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當天收盤價-當天開盤價
G=前一天收盤價-前一天開盤價
E、F、G采用其±差值
③X=E+1/2F+G
④K=比較A、B二數值,選出其中最大值
⑤比較A、B、C三數值:
若A最大,則R=A+1/2B十1/4D
若B最大,則R=B+1/2A+1/4D
若C最大,則R=C+1/4D
⑥L=3
⑦SI=50×X/R×K/L
⑧ASI=累計每日之SI值
2、運用原則
上述計算相當複雜,投資者不必親自計算,理解其計算方法即可。電腦股票行情係統可以在K線狀態下,鍵入“ASI”,即可調出該指標。
(1)ASI走勢幾乎和股價同步,若ASI領先股價,提早突破前次ASI高點或低點,則次一日之後股價必然能突破前次高點或低點。
(2)向上爬升的ASI,一旦向下跌破前一次顯著的N型轉折點,一律可視為停損賣出的訊號。
(3)股價走勢一波比一波高,而ASI卻未相對創新高點形成“牛背離”時,應賣出。
(4)股價走勢一波比一波低,而ASI卻未相對創新低點形成“熊背離”時,應買進。
(5)ASI大部分時機都是和股價走勢同步的,投資人僅能從眾多股票中,尋找少數產生領先突破的個股。
(6)投資人根據ASI早一步買入股票,隨後股價順利突破壓力,一旦產生利潤時,不可想象往後還有多少漲幅,應立即脫手賣出獲利。
(7)ASI和OBV同樣維持“N”字型的波動,並且也以突破或跌破“N”型高、低點,為觀察ASI的主要方法。
平均線差:DMA
英文全名:Different Of Moving
Average。簡稱:DMA,中文全名:平均線差,它是利用兩條平均線之間離差的擴大和縮小來判斷股價運行趨勢的。
1、計算公式
DMA=MA1-MA2,其中MA1為短期移動平均線,MA2為長期移動平均線;
AMA=MA(DMA,N),N為對DMA進行移動平均的天數
2、應用原則
(1)DMA向上交叉其平均線時,為買進信號。
(2)DMA向下交叉其平均線時,為賣出信號。
(3)DMA的交叉信號比MACD、TRIX略快。
(4)DMA與股價產生背離時的交叉信號,可信度較高。
(5)DMA、MACD、TRIX三者構成一組指標群,互相驗證。
動向指數:DMI
動向指數又叫移動方向指數或趨向指標,是屬於趨勢判斷的技術性指標,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分析股票價格在上升及下跌過程中供需關係的均衡點,即供需關係受價格變動之影響而發生由均衡到失衡的循環過程,從而提供對趨勢判斷的依據。動向的指數有三條線:上升指標線,下降指標線和平均動向指數線。三條線均可設定天數,一般為14天。
1.計算方法
動向指數的計算比較複雜,運算的基本程序為:
(1)按一定規則比較每日股價波動產生的最高價,最低價和收市價,計算出每日股價波動的真實波幅TR,上升動向+DM和下降動向-DM,在運算基日基礎上按一定天數將其累加,以求N日的TR,+DM和-DM值。
(2)將N日的上升動向值和下降動向值分別除以N日的真實波幅值,從而求出N日的上升指標+DI和下降指標-DI。
(3)通過N日的上升指標+DI和下降指標-DI之間的差和之比,計算出每日動向指數DX。
(4)按一定天數將DX累加後平均,求得N日的平均動向指數ADX。
下麵是製作動向的指數的具體計算程序和方法。
第一步,計算真實波幅(TR)
動向指數中的真實波幅是通過比較下列三種股價差額的絕對值,取其中最大的價差絕對值作為股價的每日真實波幅。
①當日最高價與當日最低價之間的價差。
②當日最低價與上日收市價之間的價差。
③當日最高價與上日收市價之間的價差。
第二步,計算當日動向值
當日動向值分上升動向,下降動向和無動向三種情況,每天的當日動向值隻能是三種情況中的一種。
①上升動向(+DM)
當日最高價高於上日最高價的部分為當日上升升動向值,即+DM值,條件是上升勸向值必須大於當日最低價減去上日最低價的絕對值,否則+DM=0。
