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勢判斷。當ADX值從上漲高點轉跌時,顯示原有趨勢即將反轉,如當前處於漲勢,表示跌勢臨近,如當前處於跌勢,則表示漲勢臨近。此時±DI有逐漸靠攏或交叉之表現。ADX在高點反轉的數值無一定標準,一般以高度在50以上轉跌較為有效。觀察時,ADX調頭向下,即為大勢到頂或到底之訊號。
5.在動向指數中增添ADXR指標,能夠擴充動向的指數的功能
ADXR是ADX的“評估數值”,其計算方法是將當日的ADX值與14日前的ADX值相加後除以2得出。ADXR的波動一般較ADX平緩,當±DI相交,發出買賣訊號後,ADXR又與ADX相交,則是最後的出入市機會,隨後而來的行情較急,因此應立即采取行動。ADXR還是市場的評估指標,當ADXR處於高位時,顯示行情波動較大,當ADXR處一低檔,則表明行情較為牛皮。
6.韋達的交易法則
(1)惟有ADX評級偏高的證券才適合采用順勢交易的係統。ADX讀數是反映趨向變動的程度,而不是方向的本身。
(2)進場與出場是采用+DI14與-DI14的穿越信號。
(3)當極端點交易法則生效時,法則2將有例外。當DI發生穿越信號時,取當天的極端點做為止損點;換言之,多頭頭寸取當天的低價為止損點,空頭頭寸取當天的高價。在隨後的幾之內,如果止損點未被觸及,即使DI再發生穿越信號也不需理會。
(4)當ADX的位置高於兩條DI而方向發生改變,這是趨勢反轉的早期信號,可以做部份的獲利了結。最後的平倉信號是來自於DI穿越或極端點的止損被引發。當ADX改變方向時,如果+DI14高於-DI14,這代表趨勢的變動是由上亦下,反之亦然。
(5)如果ADX高於兩條DI,而且讀數明顯偏高,這代表既有的趨勢已經持續一段時間。這並不是建立新頭寸的理想時機,因場信號很可能反複。換言之,ADX的讀數偏高,相當於是超買/超賣,順勢的新交易頭寸通常很難獲利。
(6)如果ADX同時低於兩條DI或ADX的讀數低於20~25,避免采用順勢交易的係統,因為市場中沒有明顯的趨勢。
指數平均數:EXPMA
EXPMA(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本指標原屬於均線型指標,但是EXPMA是以交叉為主要的訊號,因此,將其歸入趨向型指標。因為移動平均線計算時,必須采用前N天的價格綜合平均,平均線的走向,受製於前N天的價格高低,而不是以現在的價格高低決定平均線的走向,因此,其交叉訊號經常落後行情數日時間。例如股價已經反轉下跌,但是,移動平均線因為平滑的關係,采用前N天的價格,為計算因子的結果,造成均線仍然持續上升,無法迅速反應股價的下跌,等待均線相對反應的時候,股價早已下跌一段幅度。為了解決移動平均線落後的問題,分析學家另外尋求EXPMA及VMA…等類型均線指標,用以取代移動平均線,EXPMA正是在這種環境下被廣泛采用。另一方麵,EXPMA可以隨股價的快速移動,立即調整方向,有效地解決訊號落後的問題。
1.計算公式
①計算第一條EXPMA:
EXPMA1=(C-XP)×0.15+XP。
②計算第二條EYPMA:
EXPMA2(C-XP)×0.04+XP。
③C=當天的收盤價
④XP=前一天的EXPMA
第一次計算時,因為還沒有EYPMA值,所以XP用前一天的收盤價代替。0。15及0。04的來源是由2÷(N+1)得來,而一般N的參數值設定在12及50。
2.運用原則
(1)當第一條0.15的EXPMA由下往上穿越第二條0.04的EXPMA時,將對股價造成推升力道。
(2)當第一條0.15的EXPMA由上往下穿越第二條0.04的EXPMA時,將對股價造成推降的力道。
(3)股價由下往上碰觸EXPMA時,很容易遭遇大壓力回檔。
(4)股價由上往下碰觸EXPMA時,很容易遭遇大支撐反彈。
(5)當EXPMA向上交叉時,不必立即采取買進的動作,股價會先形成一個短暫的高點,然後微幅回檔至0.14EYPMA附近,此時正是最佳的買進時機。當EXPMA向下交叉時,不必立即采取賣出的動作,股價會先形成一個短暫的低點,然後微幅反彈至0.04EXPMA附近,此時正是最佳的賣出時機。
