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用腦謀事,以言成事(1 / 3)

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舌頭是圓的,也是軟的,又軟又圓的舌頭能把醜話說成好話,也能把好話說成醜話。征服一個人,以至於征服一群人,用的往往不是刀劍而是舌頭。一個真正懂得說話藝術的人,不見得字字珠璣,但是,他總能說出對方想聽到的話。

不要吝嗇你的語言

表麵上看,陌生人似乎很生疏,要想與之套近乎難於上青天,其實不然。

陌生人見麵,其實對方也不了解你,所以他也不好隨便拒絕你。隻要你話語客氣,禮貌表達,多在話裏頭拋幾個“繡球”給他,關係自然就近了。

有兩個賣豆腐的,一個叫吳老頭,另一個叫李老頭,兩個人年齡差不多,吆喝的腔調也一樣,都是尾部帶著悠長的餘韻,但兩人的生意卻不一樣,吳老頭的生意比李老頭的好得多。開始時大家都覺得奇怪,一樣白嫩的豆腐,都是給很足的秤,這是為什麼呢?

後來,人們逐漸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同樣是賣豆腐,吳老頭比李老頭多說一句話。比如張大媽去買豆腐,吳老頭會邊稱豆腐邊問:“身體還好吧?”如果跑運輸的趙師傅去買,吳老頭會說:“活兒多吧?”話語裏透著理解和關心。時間久了,大家都把吳老頭當成了朋友,即使不需要豆腐,聽到他的吆喝,也要買一點放在冰箱裏,就為了聽一句充滿溫馨的問候。

李老頭後來因生意清淡,無奈隻好改行了。

做生意不僅要了解用戶需求,還要研究客戶的心理,像賣豆腐的吳老頭那樣主動與客戶多說一句話,進行感情交流,達到心靈溝通,讓客戶感到,你不是在向他們賣東西,而是在關心他、想著他,為他提供方便。這樣客戶才會認可你的產品和服務。

有兩家商店,同時裝修,同時開業,商店設備也大致一樣,但經營了一年之後,甲店賺了而乙店卻虧了。

為什麼同時開業,同樣的“硬件”設施,結果卻不一樣呢?說來也簡單,甲店的老板喜歡和顧客閑聊。

比如,顧客要為家裏的老人買餅幹,他會說:“老年人吃這種餅幹不好,您可以試試這種,這種餅幹好消化。”或者他會說:“這位媽媽,小男孩吃這種餅幹好,這種餅幹加了鈣。”或者:“先生,這種包裝的咖啡,送禮又好看又實惠。”有時見到熟人他又說:“老林,愛人今天怎麼沒一塊兒出來?”得知對方生病在家,晚上這家老板就帶上點水果來老林家看看……

掌握顧客的心理往往就是製勝的法寶。甲店的老板經營得好,主要就是因為他和顧客常常閑聊,在談話之中就了解到了顧客的需求,同時也拉近了自己和顧客的心理距離,顧客就有了一種安全感。顧客對於商家充分信賴,而商家也了解顧客的需求,這樣的經營豈有不勝的道理?

委婉的話語使人如沐春風

一種苦味的藥丸外麵裹著糖衣,使人先感到甜味,就容易吞下肚子,之後藥物進入胃腸,藥性發生效用,疾病也就好了,我們要對人說規勸的話,在未說之前,先給人家一些讚揚然後你再說規勸的話,人家就容易接受了。

上海有家理發店,一天,有位高個子的姑娘走進店來,要理發師給她理一個像日本電影《生死戀》中的女主人公夏子那樣的發式。

女理發師發現這位姑娘長得俊俏,隻是脖子很長,如果像夏子那樣把頭發盤上去,勢必把脖子全部暴露出來,未必好看,但要直說,又怕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她想了一下,溫和地說:“小姐,聽你口音不是上海人吧?”

“我是東北人,到上海好幾年了。”

“怪不得,你長得比較高,其實,高才好看,身材苗條,穿裙子也漂亮。”

幾句話,把對方說得心裏甜絲絲的,雙方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對方還沒開腔,女理發師又說:“現在秋天已經到了,頭發盤上去,脖子會不會有些涼?”一句話,提醒了對方,姑娘連忙說:“那讓我再考慮考慮。”

女理發師忙說:“我也正想和你商量,不如剪個‘波浪式’,發腳剛好披在肩上,下部卷曲,中間起伏,上麵收攏,配上你這身段,一定很好看。”姑娘聽後想了想,滿意地點了點頭。