②下降動向(-DM)
當日最低價低於上日最低價的部分為當日下降動向值,即-DM值,條件是下降動向值必須大於當日最高價減去上日最高價的絕對值,否則-DM=0
③無動向(ZeroDirectionalMovement)
無動向代表當日動向值為“零”時的情況,即當日的+DM=0。有兩種股價波動情況可能出現無動向:當當日最高價低於上日最高價並且當日最低價高於上日最低價時;當上升動向值正好與下降動向值相等時;這兩情況下的±DM值均為零。
第三步,計算14日的TR,+DM和-DM
動向指數是一種對股價趨勢的分析工具,因此采一定天數的平均指標更能反映市場趨勢。平均指標的采樣天數過多,指數擺動較為平滑,采樣天數過少,指數擺動又過於敏感,一般是以14日采樣作為運算的基礎天數。
14日的TR即TR14為14天的TR之和,同理,14日±DM即±DM14為14天的±DM之和。
為簡化計算過程,在第一個TR14計算出來之後,RT14的計算方法可改為:
當日TR14=上日TR14-上日TR14/14+當日TR+DM14和-DM14的簡化方法以此類推。
第四步,計算上升指標(+DI)和下降指標(-DI)
上升指標和下降指標的計算方法為分別將其上升的動向值和下降的動向值除以真實波幅值。即:+DI14=+DM14/TR14-DI14=-DM14/TR14
第五步,計算動向指數(DX)
動向指數是上升指標與下降指標之間的差和之比,它的計算公式如下:
DX=〖(+DI14)-(-DI14)〗/〖(+DI14)+(-DI14)〗×100%
第六步,計算平均動向指數(ADX)
由於每日的動向指數值跟隨每日股價波幅上落,上下起伏較大,為使動向指數表現得比較平滑,一般以平均動向指數作為最終的分析指標。平均動向指數仍按14天作為運算基礎,它的計算公式為:
ADX=(DX1+DX2++DX14)/14
同樣,為運算能夠簡化,在計算出第一個ADX後,平均動向指數的計算公式可改為:
當日ADX=(上日ADXL×13+當日DX)/14
第七步,動向指數圖的繪製
在以上計算過程中得出的三個重要數值+DI,-DI和ADX後,可將它們繪製在動向指數圖上。動向指數圖一般繪於股價走勢圖下方,橫軸表示時間,繪製時要與股價走勢時間相對應,以便分析研判,縱軸表示數值單位,由於三種數值的單位均在0-100之間,可用0和100表示縱軸的單位坐標。在繪製圖表過程中,要用線條將每日的數值逐日連接起來,形成三條波動曲線。
2.運用原則
動向指數在應用時,主要是分析上升指標+DI,下降指標-DI和平均動向指數ADX三條曲線的關係,其中+DI和-DI兩條曲線的走勢關係是判斷出入市的訊號,ADX則是對行情趨勢的判斷訊號。
3.上升指標+DI和下降指標-DI的應用法則
走勢在有創新高的價格時,+DI上升,-DI下降。因此,當圖形上+DT14從下向上遞增突破-DT14時,顯示市場內部有新的多頭買家進場,願意以較高的價格買進,因此為買進訊號。
相反,當-DI14從下向上遞增突破+DI14時,顯示市場內部有新的空頭賣家出貨,願意以較低價格沽售,因此為賣出訊號。
當走勢維持某種趨勢時,+DI14和-DI14的交叉突破訊號相當準確,但走勢出現牛皮盤檔時,應+DI14和-DI14發出的買賣訊號視為無效。
4.平均動向指標ADX的應用法則
趨勢判斷。當行情走勢朝向單一方向發展時,無論是漲勢或跌勢,ADX值都會不斷遞增。因此,當ADX值高於上日時,可以斷定當前市場行情仍在維持原有趨勢,即股價會繼續上漲,或繼續下跌。特別是當+DI14與ADX同向上升,或-DI與ADX同向上升時,表示當前趨勢十分強勁。
牛皮市判斷。當走勢呈牛皮狀態,股價新高及新低頻繁出現,+DI和-DI愈走愈近,反複交叉,ADX將會出現遞減。當ADX值降低至20以下,且出現橫向移動時,可以斷定市場為牛皮市。此時趨勢無一定動向,投資者應持觀望,不可認為±DI14發出的訊號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