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技術指標分析(5)(3 / 3)

佳慶指標:CHAIKIN

佳慶指標CHAIK1N(Chaikin

Oscillator),是由MarcChaikin所發展的一種新成交量指標。他汲取JosephGranville和Larry

Williams兩位教授的理論精華,將A/D

VOLUME指標加以改良,衍生出佳慶指標。MarcChaikin本人對佳慶指標的設計原理,做了以下簡要的敘述:

為了將市場的內在動能,真實地表現在分析圖表上,現有的技術指標,不管應用在大盤或者個股,都必須將成交量列入考慮的範圍。在價格的波動趨勢中,成交量分析有助於掌握股價本質上的強弱度。成交量與股價的背離現象,經常是確認反轉訊號的唯一線索。JosephGranville和Larry

Williams兩位教授,直到1960年代後期,才開始注意成交量與股價的關係。他們發現,必須在成交量總額中,篩選出較具意義的部分成交量,才能創造出更具代表性的指標。多年來,大部分的分析師,將上漲股的成交量全部視為正值,將下跌股的成交量全部視為負值。但是,這種論調存在著很大的缺點,必須加以改良,才足以反應股價的真實本質。以OBV累積能量線為例子,如果當日股價上漲,則當日所有的成交量總額,一律視為多頭動能;如果當日股價下跌,則當日所有成交量總額,一律視為空頭動能。這種論點太過於簡化,而且不符合實際的現狀。一段完整的趨勢行情,會發生很多次重要的短、中期頭部和底部,然而,OBV指標主要是針對極端的行情起用。也就是說,隻有在成交量極度萎縮或極度擴張的狀況下,OBV指標才能發揮作用。Larry

Williams將OBV加以改良,用來決定當日的成交量,屬於多方或空方力道。OBV以當日的收盤價和前一日的收盤價比較,然而,Williams卻以當日收盤價和當日開盤價比較,並且設計了一條累積能量線。如果收盤價高於開盤價,則開盤價距收盤價之間的上漲幅度,以正值百分比表示,並乘以當日成交量。如果收盤價低於開盤價,則開盤價距收盤價之間的下跌幅度,以負值百分比表示,再乘以當日成交量。經過這樣的改良之後,其偵測量價背離的功能,顯然更具有參考價值。

Chaikin

Oscillator,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買賣指標,比前兩位教授的理論,更能精確地反應成交量的流向。然而,使用本指標之前,必須注意下列三大要點:

(1)以中間價為基準,如果收盤價高於當日中間價,則當日成交量視為正值,收盤價越接近當日最高價,其多頭力道越強;如果收盤價低於當日中間價,則當日成交量視為負值,收盤價越接近當日最低價,其空頭力道越強。

(2)一波健全的上升趨勢,必須包含強勁的多頭力道。多頭力道就像火箭升空,須要消耗的燃料一般。如果多頭力道虛弱,則視為燃料不足,沒有推升股價的條件。相反的,下跌趨勢經常伴隨著較低的成交量。但是,波段下跌趨勢即將結束前,經常會出現恐慌性拋壓。這些賣盤,有部方來自於法人機構的大額結帳拋售。這一點,相當值得注意!股價不斷的創新低點,成交量也相對呈現緩步的縮減。在這量縮低迷的期間,注意突然暴出的大量,我稱它是“凸出的力量”。這個現象發生時,經常是底部完成的訊號。

(3)我們必須承認,沒有任何一個指標是絕對完美的,我建議搭配其他指標輔助,可以避免假訊號的發生。一般我將21天的Envelope指標、超買超賣指標、佳慶指標組成一個指標群。運用在短、中期的交易上,成效相當良好。

1.計算公式

(C-L)-(H-C)

(1)A/D=∑[────────×V](H-L)

