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紛紛來到西花廳吊唁,樸素而簡單的喪事,令人歎息不已。朝鮮、日本、

緬甸、巴基斯坦、柬埔寨、越南、埃及、巴勒斯坦等國的領導人和組織以及旅居海外

的華僑、華人和知名人士紛紛發來唁電,沉痛悼念一代偉大的女性鄧穎超。

在陣陣哀樂聲中,人們眼含熱淚,邁著沉重的步履走到鄧穎超的遺像前深深鞠躬。7月 17日上午 8時 20分,江澤民、楊尚昆、李鵬、萬裏、喬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環等領導同誌和治喪辦公室全體同誌來到北京醫院送別鄧穎超。

8時 40分起靈,八名禮兵抬著鄧穎超的靈柩走出告別室。江澤民總書記率領大家列隊,目送她上靈車。李鵬、溫家寶、陳慕華、洪學智等領導同誌和治喪辦公室的同誌、工作人員及家屬代表,護送鄧穎超遺體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從北京醫院到八寶山,18公裏長的路兩旁擠滿了冒著酷暑為她送行的人。在天安門廣場上,數不清的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肅立默哀,目送靈車西行。在西單、民族宮、公主墳等路口,更是人山人海。幾個擠在人群中的姑娘齊聲喊道:“鄧奶奶,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9時 15分,有幾萬人參加的向鄧穎超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

7月 18日早 7點 20分,有關方麵負責同誌宋平、溫家寶、陳慕華、洪學智、楊德中、宋德敏、黃啟璨、王效賢等來到西花廳,護送鄧穎超骨灰去天津。這時,整個西花廳的院子裏站滿了趕來送行的人。其中有鄧穎超、周恩來的親屬,有曾經在西花廳工作過的同誌和其他有關同誌。同時,幾百名中央警衛團的幹部、戰士手托軍帽,列

撒放鄧穎超骨灰的“新海門”號輪船

隊目送鄧穎超的骨灰離開西花廳。

鄧穎超曾說過:“我死後,把我的骨灰撒在天津的海河。”“我的童年、我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天津度過的。我的學生生活,我的革命生活,都是在天津度過和開始的。我在天津參與創建了共青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對天津這個地方,我對天津各族同胞,是有深厚感情的。天津是我的第二故鄉。 ”鄧穎超在六歲時隨母親遷到天津,在天津前後生活了十五年。她的革命生涯是從天津開始的,而她與周恩來的愛情也是在天津播下的種子。她在感情上眷念著天津,天津人民更眷念著鄧穎超。

7月 18日上午 9時許,掛著黑、黃兩色綢帶的靈車駛入天津,鄧穎超回到了她的第二故鄉!

鄧穎超的靈車所過之處,路兩旁的群眾都在嚶嚶哀泣。在宙緯路口,天津覺悟社紀念館的全體工作人員,胸戴白花,手裏打著“鄧大姐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橫幅。在北馬路,天虹服裝廠的數十名工人身著素裝,臂戴黑紗,胸戴白花,高舉著“73名天虹服裝工人懷念您”的橫幅,手擎著鄧媽媽同他們的合影和鄧媽媽給他們的親筆題詞。鄧穎超少年時期的母校——河北區西箭道小學,許多學生因為個子矮沒能見到鄧奶奶的靈車,就要求老師帶領他們到金鋼橋頭舉行立壯誌主題大隊會。南開中學是周恩來的母校,鄧穎超九年前曾去過那裏並向師生們講了話。該校的師生們對她有著深厚的感情。一大早,南開中學的一千多名師生就來到西南角,懷著極其悲痛的心情,默默地等候在那裏,為她送行。

9點 50分,靈車來到天津大禮堂,天津市各單位的領導在此列隊迎接。禮堂布置得十分肅穆,前廳懸掛著“敬愛的鄧穎超同誌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和“沉痛悼念鄧穎超同誌”的黑底白字橫標,中間是鄧穎超的遺像,兩旁擺放著天津市各部門敬獻的花圈和各界群眾敬獻的花籃。

中共天津市委書記譚紹文主持悼念儀式並講話。隨後,人們走上前向鄧穎超告別,許多人放聲痛哭。

11時 40分,中央領導同誌和天津市領導同誌、治喪辦公室同誌、身邊工作人員、親屬護送鄧穎超遺像及骨灰盒,登上“新海門”號輪船。11時 50分,輪船起航。海河兩岸的漁船上和高大的建築物上,人們自發地掛起了“沉痛悼念鄧穎超大姐”、“鄧媽媽,海軍戰士永遠懷念您”的挽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