務大臣河野洋平。河野洋平於1977年秋訪問中國時,鄧小平曾會見過他,並風趣地談起“洋平”:二字的意義。這次重逢,鄧小平又記起一年前的往事,親切地對河野洋平說:“你還記得我們在北京見麵時說的話嗎?為了中日友好,需要太平洋的穩定,所以,我牢牢記住了你的名字。”河野洋平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鄧小平看到他滿臉詫異,進一步解釋說:“太平‘洋’和‘平’是我最大的希望。”河野洋平終於明白了鄧小平的意思,鄧小平是巧用他的名字來表達自己的願望。而此行鄧小平訪日,是出席互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儀式,正是為了太平洋的和平。巧借河野洋平的名字,既表達了鄧小平的願望,又強化了他訪日的主題,令河野洋平欽佩不已。事後他就此事對記者說:“還是高級領導人善於掌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