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把事辦得圓滿的策略(1 / 3)

求人辦事是個大學問,其中深藏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處世學問。每個學問都不是粗茶淡飯,可有可無;相反,它們往往都構成辦事成敗的重要課題。一次成功的辦事過程,需要講究策略,隻有精通辦事策略的人,才能把事辦得圓滿。

好的形象會說話

人都有以貌取人的勢利天性,你的外在形象也會直接影響著別人對你的印象,如果你穿得氣派,無形中就抬高了自己的身價,辦起事來也會容易得多。

好的外表自己會說話。穿著得體的人給人的印象就好,它等於在告訴大家:“這是一個重要的人物——聰明、成功、可靠。大家可以尊敬、仰慕、信賴他。”反之,一個穿著邋遢的人給人的印象就差。它等於在告訴大家:“這是個沒什麼作為的人,他粗心、沒有效率、不重要,他隻是一個普通人,不值得特別尊敬他,他習慣不被重視。”

再譬如,麵容方麵,疲倦、憔悴或沒刮幹淨的胡須,都會帶來嚴重的負麵影響;頭發太長或淩亂不堪,尺寸不合適的襯衫或土裏土氣的領帶,均足以損害到你的形象。

不合身份的包裝,會令對方產生一種你很輕浮的感覺。如果你是一位學生,卻開著名貴汽車或者使用價格昂貴的打火機,就難免讓人覺得輕浮,因為這種不合身份的包裝極易令人有不舒服的感覺。

一個人的外表具有“延伸自我”的特征。如果一個人的形象和服飾差距過大,就會令人有一種“不完整人格”的印象。比如,衣服和鞋子都是高級品,而腰帶卻是地攤上的廉價品,這種打扮就不能不令人產生不自然的感覺了,甚至會使懷疑你是善於偽裝自己,從而防備被你詐騙。

莎士比亞說:“外在形象往往可以表現人格。”世界著名的服裝心理學家高萊講:“著裝是自我的鏡子。”的確,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身份、職業、收入、愛好,甚至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及思想情感等非文化心理的非語言信息。

此外,體形臃腫、衣著缺乏品位和姿勢不雅,同樣是造成負麵形象的主要因素。除了經常檢查自己的儀表之外,尚需注重整體的協調感。

臉部的表情是影響相貌的重要因素。你可以站在鏡子前努力練習,如何不讓自己看起來像凶神惡煞似的。這是任何人都能夠做得到的。這種努力將會改變一個人的精神麵貌,由此來改變一個人的相貌。

人的第一印象是最不容易磨滅的,長相凶惡的人誰也不喜歡,沒有自信的人總是讓人覺得縮手縮腳。長得賊頭賊腦的人總是讓人覺得靠不住,而慈眉善目的人卻很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有些人就很容易博得別人的好感,就是長相給人留下印象好罷了。

無論做什麼事之前,你盡量找機會利用鏡子審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臉是柔和、精力充沛,還是一副宿醉未醒的樣子?如果一臉無精打采的樣子,那最好先振作精神再出門。

微笑是辦事的“敲門磚。”

微笑是一片花瓣,能給人以美麗芳芬;微笑是一朵浪花,使生活流淌歡暢;微笑是一串音符,能讓你的人際關係優美和諧。

沒有什麼東西能比一個陽光燦爛的微笑更能打動人的了。微笑具有著神奇的魔力,蘊涵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能讓你的周圍充滿陽光。微笑,是最好的交流工具。用你的微笑去迎接每一個人,你會成為最受歡迎的和最會辦事的人。

微笑,它不花費什麼,但卻創造了許多奇跡。它豐富了那些接受它的人,而又不使給予的人有任何損失。它產生於一刹那間,卻給人留下永久的記憶。

有人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以證明微笑的魅力。

他給兩個人分別戴上一模一樣的麵具,上麵沒有任何表情,然後,他問觀眾最喜歡哪一個人,答案幾乎一樣:一個也不喜歡,因為那兩個麵具都沒有表情,他們無從選擇。

然後,他要求兩個模特兒把麵具拿開,他要其中一個人把手盤在胸前,愁眉不展並且一句話也不說,另一個人則麵帶微笑。

他再問觀眾:“現在,你們對哪一個人最有興趣?”答案也是一樣:他們選擇了那個麵帶微笑的人。

微笑永遠不會使人失望,它隻會使你更受歡迎。

有這樣一個例子,威廉·史坦哈是紐約證券交易市場的一員,他說他年輕的時候是個討人嫌的家夥,他臉上沒有微笑,不受人們的歡迎。後來,他決定改變現狀,要在臉上展現出開朗的、快樂的微笑。

