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技術指標分析(1)(1 / 3)

技術指標在股市實戰操作中運用廣泛,剖析一些實戰例子對炒股有一定好處。技術指標它不神秘!讀者千萬別讓某些高談闊論的專家和評論家的一大堆指標名詞唬住,許多技術指標一點即破。因此,新股民掌握它不難,讓“神秘”的技術指標走下神壇是可能的。

正因為技術指標神秘之處讓人層層破譯,所以,在運用時有鈍化的現象,新股民在運用時要注意現場發揮,不能死守教條。同時要多結合基本麵、題材麵等綜合因素考慮。

另外,有些朋友喜歡親自算。其實沒有必要。當今的股票操作軟件大多提供技術指標的計算結果,花費大量時間不值得。有時間應多研究個股之間誰的指標更好,以便及時發現買進、賣出的信號或多研究宏觀麵、公司麵動態等等。技術指標有多種多樣,特點不一。本書選出常用的指標進行講解、剖析。讀者朋友隻要融會貫通,加強實戰學習,技術指標的掌握其實相當容易。

移動平均線:MA

移動平均線是用統計處理的方式,將若幹天的股票價格加以平均,然後連接成一條線,用以觀察股價趨勢。移動平均線的理論基礎是道·瓊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一般來說,現行價格在平均價之上,意味著市場買力(需求)較大,行情看好;反之,行情價在平均價之下,則意味著供過於求,賣壓顯然較重,行情看淡。以十日移動平均線為例。將第1日至第10日的10個收盤價,累計加起來後的總和除以10,得到第一個10日平均價,再將第2日至第11日收盤價和除以10,則為第二個10日平均價,這些平均價的連線,即成為10日移動平均線,移動平均的期間長短關係其敏感度,期間愈短敏感度愈高,一般股價分析者,通常以6、10日移動平均線觀察短期走勢,以10日、20日移動平均線觀察中短期走勢;以30日、72日移動平均線,觀察中期走勢;以13周、26周移動平均線,研判長期趨勢。西方投資機構非常看重200天長期移動平均線,以此作為長期投資的依據,行情價格若在長期移動平均線下,屬空頭市場;反之,則為多頭市場。

1.移動平均線的特點

MA的最基本的思想是消除偶然因素的影響,另外還稍微有一點平均成本價格的涵義。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追蹤趨勢。加入能夠表示股價的趨勢方向,並追隨這個趨勢,不輕易放棄。如果從股價的圖表中能夠找出上升或下降趨勢線,那麼,MA的曲線將保持與趨勢線方向一致,能消除中間股價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起伏。原始數據的股價圖表不具備這個保持追蹤趨勢的特性。

(2)滯後性。在股價原有趨勢發生反轉時,由於MA的追蹤趨勢的特性,MA的行動往往過於遲緩,調頭速度落後於大趨勢。這是MA的一個極大的弱點。等MA發出反轉信號時,股價調頭的深度已經很大了。

(3)穩定性。由MA的計算方法就可知道,要比較大地改變MA的數值,無論是向上還是向下,都比較困難,必須是當天的股價有很大的變動。因為MA的變動不是一天的變動,而是幾天的變動,一天的大變動被幾天一分攤,變動就會變小而顯不出來。這種穩定性有優點,也有缺點,在應用時應多加注意,掌握好分寸。

(4)助漲助跌性。當股價突破了MA時,無論是向上突破還是向下突破,股價有繼續向突破方麵再走一程的願望,這就是MA的助漲助跌性。

(5)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特性。由於MA的上述四個特性。使得它在股價走勢中起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作用。MA的突破,實際上是支撐線和壓力線的被突破。

使用MA通常是對不同的參數同時使用,而不是僅用一個。按各人的不同,參數的選擇上有些差別,但都包括長期、中期和短期二類MA。長、中、短是相對的,可以自己確定。需要說明的是,每天的股價實際上是1日的MA。股價相對移動平均線實際上是短期MA相對於長期MA。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隻麵對兩個不同參數的MA,則我們可以將相對短期的MA當成股價,將較長期的MA當成MA,這樣,上述法則中股價相對於MA的所有敘述,都可以換成短期相對於長期的MA。換句話說,5日線與10日線的關係,可以看成是股價與10日線的關係。

2.計算方法

其計算公式為:

MA=(P1+…+Pn)÷n

P為每天價格,n為日數。

3.運用原則

上述計算比較複雜耗時,投資者不必親自計算,理解其計算方法即可。電腦股票行情係統可以在K線狀態下,鍵入“MA”,即可調出該指標。在MA圖中,時間可以自行設置,不同的時間顯示的顏色也有所不同。常見的有5日均線、10日均線、20日均線、60日均線等。