(6)瞬間行情波動太大時,可以將日線圖轉變成半小時或一小時圖,以避免根據EXPMA的交叉訊號,而買在最高價或賣在最低價。也可以放棄使用EXPMA指標,改為CCI搭配ROC使用。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
MACD是根據移動平均線較易掌握趨勢變動的方向之優點所發展出來的,它是利用二條不同速度(一條變動的速率快──短期的移動平均線,另一條較慢──長期的移動平均線)的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來計算二者之間的差離狀況(DIF)作為研判行情的基礎,然後再求取其DIF之9日平滑移動平均線,即MACD線。MACD實際就是運用快速與慢速移動平均線聚合與分離的征兆,來研判買進與賣出的時機和訊號。
1.MACD的基本運用方法
MACD在應用上,是以12日為快速移動平均線(12日EMA),而以26日為慢速移動平均線(26日EMA),首先計算出此兩條移動平均線數值,再計算出兩者數值間的差離值,即差離值(DIF)=12日EMA-26日EMA。然後根據此差離值,計算9日EMA值(即為MACD值);將DIF與MACD值分別繪出線條,然後依“交錯分析法”分析,當DIF線向上突破MACD平滑線即為漲勢確認之點,也就是買入訊號。反之,當DIF線向下跌破MACD平滑線時,即為跌勢確認之點,也就是賣出訊號。
MACD理論除了用以確認中期漲勢或跌勢之外,同時也可用來判別短期反轉點。在圖形中,可觀察DIF與MACD兩條線之間垂直距離的直線柱狀體(其直線棒的算法很簡單,隻要將DIF線減去MACD線即得)。當直線棒由大開始變小,即為賣出訊號,當直線棒由最小(負數的最大)開始變大,即為買進訊號。因此我們可依據直線棒研判短期的反轉點。
一般而言,在持續的漲勢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間的正差離值(+DIF)會愈來愈大。反之,在跌勢中,差離值可能變負(-DIF),負差離值也愈來愈大,所以當行情開始反轉時,正或負差離值將會縮小。MACD理論,即利用正負差離值與其9日平滑均線的相交點,作為判斷買賣訊號的依據。
2.計算方法
第一步,計算平滑係數:MACD一個最大的長處,即在於其指標的平滑移動,特別是對一些劇烈波動的市場,這種平滑移動的特性能夠對價格波動作較和緩的描繪,從而大為提高資料的實用性。不過,在計算EMA前,首先必須求得平滑係數。所謂的係數,則是移動平均周期之單位數,如幾天,幾周等等。其公式如下:
平滑係數=2/(周期單位數+1)
如12日EMA的平滑係數為2/(12+1)=0.1538;
26日EMA平滑係數為2/(26+1)=0.0741
第二步,計算指數平均值(EMA):一旦求得平滑係數後,即可用於EMA之運算,公式如下:
今天的指數平均值=平滑係數×(今天收盤指數-昨天的指數平均值)+昨天的指數平均值。
依公式可計算出12日EMA:
12日EMA=2/13×(今天收盤指數一昨天的指數平均值)+昨天的指數平均值。
由於每日行情震蕩波動之大小不同,並不適合以每日之收盤價來計算移動平均值,於是有需求指數(DemandIndex)之產生,乃以需求指數代表每日的收盤指數。計算時,都分別加重最近一日的份量權數(兩倍),即對較近的資料賦予較大的權值,其計算方法如下:
DI=(C×2+H+L)/4
其中,C為收盤價,H為最高價,L為最低價。
所以,上列公式中之今天收盤指數,可以需求指數來替代。
第三步,計算指數平均的初值:當開始要對指數平均值,作持續性的記錄時,可以將第一天的收盤價或需求指數當作指數平均的初值。若要更精確一些,則可把最近幾天的收盤價或需求指數平均,以其平均價位作為初值。此外,亦可依其所選定的周期單位數,來做為計算平均值的基期數據。
3.運用原則
(1)DIF與MACD在0以上,大勢屬多頭市場。DIF向上突破MACD可作買點,交叉向下,隻能看作行情的回檔,不能看成空頭市場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