在第二天早上梳頭時,他對著鏡子中滿麵愁容的自己下令說:“你得微笑,把臉上的愁容一掃而光。現在立刻開始,微笑。”於是,威廉·史坦哈轉過身去,跟他的太太打招呼:“早安,親愛的。”同時對她微笑,她怔住了,驚詫不已。

史坦哈說:“從此以後你不用驚愕,我的微笑將成為尋常的事。”

從那天開始,史坦哈每天早上都對妻子微笑。正是這個動人的微笑改變了他的生活,使他的家庭生活更加幸福了。

現在,史坦哈對大樓的電梯管理員微笑;對樓門站崗的警衛微笑;對地鐵的售票小姐微笑;當在交易所時,對那裏的人微笑。於是他發現每一個人都對他報以微笑。

史坦哈就是帶著一種輕鬆愉悅的微笑,從過去一個很討人厭的家夥,變成了一個受人歡迎的人;過去很難辦的棘手的事情,現在變得如此容易。

毫無疑問,微笑給史坦哈帶來了許多的方便和更多的收入。現在,他發現以前同別人不融洽的相處,在微笑的幫助下,現在變得如此和諧,充滿了濃濃的情意。他還學會讚美、賞識他人,努力讓自己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因而,他獲得了友誼,生活得如此快樂、富有和幸福。

微笑是瓊漿、蜜汁,帶給人們快樂、溫馨、鼓勵。微笑是友好的標誌,是融合的橋梁。微笑可以化幹戈為玉帛,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為辦事創造快樂的氣氛。

一些不懂得利用微笑價值的人,實在是很不幸的。要知道,微笑在社交中是能發揮極大作用的;無論在家裏、在辦公室,甚至在途中遇見朋友,隻要你不吝惜微笑,立刻就會產生令你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難怪有許多專業推銷員,每天清早漱洗時,總要花兩三分鍾時間,麵對鏡子訓練自己的微笑。

微笑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微笑是自信的標誌,也是禮貌的象征。人們往往依據你的微笑來獲取對你的印象,從而決定對你的態度。隻要你善於運用微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將變得容易,辦事將不再感到為難。

法國作家阿諾·葛拉索說:“笑是沒有副作用的鎮靜劑。”即使你遇到的人有的愛發脾氣,有的刻薄挑剔,有的會出言不遜、咄咄逼人,或者與你存有隔閡芥蒂,應對這些最難對付的人,含蓄的微笑往往比口若懸河更可貴。麵對別人的胡攪蠻纏、粗暴無禮,隻要微笑冷靜,你就能穩控局麵,從而以靜製動,以柔克剛,擺脫窘境。

微笑不是奴顏婢膝,而是一個人涵養的外化,是對他人一種和藹友善的表示。它能反映出你控製和表現自己情緒的能力,也能顯示你主動熱情、坦率大方的個性。當你不慎得罪了你的朋友和同事,當你無意冒犯了你的上司和長輩,你很想向他們解釋道歉,卻又礙於顏麵難於啟齒。這時,隻要你主動真誠地向他們報以微笑,一切便會和好如初。

有一位性格抑鬱沉悶、心情沮喪的學生,畢業後被分在幼兒園。當她麵對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時,又不得不強顏歡笑給他們上課。一天天過去了,令人驚奇的是她竟變成了活潑愉快並能發自內心微笑的姑娘。舒心的微笑使她振作起來了。美國心理學家保羅·愛克曼研究指出:悲哀能使人心率變慢、體溫下降,而微笑的表情卻能使人心率加快、體溫上升……抑鬱寡歡、空虛緊張、委靡不振的情緒,通過微笑的途徑都能得到控製。

有人說,微笑是愛情的“催化劑”,是家庭的“向心力”,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微笑也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微笑又是向他人發出的寬容、理解和友愛的信號。麵對這樣的表示,又有誰會拒絕呢?假如你在街上遇見一位素來愛慕的姑娘正向你微笑,你一定會忘情地報之一笑,就在你們這相互會心的微笑中,你們愈加感受到對方美的風采、美的情感;假如你的妻子或丈夫正衝你大發雷霆,你若對她(他)嫣然一笑,又有什麼糾葛芥蒂不能冰消雪融呢?