如果女理發師直接說:“你的脖子這麼長,理這種發式太難看。”對方一定會一氣走之。要使對方明白“長脖子不宜盤頭”這個道理,又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那就應該采取間接規勸的辦法。女理發師以拉家常的方式閑談,先從籍貫談起,毫不涉及“長脖子”的問題,當對方說出是東北人時,女理發師立即聯想到北方人個子高,於是抓住這個契機,將話題引到身材上去,幾句話就把對方說得心花怒放,當雙方有了進一步談話的感情基礎後,又不失時機地點到“脖子”這個要害,但又不像是故意揭對方的“短兒”。所以,並沒有引起對方的反感,卻提醒了對方要注意的問題。

女理發師用委婉暗示的間接戰術,使對方自省自悟,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外交上,委婉含蓄的語言往往意蘊更深刻。1984年9月,前蘇聯外長葛羅米柯訪問白宮時,曾開玩笑似的對第一夫人南茜說:“請貴夫人每天晚上都對裏根總統說句悄悄話——和平。”言外之意是裏根總統頭腦不夠冷靜,往往做出有損於世界和平的事。對此,南茜回敬說:“我一定那樣做,同樣地,希望你的身邊人也能常常吹出這樣的‘枕邊風’。”葛羅米柯聽後,心領神會地訕訕一笑。

由於代表著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政治利益,政治家之間的語言遊戲,無論形式如何,都是針鋒相對的鬥爭。葛羅米柯和裏根夫人的妙語,都在含蓄之中藏著三寸鋼針,一個刺得好,一個紮得妙。聽似玩笑,實則真言。憑借委婉含蓄,政治家把尖銳的批評包藏起來拋向對方,不顯山、不露水地進行了一番較量。

射箭看靶子,講話看聽眾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正是各種各樣的性格組成了這千變萬化的世界,要在這樣的社會中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就要學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的藝術。

性情急躁的人,容易興奮,容易發怒,自我控製力差,動不動就發火,但這種人往往比較直率,不會搞什麼陰謀詭計,而且他們重感情,重義氣。如果與他以誠相待,他們便會視你為朋友。和性情急躁的人相處,可以采取寬容態度。當他對你發火時,可以置之不理或一笑了之,不要在氣頭上與他爭吵。

有一次,歌德在公園裏散步,正好與一個曾對他的作品提出過尖銳批評的評論家狹路相逢,那位評論家性情急躁,他高昂著頭對歌德說:“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

“而我正好相反!”歌德微笑著說。

評論家聽出了歌德話中的意思,但他自知不是歌德的對手,隻好灰溜溜地走了。

有一位財主喜得貴子,親戚朋友也都竭盡恭維之能事。有人說這孩子長大能當大官,有人說他將來定能發財……但其中一位卻走到財主麵前說:“您的孩子一定長生不老,不會死。”

聽他一番話,財主覺得滿臉晦氣,雖然也是讚美的話,但一個“死”字已將其他話語的作用全部抹殺,本來孩子剛出生是件大喜事,經他這一說,怎會不讓人心生厭惡呢?

1889年,清廷委任張之洞為湖廣總督。上任伊始,適逢新春佳節,撫軍譚繼洵為了討好張之洞,設宴招待張之洞,不料席問譚繼洵與張之洞因長江的寬度爭論不休。譚繼洵說是五裏三,張之洞認為是七裏三,兩人各持己見,互不相讓。

眼見氣氛緊張,席間誰也不敢出來相勸。

這時,在座的江夏知事陳樹屏說:“水漲七裏三,水落五裏三,製台、中丞說得都對。”這句話給倆人解了圍,都拊掌大笑,並賞了陳樹屏20錠銀。

陳樹屏巧妙且得體的言辭,既解了圍又使雙方都有麵子。這種說話藝術就充分考慮了聽者的心理和當時的境況,這不單單是花言巧語、甜言蜜語,重要的是根據對方的文化修養、個性特征、心理需求、所處背景、角色關係、語言習慣乃至職業特點、性別年齡、個人經曆等不同因素,恰如其分地表揚或稱讚對方。

有位婦女想買一瓶美容霜,但又嫌貴,推銷員看出了她的猶豫,就說:“這一瓶88元,的確挺貴的,不過,它能用三四個月呢。照這樣算的話,您每月隻需花22元錢,每天隻花7角多錢,既可以美容又可以滋養,一看您就是個比較會保養的人,買這個準沒錯,又實惠又上檔次,最重要的是質量好!”女士聽得直點頭,一邊掏錢一邊誇道:“你真會說話!”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自古已然。除去其中溜須拍馬、看風使舵的消極因素,看什麼人說什麼樣的讚美之詞,更會令我們在交往中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話要說到別人的心坎上

