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全國土地工作會議

1947年 3月,鄧穎超隨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轉移到山西臨縣三交鎮,擔任中共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委員

勞動婦女服務。婦女工作不僅女同誌能做,男同誌也同樣能做,而且有些地區的事實證明,男同誌隻要克服不能做婦女工作的一些思想障礙後亦能做得很好,處理好男同誌在解放婦女中的作用問題,才能做到“男女一齊發動”,搞好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

8月 6日,鄧穎超作了《土改中婦女工作的幾個問題》的長篇發言,指出,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是中國曆史上空前的偉大的革命運動,各地的土改工作進行的程度不同,發動婦女參加到土改中的情況也不同,土改中的婦女工作在各地方發展不平衡。凡是土改進行得較徹底的地方,發動婦女就比較充分,參加土改的婦女就很積極;凡是土改進行得不徹底,發動婦女就不充分,婦女還站在土改之外。在土改工作中,必須

堅持男女平等,真正做到婦女與男子一樣分得土地,並保有所有權,隻有這樣,才能

使千百萬婦女群眾勇敢地去消滅封建剝削的土地製度,達到經濟上、政治上的徹底解放。在生產方麵,應注意組織婦女學習各種生產技術,特別是進行農業技術的訓練,以便大力發展生產,適應支援戰爭的巨大需要。在發動婦女群眾積極參加整個群眾的土地改革、生產與民主運動中,應有意識地注意逐漸解決婦女本身的各種問題(如強迫包辦婚姻以及限製婦女參加社會活動自由等一些封建陋習),不要使婦女運動離開整個群眾運動過程,要打破封建製度殘留在婦女方麵的壓迫與束縛。

對於婦女幹部的問題,鄧穎超強調說,為了滿足各種運動更好開展的需要,應有大批婦女幹部去進行工作,號召一切可以下鄉的婦女幹部克服一切困難,深入到婦女中去堅持工作、學習與鍛煉。各級黨委對能夠這樣做的女同誌,應切實注意培養與提拔她們進入各種領導機關,並協助她們解決各種困難,使她們能夠得到學習和改造的機會。而女幹部自己要在土地改革中,從人民群眾的教育中,努力學習、改造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夠做一個善於為人民服務,特別是為最受壓迫的婦女群眾服務的勤務員。

鄧穎超在會上不僅談了土改中如何發動婦女,而且談了如何加強黨對婦女工作的領導,得到黨中央的重視。 9月13日,劉少奇在全國土地會議的結論中,吸取了鄧穎超“全黨來做婦女工作”的意見。這在中國婦女工作上是一個很重要的飛躍,婦女工作從此有了很大的發展。

全國土地會議

通過了《中國土地向農民宣傳《中國土地法大綱》

法大綱》。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剝削的土地製度,實行“耕者有其田”,

不分男女老幼,統一平均分配土地。

全國土地會議之後,中央婦委於 1947年 9月 23日召開中央婦委擴大會議,討論貫徹土地改革會議精神。鄧穎超就婦女工作任務和中央婦委委員分工下去搞土改問題作了重要發言。9月 26日,鄧穎超及中央婦委委員張琴秋、楊之華、康克清等全國部分婦女幹部參加了中央婦委召開的會議,討論婦女工作。會後給中共中央寫了關於婦女工作報告,其內容主要是發動婦女參加土改、支前、生產,並提出 12項具體工作,要求婦女領導幹部參加土改工作團,深入實際,親自抓試點工作。10月 6日,中共中央給鄧穎超等複示,同意婦女工作報告,指出:“目前以發動廣大婦女參加土地改革運動為中心,婦女應成為土改運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土改完成的地區,就要全力發動和組織廣大婦女群眾參加生產運動”。會後,鄧穎超參加了熱火朝天的土地改革運動。

