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兒神經係統的發育是如何進行的?
神經係統的發育在胎兒期和出生後均早於其他各係統,出生時大腦的外觀已與成人相似,有主要的溝回,但皮層較薄、溝裂較淺。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於胎兒5個月時開始增殖分化,到出生時神經細胞的數目已與成人相同,但其樹突與軸突少而短。出生後腦重量的增加主要是神經細胞體積增大和樹突的增多、加長,以及神經髓鞘的形成和發育。3歲時神經細胞分化已基本完成,8歲時才接近成人。
2小兒神經係統是怎樣組成的?
小兒神經係統由中樞神經係統和周圍神經係統組成。中樞神經係統包括位於顱腔內的大腦、間腦、小腦和腦幹以及位於椎管內的脊髓,而腦幹又是由中腦、橋腦和延髓組成。周圍神經係統包括12對顱神經、31對脊神經和植物神經三大部分,而植物神經又是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組成。神經係統的基本成分是由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構成,神經元由細胞體及其發出的突起(樹突和軸突)組成。
3腦幹功能的重要性是什麼?
腦幹包括延髓、橋腦和中腦3部分,是連接脊髓與間腦、大腦的狹小區域。腦幹內緊密排列著許多重要結構如傳遞感覺或運動向上行或下行傳導束,並含有第Ⅲ~Ⅶ對顱神經的神經核及其髓內纖維。它亦含有多組神經元,是腦內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的主要來源。其他特殊神經核團如網狀結構、橄欖體和紅核亦位於腦幹內。腦幹是一個複雜而排列有序的結構,支配運動、感覺、呼吸、心血管功能以及參與睡眠覺醒機製。
4如何判定腦死亡?
腦死亡是指所有腦功能的完全喪失,需要依賴人工輔助呼吸和藥物來維持呼吸、循環等生命功能。腦死亡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①排除可能由麻醉劑或肌肉鬆弛劑所引起的類似狀態;②必須確定體溫在30℃以下;③腦幹反射消失至少12小時以上,瞳孔散大、固定,停止呼吸機供氧10分鍾無自主呼吸;④必須具備臨床輔助檢查的證據,如腦電圖無電活動,呈一條直線,對任何刺激無反應,並至少持續30分鍾;腦幹聽覺誘發電位引不出腦幹波形;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已不存在腦血流循環。
5錐體係和錐體外係損害如何鑒別?
錐體係損害的病變在錐體通路上,表現有癱瘓,精細的隨意運動功能喪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反射陽性。其肌張力增高為伸屈肌不一致,呈折刀狀。錐體外係損害的病變在基底神經節,表現為屈肌和伸肌的肌張力增高一致,呈齒輪狀或鉛管狀。通常不伴有癱瘓,病理反射陰性。可有不自主運動,如靜止性震顫、舞蹈、手足徐動和扭轉痙攣等,且常在睡眠時消失。
6兒童常用智力測驗量表有哪些?
兒童智力測驗主要用於了解正常兒童智力發育的規律和作為診斷智力低下兒童的一種量具,分為嬰幼兒時期使用的發育測驗和較大年齡階段使用的智力測驗兩類。常用兒童篩查性智力測驗量表主要有丹佛發育篩查測驗用於0~6歲;Peabody圖片詞彙測驗用於2.5~18歲;入學合格測驗用於4~7歲;畫人測驗用於5~12歲;瑞文測驗用於5~11歲等。常用兒童診斷性智力測驗量表主要有貝利(Bayley)嬰兒發育量表用於2個月至2.5歲,蓋塞爾(Gesell)發育量表用於0~3歲,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用於2歲至成人,韋氏學前兒童智力量表用於4~6歲,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用於6~16歲,希-內學習能力測驗用於3~16歲。
7高壓氧治療對神經係統的作用如何?
高壓氧治療是指在超過101.33Pa(1個大氣壓)環境下的給氧治療,其對神經係統的主要作用包括:①增加腦組織、腦脊液的氧含量和儲氧量;②改善腦缺氧所致的腦功能障礙,促進腦功能恢複;③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改善血腦屏障的通透性;④改善腦電活動,促進覺醒狀態;⑤對脊髓有保護作用;⑥可促進周圍神經的再生。
8新生兒驚厥的發病率如何?通常有何表現?
新生兒驚厥的發病率為0.5%~1%。新生兒驚厥表現為:①微小發作型表現為眼睛偏斜、撲動、吸吮動作、流涎、強直性姿勢及呼吸暫停;②多灶陣攣性發作表現為一個或多個肢體的陣攣發作;③局灶陣攣性發作;④去大腦強直狀態;⑤伴有快速同步的單個或多個肢體屈肌收縮的肌陣攣發作。由於新生兒神經發育尚不成熟,不出現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
9熱性驚厥是怎樣分型的?
