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圖表分析技術(1 / 3)

圖表分析技術是對一係列分析技術的總稱,這些分析技術包括支撐線分析、壓力線分析、趨勢線分析、速度線分析、扇形線分析等,其共同的特點就是通過圖形和線條來預測市場的趨勢。

在技術分析的所有研究方法中,趨勢的概念絕對是核心內容。圖表分析師所使用的全部工具,諸如支撐和阻擋水平、價格形態、趨勢線等等,其唯一的目的就是輔助投資者預測市場趨勢,從而順應著趨勢的方向做交易。在市場上,“永遠順著趨勢交易”、“決不可逆趨勢而動”、或者“趨勢即良友”等等,實在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因此我們要花些功夫,給趨勢加以定義和分類。

市場趨勢的定義和分類

從一般意義上說,趨勢就是市場何去何從的方向。不過,為了便於實際應用,我們需要更具體的定義。在通常情況下,市場不會朝任何方向直來直去,市場運動的特征就是曲折婉蜒,它的軌跡酷似一係列前赴後繼的波浪,具有相當明顯的峰和穀。所謂市場趨勢,正是由這些波峰和波穀依次上升或下降的方向所構成的。無論這些峰和穀是依次遞升,還是依次遞降,或者橫向延伸,其方向就構成了市場的趨勢。所以,我們把上升趨勢定義為一係列依次上升的峰和穀,把下降趨勢定義為一係列依次下降的峰和穀;把橫向延伸趨勢定義為一係列依次橫向伸展的峰和穀。如下圖所示:

趨勢具有三種方向。我們所說的上升、下降、橫向延伸三種趨勢都是有充分的依據的。許多人習慣上認為市場隻有兩種趨勢方向,要麼上升,要麼下降。但是事實上,市場具有三個運動方向——上升,下降,以及橫向延伸。僅就保守的估計來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價格處在水平延伸的形態中,屬於所謂交易區間,所以,弄清楚這個區別頗為重要。這種水平伸展的狀況表明,市場在一段時間內處於均衡狀態,也就是說,在上述價格區間中,供求雙方的力量達到了相對的平衡(我們曾經交代,道氏理論用水平直線來描述此類價格形態)。不過,雖然我們把這種持平的市場定義成橫向延伸趨勢,但是更通用的說法還是“沒有趨勢”。

大多數技術工具和係統在本質上都是順應趨勢的,其主要設計意圖在於追隨上升或下降的市場。當市場進入這種持平的或者說“沒有趨勢”的階段時,它們通常表現拙劣,甚至根本不起作用。恰恰是在這種市場橫向延伸的時期,技術型交易者最易受挫折,而采用趨勢係統的人也蒙受著最大的損失。顧名思義,對順應趨勢係統來說,首先必須有趨勢可循,然後才能施展功用。所以,失敗的根源不在係統本身,而是在於交易商,是交易商操作錯誤,把設計要求在趨勢市場條件下工作的係統,運用到沒有趨勢的市場環境之中了。期貨交易商有三種選擇——先買後賣(做多頭)、先賣後買(做空頭)、或者拱手靜觀。當市場上升的時候,先買後賣當然是上策。而在市場下跌的時候,第二種選擇則是首選。順理成章,逢到市場橫向延伸的時候,第三個辦法——拱手靜觀——通常是最明智的。

趨勢不但具有三個方向,而且通常還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就是“道氏理論”中介紹過的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期波動趨勢。實際上在市場上,從覆蓋幾分鍾或數小時的非常短暫的趨勢開始,到延續50年乃至100年的極長期趨勢為止,隨時都有無數個大大小小的趨勢同時並存、共同作用。然而,大多數技術分析人員對趨勢的分類僅限於上述三個方向和三種類型,否則,在不同的分析者之間,對各類趨勢的定義不免就有一定混亂了。

支撐線和壓力線

1.支撐線和壓力線的涵義

支撐線(surport

line)又稱為抵抗線。當股價跌到某個價位附近時,股價停止下跌,甚至有可能還有回升,這是因為多方在此買入造成的。支撐線起阻止股價繼續下跌的作用。這個起著阻止股價繼續下跌或暫時阻止股價繼續下跌的價格就是支撐線所在的位置。