在細溝村搞土改

有剝削和剝削數量多少來定成分,而是比照鄰近富村的情況,來定地主、富農成分的

數量。這就把有些農民的成分拔高了,把一些人推到了敵人的陣營中,同時又片麵強

調了貧農團的作用,使貧農團淩駕於黨組織之上,挫傷了基層黨員幹部的積極性,影

響了群眾的發動。鄧穎超和工作組進村後,馬上開始調查研究,深入了解情況。由於土改工作對於

鄧穎超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她一邊在工作中摸索,一麵及時地學習各地土改的經驗。

1947年 12月 31日,她給遠在陝西的周恩來寫了一封長信,認真地探討土改中遇到的

諸多問題:

……

我到這個村裏來工作整整廿天了,一直是在摸索著工作,工作中摸索。以一個新的小學生進了農村大學,真是感到什麼課題都是新鮮的,其內容又極複雜,腦思和心情都被拴住了,隻有從歲月更新的一點,意識到是過年了。

我工作的村,是在這次土改決定由兩個村合並為一個編鄉,但兩村的情況完全不同。甲村的土地少,質量壞,農民生活貧窮,貧窮農民占多數(男女七十多人),除一部分中農外,富農不多,地主隻二戶,已被鬥過。乙村的土地多,質量好,農民生活比較好,中農六十二戶占大多數,貧農占少數(三十五戶五十人),而貧農的土地質量,生活情況,一般的好過甲村的貧農,有些好過甲村的中農,原有地主亦都鬥過了,可能有化形地主富農。這兩個村除了地域貧富之不同,加上過去曾是一個合編鄉,主要由乙村幹部當權,因而造成與存在著嚴重的宗派,影響與支配著貧農們,在任何問題上都容易地表現出來,特別是在平分土地問題上。甲村的人認為本村無法解決土地與翻身的問題,故心裏謀算著和眼睛都望著乙村,而乙村的貧農亦時刻從村本位出發,維持村本位,他們反而對於地主不是深惡痛絕,仇恨來得亦不那麼深刻。這裏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此間地主多在外地,有些甚至遠在五台。另一方麵是抗戰以來的十年間,經過雙減,清算,土改複查,他們的光景,無論如何是比舊日好。……時間和現實(生活比前好,地主不存在),衝淡了他們對地主的仇恨和記憶,說起他們的痛苦,往往是從現實出發,對幹部的不滿與訴苦。……

在工作幹部方麵,有些人以及和我在一塊工作的幾個同誌,有急於求成慕想轟烈,往往犯了急性病,易主觀出發,及超過群眾代替,不是把工作的中心放在艱苦的深入群眾的工作與發動群眾的思想覺悟和了解情況與掌握情況上麵。因此,對於這樣的同誌,還要做思想工作。……

鄧穎超通過書信的方式向周恩來請教,交流對土改工作中存在問題的看法。

1948年 2月初,鄧穎超接到周恩來百忙中的兩封回信,澄清了認識,也進一步深化了對共產黨土改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思想水平不斷提高。在鄧穎超等人的領導下,工作隊成員們訪貧問苦,召開了黨員和群眾大會,針對“一切權力歸貧農團”、“貧雇農打天下坐天下”等思想,把土改和整黨結合進行,嚴格按黨中央的政策辦事,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成功地領導了細溝村的土改和整黨工作,分清了是非,提高了農民的覺悟,保護了群眾,打擊了壞分子,防止了侵犯中農利益的“左”的偏差。

在土改中,鄧穎超非常注意婦女工作,她經常走家串戶,給婦女們講翻身道理,鼓勵她們挺起腰杆,在新社會堂堂正正當新主人。當時她化名為“肖超”,村裏人都親熱地喊她“老肖”。

鄧穎超深入細溝村搞試點,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出《土地改革與婦女工作的新任務》一文,指出“使婦女工作與土地改革相結合,婦女運動與農民運動相結合”,

“發動農民群眾時,必須同時發動農村勞動婦女群眾,不應有先男後女主從之分”,“在發動婦女群眾積極參加整個群眾的土地改革、生產與民主運動中,應有意識地注意逐漸解決婦女本身的各種問題”。這篇文章成為指導土地改革中開展婦女工作的重要文獻。