熱性驚厥是指年齡在6個月至6歲小兒因非中樞神經係統感染所致發熱時發生的驚厥。分為單純型熱性驚厥和複雜型熱性驚厥兩種類型,前者是指一次熱病過程中隻發生1次驚厥,驚厥形式為全身性發作和驚厥持續時間在15分鍾以內;後者是指一次熱病過程中發生2次或2次以上驚厥,驚厥形式為局灶性發作或驚厥持續時間超過15分鍾。
10什麼是癲癇?
癲癇俗稱“羊角風”,是指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癲癇發病率約為1‰,患病率約為5‰。由於異常放電神經元所涉及的部位不同,表現出來的發作症狀可以多種多樣,最常見症狀為驚厥(抽風),也有很多癲癇病人發病時並沒有驚厥,而表現為發呆、行為異常、情感或精神異常等。癲癇在發作間歇期同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
11癲癇與癲癇發作的區別是什麼?
癲癇是指大腦神經元異常超同步化放電引起的反複發作性腦功能障礙,係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種慢性腦部功能性疾病。根據神經元的部位及放電擴散的範圍,腦功能異常可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行為、認知和自主神經等不同障礙,或兼而有之,反複發作是其固有的特征。而癲癇發作是指每次發作或每種發作的短暫過程,是由皮質神經元的異常同步放電所致的知覺或行為的變化。
12怎樣診斷小兒癲癇?
癲癇的診斷主要依據準確的發作病史,加上腦電圖檢查發現癇性(樣)放電。反複發作是癲癇的一個重要特點,雖然癲癇發作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對每個病人來說,每次發作的情況是類似的,隻要有2次以上的無熱發作就可以診斷為癲癇。如果腦電圖檢查捕捉到癇性(樣)放電,即可確診為癲癇。至於神經影像學檢查如顱腦CT、MRI等,隻能用以查找癲癇的病因,對癲癇本身的診斷並無實質意義。
13什麼是年齡依賴性癲癇性腦病?
年齡依賴性癲癇性腦病是由小嬰兒癲癇性腦病伴爆發抑製(大田原綜合征)、嬰兒痙攣(West綜合征)和Lennox-Gastaut綜合征組成。這3個綜合征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發生轉變,大田原綜合征在4~6個月轉變成West綜合征,後者又在1.5~3歲轉變成Lennox-Gastaut綜合征。年齡依賴性癲癇性腦病的共同點:①年齡依賴;②多種多樣的病因;③頻繁的不易控製的發作;④持續嚴重的異常腦電圖;⑤智力受損;⑥預後不良。
14如何進行抗癲癇藥物治療?
小兒癲癇是可治的,絕大多數癲癇經過正規治療是可以達到臨床治愈的。治療目標是使患兒發作頻度顯著減少乃至完全終止發作,同時還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治療癲癇病所采用的藥物有傳統抗癲癇藥(如苯巴比妥、丙戊酸鈉、卡馬西平等)和新型抗癲癇藥(如托吡酯、奧卡西平、拉莫三嗪等)。藥物治療原則是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藥,盡可能隻用一種藥物,用藥劑量要個體化,必須堅持長期按時、按量服藥,待發作停止後繼續服藥2~4年,然後再經過半年到1年的逐漸減量至停藥。切記不要擅自增減藥量或突然停藥。
15如何對小兒癲癇進行日常生活管理?
小兒癲癇的日常生活管理主要包括:①飲食:與正常兒童大致相同,但不宜暴飲暴食,不宜食太鹹或過於油膩、生冷、辛辣的食物,也不宜喝濃茶及過多飲水。
②睡眠:要保證睡眠充足,如睡眠不足可能誘發癲癇發作。③上學:一般可以正常上學,但學習負擔不要過重;而當發作特別頻繁,用藥尚未控製時就不宜上學。④活動:可以參加包括體育課在內的兒童各種活動,但要注意運動量不要過大,而在發作沒有得到控製的情況下,不要參加遊泳、長跑及高空活動(如爬高、蕩秋千、玩吊環等),也不宜獨自騎自行車外出。⑤管教:應當像正常兒童一樣去管教癲癇患兒,不要嬌慣,也不要打罵體罰。⑥其他:不宜觀看過於緊張刺激的影視片,也不宜玩電子遊戲。
16遇到癲癇患兒發作時應該怎麼處理?
遇到癲癇患兒發作時,應注意如下處理事項:①立即讓患兒平臥,頭偏一側,鬆解衣被,減少因壓迫而影響呼吸;②患兒發作時,家長不要大叫大喊,更不要過度按壓抽搐的肢體,以免骨折;③用幹淨毛巾及時清除口咽部分泌物,防止誤吸窒息;④癲癇發作雖然是短時間內突發突止,但發作過後仍然應該有家長陪護,家長不要急於喂水進食,待患兒神誌清楚、體力恢複後才能喂水、進食;⑤如果發作持續時間超過5分鍾以上,應立即將患兒送往醫院接受進一步搶救治療。
17驚厥持續狀態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①應用抗驚厥藥物以迅速控製驚厥發作;②維持生命功能,預防和控製並發症,如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甘露醇脫水保護腦功能等;③積極尋找病因,針對病因治療;④如為癲癇持續狀態,則發作控製後應進行長期抗癲癇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