古人雲:“笑開福來。”微笑因幸福而發,幸福伴喜悅而生,即“情動於中而形於外”。這時,隻要你時時超越自我情緒的困惑,你就能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你的麵孔就會因此而湧起幸福的微笑,並感染他人,而他人的微笑又反過來強化你的愉悅和微笑,形成你與他人之間人際關係的良性循環,這無疑會極大地促進你優美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為你把事情辦好鋪下一塊塊“基石”。微笑在辦事時的奇特魅力表現在:你有事求助於他人辦時,隻要你巧施微笑,一定會左右逢源,萬事皆順。

愉悅的個性,吸引別人為你辦事

愉悅的性格,往往能使你魅力大增,像磁石一樣,吸住別人。

在辦事中,如何施展自己的魅力呢?魅力是別人對你的看法,他們通過你的外在表現、你的行動與思想,對你產生喜歡以至某種帶有神秘色彩的感情,所以魅力本身是一種感情。而別人對你的感情是與你對他們的感情高度相關的。如果你的感情特征是積極的、友善的、溫和的、寬容的,那麼你的魅力就會大增;反之你就會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富有魅力的人呢,什麼樣的性格才能造就魅力呢?西方心理學界提出了一種說法,稱為“令人愉悅的個性”。如果你擁有令人愉悅的個性,你往往會使自己的魅力大增。並非所:有的性格都是令人愉悅的,有很多種性格令大部分人感到不喜歡、討厭,甚至是難以容忍。比如人們一般不喜歡消極的、極端化的性格特征,人們對報複性的、敵意的性格特征更是感到厭惡,但一般人們都喜歡富有熱情的、積極向上的、友善的、親切溫和的、寬容大度的、富有感染力的性格。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有“手腕”的人,就要培養令人愉悅的性格,那麼你辦事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一般地說,令人愉悅的個性特征為:

——富有熱忱。

很多人辦事總是難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缺少熱忱,他們缺乏對人、事、物的熱情關注,甚至對成功也缺乏熱忱,這樣他們當然無法成功。

你考慮一下,你是否對某些事情充滿熱忱,你是否特別關注於某個學科,你是否希望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是否有些問題在不斷地吸引你的注意力,你是否由於事情本身就會全身心地投人其中?如果你不是這樣的,那麼你就要改進。你要記住: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熱忱。如果你是這樣的,那麼你就是一個潛在的成功者。

培養熱忱的一個重要方麵是對事物的興趣。但如果是你本身缺少熱忱,這就是一個更大的問題了,你一定要培養對事情的熱忱。

當你每天起床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呢?“新的一天開始了,我又可以做更多事情了。我很高興。”還是“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又要去上班了,真煩!”?如果你長期保持第二種狀態,你的成功幾乎就沒有什麼希望。你之所以討厭上班,可能是因為你不喜歡你現在的工作,也可能是你完全缺乏做事的熱忱。如果是第一種情況,你就應該換個喜歡的、能調動你熱忱的工作了,即便新的工作給你帶來的直接收入很少,但你會在這樣的工作職位上不斷發展,直至成功。

除此之外,對事物的熱忱往往還有助於你激發出其他人的熱忱,使他人覺得你是一個精力充沛、充滿活力的人,這也可以大大地提升你的形象與魅力。所以拿破侖·希爾經常告誡人們,“要控製你的熱忱”。熱忱是令人愉悅的個性的一部分,熱忱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親切隨和。

很多關於領袖魅力的書籍都強調神秘感與保持威嚴,這有一定道理。威嚴固然令人敬畏,但親切隨和更令人喜歡。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說法更適合一個等級社會或專製社會。

隨著社會的演進、教育的普及、身份的平等化,這種個性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而在一個較為自由的社會,讓他人喜歡你遠比讓他人敬畏你更有價值。讓別人喜歡你,可以為你帶來合作機會,為你帶來一筆交易,為你帶來商業利益;但讓別人敬畏你,能給你帶來什麼呢?