俗話說:逢人短歲,遇貨添錢。

假如你遇到一個人,你問他多大年齡了,他答:“今年50了。”你說:“看先生的麵貌,隻像30多歲的人,最多不過40罷了。”他聽了一定喜歡,這就是所謂的“逢人短歲”。又如,到朋友家中,看見一張桌子,你問他花多少錢買的,他答:“花了40元錢。”你說:“這張桌子,一般價值80元左右,買得再便宜也得60元,你真是會買。”這就是所謂的“遇貨添錢”。

嘴上功夫看似雕蟲小技,卻有可能因此扭轉你的一生。懂得什麼時候說話、說些什麼話、怎麼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裏,這些都很重要。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之後,開始論功行賞。這可是攸關後代子孫的萬年基業,群臣們自然當仁不讓,彼此爭功,吵了一年多也沒吵完。

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就封蕭何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卻不服,私底下議論紛紛。

封爵授祿的事情好不容易塵埃落定,眾臣對席位的高低先後又群起爭議,許多人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70次傷,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屢戰屢勝,功勞最多,應當排第一。”

劉邦在封賞時已經偏袒蕭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難以再堅持己見,但在他心中,還是想將蕭何排在首位。這時候,關內侯鄂君已揣測出劉邦的心意,於是順水推舟,自告奮勇地上前說道:“大家的評議都錯了!曹參雖然有戰功,但都隻是一時之功。皇上與楚霸王對抗五年,時常丟掉部隊,四處逃避,蕭何卻常常從關中派員填補戰線上的漏洞。楚、漢在滎陽對抗好幾年,軍中缺糧,也都是蕭何輾轉運送糧食到關中,糧餉才不至於匱乏。再說,皇上有好幾次避走山東,都是靠蕭何保全關中,才能順利接濟皇上,這些才是萬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個曹參,對漢朝又有什麼影響?我們漢朝也不必靠他來保全啊!你們又憑什麼認為‘一時之功’高過‘萬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張蕭何第一,曹參居次。”

這番話正中劉邦的下懷,劉邦聽了,自然高興無比,連連稱好,於是下令將蕭何排在首位,可以帶劍上殿,上朝時也不必疾行。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為“平安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將近一倍。

孔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但是,在這個時代,不巧言,不令色,並不能彰顯你的仁德,有時反而凸顯你的不識時務。

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

有一個已經50多歲的貴婦人,她每天總要花大量時間在打扮上。

一次,她碰到了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談及年齡時,那位社會活動家說:“看你皓潔的牙齒隻像18歲;看你蓬鬆的頭發不超過19歲;看你苗條的腰身和塗滿胭脂的臉蛋頂多也就20歲!”

她一時高興得不知所措,於是又問道:“尊敬的先生,您的眼光真是太準了,可是你能否準確地說一下,我究竟是哪個年齡呢?”

“這太容易做到了,隻要把剛才我說的三個年齡加起來就可以啦!”對方風趣地說。

這是一個用“簡話繁說”的技巧委婉表達自己觀點的例子。貴婦人的文過飾非足以說明她是一個極好麵子的人。如果有人直來直去地告訴她真話,她要麼會氣個半死,要麼會羞愧難當,下不了台。對方抓住了她的這一心理特征,簡話繁說,既不違心阿諛,又能讓對方容易接受,可見,說話能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是非常重要的。

晏子是齊國一位善諫的大臣,晏子死後17年的一天,齊景公請大夫們喝酒,景公射箭射到了靶子外麵,滿屋子的人卻眾口一詞地稱讚他。景公聽後,變了臉色,並歎了口氣把弓丟在一旁。

而後,景公對弦章說:“自從我失去晏子到現在已經有17年了,從來沒有聽到別人批評我的過失,今天我射箭射到了靶子外,他們卻眾口一詞地讚美我。”

弦章聽後,想了想,說:“是那些大臣的不好,他們本身素質不高,所以看不到國君哪些地方不好;他們勇氣不夠,所以不敢冒犯國君的尊嚴。我聽說國君喜歡的衣服,大臣就會拿來替您穿上;國君喜歡的食物,大臣就會送給您吃。像‘尺蠖’這種蟲子,吃了黃顏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要變黃,吃了綠顏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要變綠,作為國君大概總會有人說奉承話吧!”

弦章的話在景公聽來頗有道理,明白了奉承者不過是投自己所好,如果自己對奉承話深惡痛絕的話,就會很少有人來自討苦吃了。弦章雖未直接進一步批評是由於景公“喜歡聽奉承話”才造成如此局麵,但景公已深刻地領悟到了這一點。

用曲折隱晦而委婉的語言把自己的思想、意見暗示給對方,這種方式既可達到批評的目的,又可避免難堪的場麵,所以常被用來作為說服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