(2)CHAIKIN=A/D的(n)expma-A/D的(m)expma。

2.運用原則

①佳慶指標與股價產生背離時,可視為反轉訊號(特別是其他搭配運用的指標群,正處於超買或超賣水平時)。

②佳慶指標本身具有超買超賣的作用,但是,其超買和超賣的界限位置,隨著個股不同而不同,股民須自行認定。

③佳慶指標由負值向上穿越0軸時,為買進訊號(注意!股價必須位於90天移動平均線之上,才可視為有效)。

④佳慶指標由正值向下穿越0軸時,為賣出訊號(注意!股價必須位於90天移動平均線之下,才可視為有效)。

本文所提“凸出的力量”,與MSI指標的“衝力”現象不同。這兩種征兆,雖然都是發生在底部區域的特殊現象。但是,所謂的“衝力”,是股價已經止跌反轉上升,而且其強勁的上升力道,迅速讓股價脫離弱勢區,進而引發大行情的反轉過程。而“凸出的力量”發生時股價仍處於下跌的局麵,或者仍處於底部整理狀態。雖然MarcChaikin認為“凸出的力量”,是法人機構拋售所造成的。不過,筆者認為,許多以借貸的資金,購入大量股票的股民,都有可能是造成“凸出的力量”的主要分子。“凸出的力量”牽涉到“反市場心理”,和“奧妙”這方麵的哲學。或者或許有經驗,手中堅持不賣的股票,因為股價逐日的挫跌,信心逐日受到打擊,終於有一天,忍痛認賠殺出之後,股價卻開始反轉上漲。反正,老天爺總是和我們做對,這種經驗非常奇特。對於“忍耐”這方麵的能力,股民能忍受的程度,似乎都大同小異。市場上有很多股民,經常抱著僥幸的心理,不敢果斷的處理問題。這一群人手中股票一旦套牢,便隻能以“等待”來麵對危機。可是,這種耍無賴的手法,卻又經常晚節不保,無法堅持到底。一方麵價差的損失,一方麵利息的負擔,雙重壓力的煎熬下,群眾不約而同的殺出持股。傾刻間,市場上的籌碼不再零亂,不安定的持股人消除後,股票的籌碼轉而集中在少數人手裏。一般正常情形之下,底部的成交量,大都是極低的窒息量。如果要讓成交量驟增,除了大量恐慌拋出的股票之外,還須要有大量接手的實力買盤。這些實力買盤,大部分是實力堅強的自有資金。由於這些“有心人”的全力介入,造成“凸出的力量”,這種狀態雖然和一般的底部形態不同,但是,卻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底部訊號。

成交筆數分析

成交筆數分析乃是依據成交次數,筆數的多少,了解人氣的聚集與離散,進而研判價因人氣的強弱勢變化,所產生可能的走勢。

一般成交筆數分析要點如下:

(1)在股價高檔時,成交筆數較大,且股價下跌,為賣出時機。

(2)在股價低檔時,成交筆數放大,且股介上升,為買入時機。

(3)在股價高檔時,成交筆數放大,且股價上升,仍有一段上升波段。

(4)在股價低檔時,成交筆數縮小,表示即將反轉,為介入時機。

(5)成交筆數分析較不適用於短線操作。

亦可采用平均量指標研判,平均量就是每筆交易的平均成交量,它是用來測知大戶是否進場買賣股票的有效方法,從平均量的變動情形將可以分析股價行情的短期變化。

運用原則:

(1)平均量=成交量÷筆數。

(2)平均量增大表示有大額的買賣,平均量減小表示參加買賣的多是小額散戶。

(3)在下跌行情中,平均量逐漸增大,顯示有大戶買進,股價可能於近日止跌上升。

(4)在上漲行情中,平均量逐漸增大,顯示有大戶出貨股價可能於近日止漲下跌。

(5)在上升或下跌行情中,平均量沒有顯著的變化,表示行情仍將繼續一段時期。

(6)在一段大行情的終了,進入盤局時,平均量很小且無大變化,則表示大戶正在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