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七月,“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更可人。”此時鄧州的夏季才剛剛開始,寇準本就是個詩文俱佳的才子,又與弄旋擅歌的宋浣喜結良緣,風雅之心加上庭院竹碧,本就有意借著中元節的日子,以便約些當地的文人學士,聽一聽笙簫管笛之聲。
今天,庭院裏酒香漫溢,花間笑語,劉天特意從梅園酒樓請來了一名廚子,做了“葫蘆雞”“冰糖肘子”“粉蒸肉”“豆瓣鯽魚”等,又配了些“金線油塔”“灌湯包子”“桂花醪糟”等小吃。
當一盤盤的陝菜放在寇準的麵前時,劉天笑盈盈的說:“老爺遠居鄧州,我特意叫廚子做了些長安的菜品,以解您思鄉之情。”
寇準看著熟悉的菜式,感慨的說道:“自從為官之始,已經許久沒有吃到過家鄉的菜了。”
李媽如今也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照顧完小姐林兒,又開始照顧他們的女兒綠珠,她為這個家操勞了大半生,實際上已經是寇準的總管家了。
李媽微笑著說:“老爺大概是忘記今日是什麼日子了?”
寇準疑惑,又理不出什麼頭緒。劉天忙說:“老爺,明日可就是中元節了。”
眾人大笑。
寇準立刻明白了過來,腦海中出現了好友魏野的“何日生上相,明日是中元”的詩句。那時他在京城是太宗身邊的副宰相呢,如今,他就來到了這裏……
宋浣撫琴輕唱起來: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餘香嫋。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暗淡連芳草。
一邊歌曲唱著,一邊隨嫁的幾名家伎輕輕的揮袖起舞,眾人拍手稱讚。
熱鬧的廳堂裏,隨著跌岩起伏的樂律,舞動生風,聲悅庭院。寇準在欣賞了一段之後,突然示意大家停止,在眾人的不解之中問道:“此乃何舞?”
一名家伎答:“拓枝舞。”
寇準似乎興致極好,他舉起酒杯,舉止隨和,審視了一圈之後說:“拓枝舞本源自西域石國的一種樂舞,本該是在鼓聲的伴奏下出場,起舞。舞蹈必須要有氣氛熱烈,節奏鮮明的特點。
“據小女子了解,這舞本來是由一個人獨舞,初唐的時候由兩個人跳,叫“雙拓枝”,如果碰上什麼大的宴會,也可以許多人一起跳的。”說話的人是宋浣的丫鬟茜桃。
“你是怎麼知道的?”
“奴婢小時候看別人跳過,所以記得。雖然過去很久,但還是印象深刻。”
寇準欣然說:“既然是有印象,那就勞煩你給大家以鼓伴奏吧。”
宋浣的物品裏,帶來了許多樂器,過不多時,一麵紅漆金箍邊大鼓就被拿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