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並非一成不變,對業績差的公司來說,使它業績變差有時比使它業績變好更難。在一批低價股中,常常就隱藏著幾個可能變好的股票,這是好最值得炒作的原因。同時,低價的特性使得炒作成本低,容易引起主力的關注,容易控製籌碼。由於比例的效應,低價股上漲獲利的比率會更大,獲利的空間與想象的空間均更廣闊。再加上群眾基礎好的原因,常常會使低價股成為大黑馬。
當然,並非低價就一定好,有些上市公司積弱多年,毫無翻身的機會,甚至虧損累累,這樣的低價股還是少碰為妙。最重要的是找出低價股中的好股票和有利好的可能。
4.新上市的股票要特別關注
現在,新上市的股票越來越多,於是投資者已經變得很麻木,對新股視而不見。這反而給我們提供機會。新股中也有好有壞,但總的來說,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優點,那就是上方無套牢盤。一般新股上市,原始股東都是獲利的,隻要他們願意拋出,都可以賺錢。同時,新股沒有什麼複雜的曆史,這樣也使主力容易掌握籌碼的分布情況,容易集中吸貨,從而完全控製該股票的籌碼。尤其是那種上市後曾跌破發行價的新股,更是難得的炒作對象。在發行價之下,常常有機構大量吸貨,日後必有不俗的表現。這種股票的籌碼高度集中,機構主力愛做多高的價都可以。
今天的市場上,新股被瘋炒的例子舉不勝舉。最後到了逢新必炒的地步。這充分證明:當主力機構在市場上再難找到的炒作對象時,新股就成了最好的選擇。新股的炒作可以純粹當做數字遊戲來玩,完全可以不理會其業績的實質。隻要主力有勇氣接走所有的低位拋盤,以後的股價就隻是一個數字而已。
另外,由於股票上市的承銷商製度,使得新股上市直接關係到承銷商和上市公司的麵子,所以即使大市不利,券商也要盡力護盤維持形象。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手上的股票越來越多,最後不得不做莊炒作一番。
5.選擇強勢產業的股票
強勢產業的股票往往是領導大市的主角,尤其是行業中的龍頭,往往具有指標股的作用。因此,選股必須選擇強勢產業中的領頭股,這樣往往能領先大勢獲利。通常,在某個多頭市場的領頭股,到大市反轉時,便成為抗跌的好股票。
投資者應該了解整個國家的經濟形勢與產業政策,哪些是夕陽產業,哪些是強勢產業,應該做到心裏有數。對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上市公司來講,經營的阻力上要小一些,獲利的能力上要大一些。另外,從全世界的產業發展趨勢來看,也可以看出哪些是有前途的,哪些行業是麵臨困境的。投資者應有買股票就是買未來的觀念,所以對前景看好的尖端產業應具備長遠的眼光,對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尤其要特別注意。
投資者應經常去檢視各類產業股票的表現情形,將有助於擺脫目前的弱勢產業的股票。換入強勢產業的股票,你會發現某一行業的股票常常有某種聯動性。如果某產業的龍頭股表現疲弱,則往往會波及到該行業的其它股票。同樣,如果某行業的幾種指標股呈強勁起勢,則會帶動其它同類個股。
6.了解個股特性的一般性的結論
(1)股票沒有好壞之分,隻有漲與不漲之分,隻有弱勢和強勢之分。而不同的股票常有不同的個性,正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一樣。
(2)落後大勢的弱勢股盡量不要碰它,換成強勢股。
(3)選股要選波動大的股票,這種股票的獲利機會大些,同時要注意風險。
(4)有潛力的低價股是投資者最好的選擇。這類股票收益大風險小,隻要它情況轉好,機會就來了。
(5)選股應優先考慮重要的指標股或行業龍頭股,這類股票往往是熱門股票,有主力關注,也容易引起大眾跟風。
(6)對股性判斷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時間的接觸,而股性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
(7)久盤之股,有主力介入要特別關注,股性有可能因為主力介入而改變。
(8)新股可以說無股性,上方也無套牢盤,可能成為主力炒作的目標。
(9)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經濟形勢來分析判斷哪個行業的股票是最有前途的股票。
選股第6招:分析炒作題材
所謂題材,說穿了就是炒作股票的借口,用來激發市場人氣的工具。有些題材確有實質性內容,而有些則純粹是空穴來風,甚至是刻意散布的謠言。而且很多題材對上市公司本身有多大好處是不能隨便確定,許多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但市場的特點是隻要有題材,市場就樂於挖掘和接受,而題材的真實作用反而被忽視了。
1.常用來炒作的題材
