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新生兒低血糖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目前國內外多采用血糖<2.2mol/L(40mg/dl)為低血糖,無需考慮出生體重、胎齡和日齡。輕者少數患兒可有喂養困難、反應差、嗜睡、陣發性青紫、多汗、顫抖、震顫、呼吸暫停,甚至驚厥及體溫降低等症狀。防治方法為盡早喂養,不能經胃腸喂養者可給10%葡萄糖靜脈滴注。足月兒3~5mg/kg/min,早產兒4~6mg/kg/min,小於胎齡兒6~8mg/kg/min;出現症狀時一次予以25%葡萄糖2~4ml/kg靜注,以後改為6~8mg/kg/分維持等。
45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表現如何?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簡稱甲低,有原發、繼發之分,但兒科多數為原發,是由甲狀腺先天性缺陷或母孕期飲食中缺碘所致。其症狀輕重程度不一,主要特點為智能落後,生長遲緩,生理功能低下等;患兒常胎便排出延遲、腹脹、便秘等;生理性黃疸期延長,反應低下、吸吮差、少哭少動、體溫低,易出現硬腫等;有頭大、頸短、皮膚粗糙、毛發稀、無光澤,麵部黏液性水腫,眼距寬,鼻梁低平,唇厚,舌大而寬厚、且常伸出口外等特殊麵容。
46如何早期發現先天愚型?
先天愚型的主要特征是特殊麵容、生長發育遲緩和智能落後。①多為小於胎齡兒或早產,生後活動少;②頭圍小、短頭,枕扁平;臉圓扁,眼裂小、外上斜、眼球突出、眼距寬,鼻梁低平,嘴小、伸舌,耳小;③頸短、寬,頸周皮膚鬆弛;④多伴先天性心髒病或胃腸道畸形;⑤手寬、指短、小指內彎且短,半數以上有通貫手、鬥紋少、箕紋多,大拇指低,草鞋腳,肌張力低等。發現以上特征應早作染色體核型分析以確定診斷。
47新生兒時期的計劃免疫有哪些?
新生兒時期雖然從母體來的免疫球蛋白有一些被動免疫作用,但對於許多傳染病仍是一個高度的易感者。因此,實行計劃免疫防止對嬰幼兒危害最大的一些傳染病很有必要。卡介苗是新生兒期接種的疫苗之一,生後即種,6~8周即可出現特異性變態反應,結核菌素試驗呈陽性。乙肝疫苗也是新生兒期預防接種之一,出生時、1個月後、6個月後各接種一次,已證實能得到很好的免疫應答效應。
48為什麼新生兒易出現生理性貧血?
是指足月兒生後6~12周時血紅蛋白下降至95~110g/L;早產兒生後4~8周下降至65~90g/L。原因:①宮內胎血氧飽和度約50%,使血清紅細胞生成素含量及紅細胞生成增加。生後血氧飽和度達95%,紅細胞生成素下降,紅細胞生成活動下降;②新生兒紅細胞壽命短;③體重增加時,血容量擴充使紅細胞稀釋。隨著血紅蛋白濃度下降到一定量時,刺激紅細胞生成素的產生,使骨髓恢複造血活力,血紅蛋白量上升,貧血得到糾正。因此生理性貧血不必治療。
49新生兒貧血的種類和臨床特點是什麼?
新生兒生後2周內,靜脈血血紅蛋白(Hb)≤130g/L、毛細血管Hb≤145g/L可診斷為貧血。病因分類:①紅細胞生成減少,純紅細胞再障、先天性白血病等;②失血性貧血,生前或分娩時出血、內出血(顱內出血等)、醫源性失血;③紅細胞破壞性貧血:免疫溶血性貧血、感染所致溶血性貧血等。臨床上皮膚黏膜蒼白為最常見的症狀,急性失血時伴心率增快、氣急、低血壓甚至休克但皮膚無青紫;溶血性貧血除蒼白外,還有黃疸、肝脾腫大等。貧血時患兒一般都會精神萎靡,吃奶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