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健康狀況開始影響海明威的活動和寫作。9月,《老人與海》電影攝製組來古巴,請他協助拍攝海上捕魚鏡頭。同月,立遺囑。指定瑪麗·韋爾什為遺囑執行人。11月,海明威腎炎發作,臥床休息。
1956年7月,寄一千美元資助龐德,並稱他為當代最偉大的詩人。
1957年又資助龐德一千五百美元,支持麥克利許等作家要求釋放龐德,讓他定居意大利。海明威開始寫回憶錄。
1958年,《巴黎評論》發表喬治·普林浦敦撰寫的《海明威訪問記》。記者霍契納為改編《喪鍾為誰而鳴》的電視劇本,采訪並陪同他參加各種活動。
1956年,海明威夫婦去西班牙各地觀看巡回鬥牛賽。一邊寫有關巴黎生活的回憶錄,一邊為《生活》雜誌寫觀看鬥牛賽的報道。
1960年,《生活》9月號連載鬥牛故事《危險的夏天》,這是他生前發表的最後一篇作品。10月,海明威出現憂鬱、偏執和幻覺等症狀。11月底,瑪麗與友人商議後,送他進明尼蘇達州的梅約專科醫院,進行精神病治療。12月,開始電療。
1961年1月12日,收到肯尼迪總統就職典禮的邀請,因病未能參加。20日,出院回家。3月,精神緊張加劇。無故擔心,多疑,常有幻覺。4月21日,擺弄槍支時,被瑪麗製止。25日,又被送進醫院。6月30日,出院。7月2日07:40,在凱查姆家中開槍自殺。7月5日,舉行海明威葬禮。
1964年,海明威關於20年代巴黎生活的回憶錄《不固定的聖節》出版。
參考文獻
1.董衡巽.海明威畫傳[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07.
2.
希拉裏·海明威,卡倫娜·布倫南.海明威在古巴[M].王增澄,唐孝先,譯.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
3.海明威.海明威文集[M].王誌東,譯.北京:京華出版社.2010.
4.王希清.海明威[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4.
5.童一秋.世界十大文豪海明威[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6.海明威.流動的盛宴[M].湯永寬,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7.
侯風英.論海明威《老人與海》的文體風格[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8).
8.朱振武.海明威小說的文體風格[J].荊州師範學院學報.2000(1).
9.李亞白.海明威其人及文體風格[J].語文學刊.1999(6).
10.
陳紅.海明威《在異鄉》的敘事藝術和文體風格[J].廣西社會科學.2005(11).
11.
譚鼎華.海明威《士兵之家》的文體風格[J].鹹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2).
12.
李萍,汪桂芬.從文體的角度看《老人與海》兩個中譯本的效果[M].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學報.2003(3).
13.
汪桂芬,何明霞.《老人與海》的風格變異分析[J].武漢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6).
14.
貝克.迷惘者的一生——海明威傳[M].林基海,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15.吳然.“硬漢”海明威——作品與人生的演繹[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5.
16.劉傑.論海明威作品中孤獨奮戰的硬漢精神[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
17.
楊大亮,吳秀玲.海明威筆下“硬漢”形象的成長軌跡[J].河南大學學報.2001.
18.朱維之.外國文學簡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