(1)經營業績改善或有望改善。從根本來講,業績是股市的根本所在,業績是硬道理。所謂利好的預期最終都會反映到業績上來,因此這是最有號召力的題材。而其中,業績可望改善比業績已經改善更有吸引力。因為人們更看重上市公司的未來。這類題材每到公布業績報告期間顯得尤為活躍,而公布完後,就暫時告一段落。
(2)擁有龐大的土地資產有望升值。極具想象力。但最終要看是否有人挖掘並宣傳這個題材。
(3)國家產業政策扶持。最關鍵的是優惠的稅收政策和貸款政策。能源,交通,化工,通訊,高科技。
(4)合資合作或股權轉讓。分析合資題材,要全麵考慮合資夥伴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能量,分清有利的真合資和純粹為造題材而吹捧的假合資,分清合資的前景是好是壞。
(5)增資配股或送股分紅。增資配股本身並不是分紅行為,它並沒有給股東什麼回報,隻是給股東一個增加投資的權力。在牛市中,這種優先投資的權利往往顯得非常重要,並具有一定的價值,因為牛市中人們預期股價會上升,可以優先投資必定會帶來良好的收益。送股分紅是上市公司給股東的真正回報,在這種回報真正兌現之前,往往會出現槍權現象,因為預期牛市會填權。增資配股或送股分紅成為一種題材,是因為人們的牛市預期。一旦市勢逆轉,人們預期熊市到來,送股也好,配股也好,都不能激起人們的購買欲望。
(6)控股或收購。這在國外發達市場中是股市最有吸引力的題材之一。因為它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控股指某財團在股票市場上大量吸納某隻股票,以求最終控製該公司。不過在中國股市的二級市場上發生真正意義的搶股收購是不太可能。這與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有關。所有就目前而言,控股或收購還僅僅是一個炒作題材。多數控股行是由於莊家炒作失當,手中的股票越來越多,以至於達到或超過舉牌的界限,而不得不舉牌。
2.分析炒作題材
分析題材是真是假其實不難,可以分析上市公司的各種公告和報表。但最好的方法是拿題材來與盤麵比較,看盤麵是否支持該題材的存在。對於真正的炒股高手來說,根本用不著整天打聽什麼消息,一切都在盤麵上清楚地反映出來了。
某個題材到底能給盤麵造成多大的影響,那不決定於題材的情況,而決定於盤麵當時的處境。盤麵的反應就是供求關係的變化,盤麵的狀態就是指目前供求關係的狀態。
比如說一根火柴能否引起森林大火呢?不一定,那不決定這根火柴,而決定於森林的狀態。市場也是這樣,氣氛有高有低,人氣有旺有衰,同樣的題材投入到市場中,反映常常因時而異。這就是市場的微妙之處。隻有懂得了題材與市場的這種關係,就等於站到了市場之上,置身事外來分析市場的反應。
反過來,通過市場對題材的反應,也可以看出目前市場所處的狀態。一個對壞消息毫無反應的市場無疑是個強勢市場,而一個對莊家鼓吹的種種利好題材沒有什麼反應的市場是弱勢市場。在牛市中,即使莊家不去鼓吹,投資者也會自己去發掘。所以題材是借口,市場狀態才是關鍵。
題材的真假無關重要,重要的是市場的反應,題材的號召力,跟風者多不多。
3.輪炒的策略
輪炒與其說是一種策略,不如說是一種自然現象。所謂輪炒,是指把市場上不同板塊分成幾個層次,順序分批炒作的現象。輪炒可以是市場主力的安排,也可能是市場自發形成。大盤中股票太多,所有股票一起上漲需要太多的資金,而且股票一起上攻時,投資者的注意力分散了,不容易形成強烈的攻勢。輪炒的本質是把大盤分割成許多自我體係的部分,然後集中力量來炒作一批股票。另外,當一批股票走弱時,可以有另一批股票來代替前者支撐局麵,用以維護市場人氣。
輪炒往往依照先一線績優股,再二線股中價股,再三線低價股。這是因為行情發動之初,人們往往對後市存有疑慮,一般不敢買入那些業績沒有保證的個股,而此時績優股的價格偏低,投資價值顯現,成為第一批投資者的首選。當一線股炒高以後,二線股隨之跟上,因為它們的業績也不差,既然一線股已經很高了,那麼後來者隻有選擇這些了。(有比較)接下來,市場趨於越來越活躍,投機的氣氛也越來越濃厚,於是三線股作為最投機的品種來炒作,這種炒作常常失去理性,成為純粹的數字遊戲。
當一二三線股輪炒一遍之後,一般市勢就告一段落,回落調整以待時機。這是輪炒的普遍規律,當市場上可炒的股票越來越少的時候,市勢也就差不多到盡頭了。但也有種情況,即輪炒二線股的時候,一線股已經開始調整,炒三線股的時候,一二線股又在調整,當三線股炒作完後,也許一線股已經調整的相當徹底,這時如果大勢長期看好,則有可能重新啟動一線股,帶動市場新一輪循環。(大牛市時可能這樣)所以應該把握市場節奏,當三線股炒作完以後,密切注意一線股的走勢,看是否有啟動的跡象。一旦如此,則市勢可能長期看好,可以開始新一輪炒作。
輪炒策略可以節省主力機構的資金,也附合市場心理的要求,因而市勢的發展往往表現出輪漲的特征。投資者應充分利用自己的資金來應付輪炒,從而獲得最大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