1948年 4月,鄧穎超和工作組離開細溝村,在阜平縣城南莊,見到了分別日久的周恩來。在這裏,她出席了有部分縣、區委書記參加的座談會,研究土改和整黨試點的經驗。這時,中央婦委書記蔡暢正在東北,鄧穎超擔任了中央婦委代理書記。4月 28日,鄧穎超和周恩來一起來到了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

參加解放區婦女工作會議

1948年,鄧穎超在西柏坡

放區農村婦女工作的主題報告以及會議總結報告。她對土地改革中的婦女工作,提出許多新的見解。首先把婦女工作,提到全黨做婦女工作的高度。她要求各級黨委、所有土改工作隊都要加強對婦女工作的領導,注意發動婦女群眾,提高她們的階級覺悟,注意培養婦女幹部,提高她們的工作能力、文化水平和生產技術,使她們帶領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實踐證明,凡是這樣做的地方,婦女群眾得到廣泛發動,土改、生產、支前三大任務都能順利完成。其次,引導男女農民並肩戰鬥。當時,黨內外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許多地區在土地改革中輕視婦女工作,發動群眾時,先男後女,男主女從,有些地方甚至刁難婦女、排擠婦女。鄧穎超批判了這種思想和做法,列舉事實,說明農村婦女對土地改革、發展經濟、支援人民解放戰爭中做出的重大貢獻。在土地改革完成之後,工作中心要轉入發展生產,在生產中同樣要貫徹男女一齊發動的方針,沒有廣大婦女參加,生產就發展不起來。因此,充分發動婦女,是有關土地改革成敗和能否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大事。要充分依靠女農民自身力量,爭取自身解放。她說,在進行工作時,黨必須把啟發她們的階級覺悟放在首位,堅持男女一齊受教育的同時,還要針對婦女的思想、生產、生活的實際,進行加工補課教育。例如有些農村婦女因為家務、孩子等原因,不能出來開會,要采取適當方式補課;有些因長期不參加社會活動,思想顧慮較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鄧穎超十分關懷婦女的切身利益,指出在進行土地改革過程中,男女老幼同樣要平分一份土地,保障了婦女的經濟權利。對於一部分婦女來說,還有各自特殊痛苦,例如寡婦不能改嫁,童養媳有家不能回,有些媳婦受婆婆虐待,有些妻子被丈夫毒打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必須有意識地逐步地解決,這些具體問題決不會因為婦女分到一份土地,參加了生產而自然而然地消除。最後,鄧穎超指出,在封建製度統治下,最受壓迫的是婦女,婚姻方麵婦女受苦最深。她們分得了土地,參加了生產勞動,在政治上經濟上得到了一定解放,這還不是完全的解放,還要幫助她們衝破封建婚姻製度,爭取婚姻自由。

鄧穎超的這些論述,對指導解放區婦女運動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地向前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會後,中共中央正式下達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目前解放區農村婦女工作的決定》,為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作了組織準備和思想準備。

1948年,鄧穎超在西柏坡

出席中國婦女第一次代表大會

決定於 3月在北平召開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代表總數約計 500人。籌備會正式成立後,各項籌備工作緊張進行。僅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召開大會的全部準備工作。鄧穎超為籌備工作付出了巨大心血。

3月 24日至 4月 3日,中國婦女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到會代表 474名,列席代表 256名,代表中有女工、農婦、解放軍女戰士、女技術人員,女知識分子,各民主黨派和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主婦女,少數民族婦女及專職婦女工作者等。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誌接見了全體代表,並為大會題詞:“為增加生產,為爭取民主權利而奮鬥!”會前,選出以蔡暢為書記,鄧穎超、劉亞雄為副書記,由 17人組成的黨組委員會。

會議期間,鄧穎超作了《中國婦女運動當前的方針任務》的報告。大會通過充分討論,一致同意鄧穎超報告中對當前形勢的分析和任務的建議。這個報告,對新中國婦女工作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同時李德全和蔡暢分別作了《國民黨統治區民主婦女運動》的報告和《世界民主婦女運動的現狀及其任務》的報告。

