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不同時機的投資技巧(3 / 3)

如果長期投資者在交易清淡寥落時進場建倉,或許在短期內不能獲得差價收益,但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由於投資成本低廉,與將來得到的股利收益相比,投資報酬率還是可以令人滿意的。因此,交易清淡時,短線投資者應袖手旁觀,而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則是入市建倉的大好時機。

主張長線投資者在交易清淡時進場收購,並不是說在交易開始清淡的時候,就可以立即買進。一般來講,應該是淡季的末期才是最佳的買入時機,問題的難度在於沒有人能夠確切的知道到底什麼時候才是淡季的尾聲。也許在長期投資者認為已經到了淡季尾聲而入市,行情卻繼續疲軟了相當一段時間;也許認為應該再慎一慎的時候,行情突然好轉而痛失良機。

所以,有些投資者,尤其是大戶投資者,在淡季入市時,采取了逐次向下買進的做法,即先買進一半或三分之一,之後不論行情是漲是跌都再加碼買進,這樣即使是在淡季進場,不錯失入市良機,又可收到攤平成本的結果。

超買超賣時投資的技巧

超買與超賣是股市上兩個專有的技術名詞。對某種股票的過度買入稱之為超買,反之,對於某種股票的過度賣出則稱之為超賣。

股市上,經常會出現因某種消息的傳播而使投資者對大盤或個股作出強烈的反應,以致引起股市或個股出現過分的上升或下跌,於是便產生了超買超賣現象。當投資者的情緒平靜下來以後,超買超賣所造成的影響會逐漸得到適當的調整。因此,超買之後就會是股價出現一段回落;超賣之後,則會出現相當程度的反彈。投資者如了解這種超買超賣現象,並及時把握住其運動規律,就又能在股市中增加獲利機會。

這裏的關鍵是,如何適時地測度出股市上的超買超賣現象。目前,測度超買超賣現象的技術分析方法很多,主要有相對強弱指數(RSI)、擺動指數(OCS)、隨機指數(STC)及百分比等。對於這些技術分析指數,我們將在“技術分析常識”部分中向您詳細介紹。

多頭市場投資的技巧

一般來講,選擇恰當的股票,必須在股市循環的內涵下進行。對於漲勢市場或多頭市場的循環階段,通常會出現四種行情。

在多頭市場的第一段行情中,大多數股票的價格會擺脫空頭市場的過度壓抑而急劇上漲,整個股市的指數升幅較大。通常占整個多頭市場行情的50%左右。對應的在第一段行情的投資策略是,迅速的將留存的觀望資金投入股市,特別是投向那些高度風險股票和小型成長股。因為高風險股由於具有最高度的走向破產的可能性,因而在空頭市場可能被打擊得最為慘重。持有此類股票的投資者極易在此種情況下逃離股市而使股價跌到極低的、非正常的水準,而一旦多頭市場出現,投資者信心恢複,這類高風險股就會恢複到正常的水平。

在多頭市場的第二段行情中,市場指數的升幅往往超過多頭市場行情的25%,但是股票選擇變得更為困難,在此期間,大多數風險股已漲到接近其實際應有的價格水平。與其他股相比,已不再投資價值,因而此時選股時必須基於長期展望來考慮。相應的第二段行情的投資策略是,將資金主要投資於成長股,特別是小額資本的成長股。因為此時人們普遍看好市況並對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而小額資本企業較之大型工業企業具有更大的成長性,所以,小額資本的成長股能更多地吸引買盤從而使其股價更快的攀升。

在多頭市場的第三段行情中,股價的漲幅往往少於整個多頭市場行情的25%,而且隻有極少數股票在繼續上升。對應第三段行情的投資策略是,慢慢賣出次等成長股,將部分資金轉移到具有多頭市場裏維持價位能力的績優成長股;或將部分資金抽出轉現。因為在此行情中,股市漲落大部分已告結束,這時買賣股票必須具有選擇性,隻能買進績優成長股,以及那些在未來經濟困境中仍能獲益的順應大勢股。簡言之,必須開始對承受空頭市場的風險作好準備。

在接下來的第四段行情中,該漲的股票已經基本上漲得差不多了,因此能賺到一兩成就算很幸運了。此時隻有績優成長股和少數可在經濟困境中獲利的股票才能繼續上升。對應第四段行情的投資策略是,最好將持有的股票全部脫手以觀變化,將其投放在收益較安穩的各種債券和存款上,以便在空頭市場完結時在再進行新一輪的投資。

高價買進的技巧

高價買進是指投資者以較高的價格買入已經上漲了的股票,以期待股價進一步上漲而獲利的技巧。

采用高價買進策略必須注意三點:

(1)購買的股票應是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股類。因為此時股票投資的魅力在於日後可能獲得的較高的回報。隻有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股票,才能在較高的價位上再節節攀升,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2)高價買進的時間必須是在行情看漲期。隻要是在行情看漲期,即使目前一時不被投資者歡迎,也可能提早恢複股票的知名度。

(3)選擇知名度周期長的股票。股票知名度周期越長,其股價持續上漲的時間也越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高價買進是一項風險性較高的投資策略,如果沒能把握股市的通盤行情,最好不要采用。

買漲與買未漲的技巧

買漲與買未漲是兩種截然相反的股票買進的時機選擇技巧。

買漲通常指投資者順勢而為,見漲搶進,且大多有追漲殺跌的習慣。這種買漲的做法,在大勢反轉向多頭市場時,大多能輕易獲得利潤;如若在遇到主力介入操縱股價時,大多也能跟進獲利。其不利之處在於進出股市較為頻繁,因而手續費的支出較高,一旦搶到最高價而不能出手,就會出現虧損累累的局麵,因而風險也較大。

買未漲是指投資者將購進股票的時機選擇在股價處於尚未漲階段的策略。這種投資者除了精於計算投資報酬率外,更注重發行公司的業績展望。這種作法大多對個股進行分析比較,由於股市大多有輪番漲跌的習性可尋,故其選擇那些處於尚未上漲的成長股作為投資對象,除了風險較小以外,通常也有利可尋。如果是買到最低價,有時獲利甚至能多達數倍。

以上兩種方法各有利弊,買漲著眼於短線利潤,較具投機性,適合於一般的中斷線操作;買未漲著眼於長期利潤,適合於較為穩健的投資者進行中長期投資。這兩種不同的買進時機選擇的技巧,可供不同個性的投資者選用。

換手的技巧

換手的技巧是投資者在股價輪番上漲的過程中,將持有的已上漲股票脫手轉現,轉而購進其它更具有增長可能性的股票的投資技巧。

國內外股市運作的經驗表明,股票市場在結束熊市而進入牛市的初始階段,經常由於有心人的介入炒作而使股價出現輪番上漲的情形,投資者如能把握市場行情,進行不斷換手,即不斷地拋出漲幅較大的股票,以轉移資金去購進價格較為平穩的股票,就能在股市的輪番上漲期間不斷的獲利。

投資者進行換手的時機通常選擇在成交量開始增加、交易開始活躍時進行,此時會有較多的投資者承接補進,使股票順利出手。

當然,換手策略也有缺陷。如果在股票換手後,所拋出的股票仍在繼續攀升,而所承接的股票價格依然維持原狀,甚至出現下滑,就會使換手者遭受損失。而又如果在換手後,拋出的股票和承接的股票都以同等的幅度出現漲跌,則會使投資者加大投資成本,白白支出一些交易的稅費。

換手投資的策略僅適用於經驗豐富的股市老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