壓力線(resistance

line)又稱為阻力線。當股價上漲到某價位附近時,股價會停止上漲,甚至回落,這是因為空方在此拋出造成的。壓力線起阻止股價繼續上升的作用。這個起著阻止或暫時阻止股價繼續上升的價格就是壓力線所在的位置。

2.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作用

如前所述,支撐和壓力線會阻止或暫時阻止股價向一個方向繼續運動。我們知道股價的變動是有趨勢的,要維持這種趨勢,保持原來的變動方向,就必須衝破阻止其繼續向前的障礙。比如說,要維持下跌行情,就必須突破支撐線的阻力和幹擾,創造出新的低點;要維持上升行情,就必須突破上升的壓力線的阻力和幹擾,創造出新的高點。由此可見,支撐線和壓力線遲早會有被突破的可能,它們不足以長久地阻止股價保持原來的變動方向,隻不過是使之暫時停頓而已。

同時,支撐線和壓力線又有徹底阻止股價按原方向變動的可能。當一個趨勢終結了或者說到頭了,它就不可能創出新的低價和新的高價,這樣支撐線和壓力線就顯得異常重要,是取得巨大利益的地方,上升趨勢中,如果下次未創出新高,即未突破壓力線,這個上升趨勢就已經處在很關鍵的位置了,如果再往後的股價又向下突破了這個上升趨勢的支撐線,這就產生了一個趨勢有變的很強烈的警告信號,通常這意味著,這一輪上升趨勢已經結束,下一步的走向是向下跌的過程。同樣,在下降趨勢中,如果下次未創新低,即末突破支撐線,這個下降趨勢就已經處於很關鍵的位置,如果下一步股價向上突破了這個下降趨勢的壓力線,這就發出了這個下降趨勢將要結束的強烈的信號,股價的下一步將是上升的趨勢。

3.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相互轉化

支撐線和壓力線主要是從人的心理因素方麵考慮的,兩者的相互轉化也是從心理角度方麵考慮的。支撐線和壓力線之所以能起支撐和壓力作用,很大程度是由於心理因素方麵的原因,這就是支撐線和壓力線理論上的依據。當然,心理因素不是唯一的依據,還可以找到別的依據,如曆史會重複等,但心理因素是主要的理論依據。

一個市場是無外乎三類人,多頭、空頭和旁觀。旁觀的又可分為持股的和持幣的。假設股價在一個支撐區域停留了一段後開始向上移動。在此支撐區買入股票的多頭們很肯定地認為自己對了,並對自己沒有多買入些而感到後悔。在支撐區賣出股票的空頭們這時也認識到自己弄錯了,他們希望股價再跌回他們的賣出區域時,將他們原來賣出的股票補回來。而旁觀者中的持股者的心情和多頭相似,持幣者的心情同空頭相似。無論是這四種人中的哪一種,都有買入股票成為多頭的願望。

正是由於這四種人決定要在下一個買入的時機買入,所以才使股價稍一回落就會受到大家的關心,他們會或早或晚地進入股市買入股票,這就使價格根本還未下降到原來的支撐位置,上述四個新的買進大軍自然又會把價格推上去。在該支撐區發生的交易越多,就說明越多的股票投資者在這個支撐區有切身利益,這個支撐區就越重要。

我們再假設股價在一個支撐位獲得支撐後,停留了一段時間開始向下移動,而不是像前麵假設的那樣是向上移動。對於上升,由於每次回落都有更多的買入,因而產生新的支撐;而對於下降,跌破了該支撐,情況就截然相反。在該支撐區買入的多頭都意識到自己錯了,而沒有買入的或賣出的空頭都意識到自己對了,無論是多頭還是空頭,他們都有拋出股票逃離目前市場的想法。一旦股價有些回升,尚未到達原來的支撐位,就會有一批股票拋壓出來,再次將股價壓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