(1)平均線由下降逐漸走平而股價自平均線的下方向上突破是買進訊號。當股價在移動平均之下時,表示買方需求太低,以致於股價大大低於移動平均線,這種短期的下降給往後的反彈提供了機會。這種情況下,一旦股價回升,便是買進訊號。

(2)當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上產生下跌情形,但是剛跌到移動平均之下就開始反彈,這時,如果股價絕對水平不是很高,那麼,這表明買壓很大,是一種買進訊號。不過,這種圖表在股價水平已經相當高時,並不一定是買進訊號,隻能作參考之用。

(3)移動平均線處於上升之中,但實際股價發生下跌,未跌到移動平均線之下,接著又立即反彈,這裏也是一種買進訊號。在股價的上升期,會出現價格的暫時回落,但每次回落的絕對水平都在提高。所以,按這種方式來決策時,一定要看股價是否處於上升期,是處於上升初期,還是處於晚期。一般來說,在上升期的初期,這種規則適用性較大。

(4)股價在平均線下方變動加速下跌,遠離平均線,為買進時機,因為這是超賣現象,股價不久將重回平均線附近。

(5)平均線走勢從上升趨勢逐漸轉變為盤局,當股價從平均線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線時,為賣出訊號。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上,顯示價格已經相當高,且移動平均線和股價之間的距離很大,那麼,意味著價格可能太高,有回跌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股價一旦出現下降,即為拋售訊號。不過,如果股價還在繼續上漲,那麼,可采用成本分攤式的買進即隨著價格上漲程度的提高,逐漸減少購買量,以減小風險。

(6)移動平均線緩慢下降,股價雖然一度上升,但剛突破移動平均線就開始逆轉向下,這可能是股價下降趨勢中的暫時反彈,價格可能繼續下降,因此是一種賣出訊號。不過,如果股價的下跌程度已相當深,那麼,這種規則就不一定適用,它可能是回升趨勢中的暫時回落。因此,投資者應當做仔細的分析。

(7)移動平均線處於下降趨勢,股價在下跌過程中曾一度上漲到移動平均線附近,但很快又處於下降狀態,這時是一種賣出訊號。一般來說,在股市的下降過程中,常會出現幾次這種賣出訊號,這是下降趨勢中的價格反彈,是一種短期現象。

(8)股價在平均線上方突然暴漲,向上遠離平均線為賣出時機,因此這是超賣現象,股價不久將止漲下跌回到平均線附近。

(9)長期移動平均線呈緩慢的上升狀態,而中期移動平均線呈下跌狀態,並與長期移動平均線相交。這時,如果股價處於下跌狀態,則可能意味著狂跌階段的到來,這裏是賣出訊號。須要注意的是,在這種狀態下,股價在下跌的過程中有暫時的回檔,否則不會形成長期移動平均線和中期移動平均線的交叉。

(10)長期的移動平均線(一般是26周線)是下降趨勢,中期的移動平均線(一般是13周線)在爬升且速度較快的超越長期移動平均線,那麼,這可能意味著價格的急劇反彈,是一種買進訊號。出現這種情況一般股價仍在下跌的過程中,隻不過中期的下跌幅度要低於長期的下跌幅度。

(11)在盤整階段或趨勢形成後的中途休整階段,MA極易發出錯誤的信號,這時應參考其他分析方法入市買賣。

振動升降指標:ASI

ASI是英文Accumulation Swing Index的縮寫,中文名稱:振動升降指標,由 Welles

Wilder所創。ASI企圖以開盤、最高、最低、收盤價構築成一條幻想線,以便取代目前的走勢,形成最能表現當前市況的真實市場線(RealMarket)。韋爾達認為當天的交易價格,並不能代表當時真實的市況,真實的市況必須取決於當天的價格,和前一天及次一天價格間的關係,他經過無數次的測試之後,決定了ASI計算公式中的因子,最能代表市場的方向性。由於ASI相對比當時的市場價格更具真實性,因此,對於股價是否真實的創新高或新低點,提供了相當精確的驗證,又因ASI精密的運算數值,更為股民提供了判斷股價是否真實突破壓力,或支撐的依據。ASI不僅提供辨認股價真實與否的功能,另外也具備了“停損”的作用,及時地給投資人多一層的保護。

1、計算公式

①A=當天最高價-前一天收盤價

B=當天最低價-前一天收盤價

C=當天最高價-前一天最低價

D=前一天收盤價-前一天開盤價

A、B、C、D皆采用絕對值

②E=當天收盤價-前一天收盤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