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婦女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明確提出了婦女運動的總任務是:“把反帝國主義、反封建主義、反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進行到底,完全肅清國民黨反動勢力,建設一個嶄新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並選舉產生了包括蔡暢和鄧穎超在內的 51名執行委員和 21名候補執行委員。同時,大會一致通過《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章程》,建立了全國婦女運動統一的領導機構——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4月 14日,召開全國民主婦聯第一屆第一次執行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選舉何香凝為名譽主席,蔡暢為主席,鄧穎超、李德全、許廣平為副主席,鄧穎超同時任黨組副書記。

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中國婦女 30年來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鬥爭的勝利成果,它標誌著中國婦女運動的範圍由農村擴展到城市,由局部地區擴展到全國,由分散到集中統一,標誌著各族各界婦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團結,預示著中國婦女運動將譜寫出更加燦爛的新篇章。

參加新政協

6月 15日至 19日,中國共產黨召集各民主黨派,各方麵代表人士在北平舉行了新政協會議第一次籌備會,成立了以毛澤東為主任的常務委員會,蔡暢是 21名常務委員之一。新中國即將誕生,中共中央對宋慶齡十分敬重,誠摯地邀請她來北平共商建國大計,特派鄧穎超持毛澤東、周恩來的親筆信,前往上海迎請宋慶齡。何香凝的女兒廖夢醒陪同。

鄧穎超到上海後,先讓廖夢醒去看望宋慶齡,將中共中央邀請宋慶齡北上的意見轉告給她。北平是孫中山逝世的地方,是宋慶齡的傷心之地,是她不願去的地方。經過兩天的深思後,宋慶

齡邀請鄧穎超來到寓所。鄧穎超向宋慶齡介紹了新政協的情況,告訴她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即將在北平召開,中央人民政府也即將成立。鄧穎超說,中共中央懇切盼望宋慶齡先生能北上共商建國大計,並把毛澤東、周恩來邀請她北上的親筆信交給她。

鄧穎超在上海期間,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 28周年,她熱情地邀請宋慶齡參加慶祝大會,宋慶齡欣然同意。6月 30日晚,鄧穎超、廖夢醒陪同宋慶齡出席了中國共產黨28周年紀念大會,宋慶齡為大會寫了一篇熱情、充滿詩意的賀信。

經過鄧穎超、廖夢醒的多次懇談,宋慶齡終於接受毛澤東和周恩來的盛情邀請,同意去北平。8月底,宋慶齡在鄧穎超、廖夢醒的陪同下從上海出發,9月 1日到達北平火車站。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及各民主黨派代表到北平火車站迎接宋慶齡。9月 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毛

1949年 6月 30日,鄧穎超同宋慶齡、廖夢醒在上海出席上海市黨政軍民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28周年大會1949年 9月,鄧穎超在第一屆全國政協全體會議上發言

澤東在開幕詞中莊嚴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鄧穎

超作為政協代表出席了這次盛會。出席大會的代表共 662人,其中婦女代表 69人,占

代表總數的10.6%,她們代表了各黨派、各民主團體和各界的婦女,和男代表共同商定

建設新中國的大計。

9月 24日,鄧穎超代表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代表團作了題為《中國婦女歡欣

鼓舞迎接新中國的建設》的重要發言,表達了全國婦女熱烈擁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

議的決定,慶賀新中國誕生的激動心情,號召全國廣大婦女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努

力學習,提高覺悟,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中來。

9月 27日,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第一次會議通過了周恩來主持起草的《中國人民政

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簡稱《共同綱領》),鄧穎超參與了《共同綱領》的討論和修改。《共同綱領》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端重要的文獻”,“一部人民革命建國綱領”。《共

同綱領》第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廢除束縛婦女的封建製度。婦女在政治、經濟、

文化教育、社會生活各方麵,均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它確立了男女平等的原則,

1949年 9月,鄧穎超和蔡暢在第一屆全國政協全體會議上

是亙古未有的創舉。會上,鄧穎超呼籲即將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級政府,保障《共同綱領》中賦予婦女的多項權利,盡可能吸收婦女參加各級政府工作。會議選舉鄧穎超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一個新的中國即將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