威嚴也許是專製社會的成功個性,但自由社會的成功個性是親切隨和。親切隨和的最大好處是對人平等,給人以尊重感。如果你不尊重別人,又想與別人建立起一種良好的關係,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尊重他人是人際關係的第一條原則。親切隨和的人往往更能廣結人緣,獲得他人的好感與認同。

“你為什麼喜歡與他在一起?”

“與他在一起讓我感到很輕鬆,他很隨和。”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這就說明親切隨和是令人愉悅的個性。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具有令人愉悅的個性,就要做個親切隨和的人。

——溫和謙恭。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人,他們對別人的看法:很尖刻,容易急躁,有了怒氣則暴跳如雷,或者是在很多時候都咄咄逼人、盛氣淩人。而自己所持的意見、立場不容他人辯駁,我們恐怕很難喜歡這樣的人,更談不上感到愉悅了。這種做法的共同特征是缺乏溫和的性情與謙恭的心態。

溫和的性情表明一個人極富涵養,非常成熟,對人和物都有全麵的看法。而與之相反的品質,比如急躁、易怒、不安、尖刻、鋒芒畢露等,都說明一個人離高尚的境界還有很大的距離,也很難獲得他人的助益,從而也較難以辦成事。

成功者在性格上的特點往往是心平氣和;他們在任何複雜事情麵前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煩躁不安的情緒所支配;即便他們受到了惡意的攻擊,也能心情坦然,因為他們知道溫和與泰然是對付惡意攻擊的最好辦法;當他們的觀點看法被人徹底否定時,他們也能耐心地聽取別人的看法,而同時保持一種友好的姿態。

在一切場合,都要做到性情溫和、彬彬有禮,這會為你奠定成功辦事的基礎。在令人愉悅的個性中,我們絕對找不到傲慢、自大和唯我獨尊的影子。憤怒沒有任何價值,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憤怒;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急躁不安,急躁不安也不會給你任何利益。成功者有一個充滿智慧的頭腦,同時具有一顆謙恭的心。任何社會,我們都找不到全智全能的人。在現代社會,個人的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複雜相比,尤其微不足道。所以,每個人都會在很多領域方麵是知識上的盲人,而謙恭使得你無須掩飾你的無知與缺陷,它反而又會使你學到很多更有價值的東西。

——富有感染力。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三條,你就是一個較受歡迎的人了。但如果你還能做到這一條,就會使你更具魅力。你有沒有注意到,成功辦事者的重要特點是他的個性富有感染力。每到一處,他都能很容易地用自己的行動和語言打動別人,否則他怎麼能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所以,你要努力培養你的感染力。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感染力呢?是什麼構成感染力的基礎呢?是什麼東西感動你自己?你要觀察那些使你深受感動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這裏既有性格的因素,又有語言的技巧。但是有一點是相通的,感染力的基礎是共鳴,是功能因素或情感因素的相通。

他們之所以有感染力,是因為他們懂得大部分人所關心的東西,他們能細心地觀察每個人的利益、態度與感受。如果你是一個公司老總,你能不能通過一次講話來鼓舞人心?有的人就很擅長這樣做。他們在講話中除了講關於公司現狀的問題外,往往還要談到員工與公司的關係,員工對公司具有的價值,員工將從公司的成長中獲得的收益。這樣,他往往是通過功能性的訴求,通過講話、神態與表現力來使員工們感動。

一個人的正義感、同情心往往是感染力之源。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的感染力更多是來自於情感方麵。所以,一個具有感染力的人,也是一個具有道德影響力的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一個有同情心的人。

“性格塑造成功”。不要說自己沒能力,也不要說自己沒關係,隻要你在性格的修煉上下足了工夫,你就會擁有人見人愛的良好的個性,那麼還有什麼事辦不成的呢?施恩於人,日後辦事才能得心應手有“手腕”的人知道“雪中送炭”會比“錦上添花”更讓人感激和感恩。

常言道:“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其實,這“滴水之恩”也是分場合的,如果一個人處在極度的困境之中而你施加援手,那麼他便可能會感恩一輩子;與之相反的是,一個人處在順風順水,春風得意時,你給他一點好處,他極有可能“貴人多忘事”。所以,施人以援手時最好在別人處在困境之中時,這樣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位目前很活躍的油畫畫家,曾透露他在年輕時代過了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經常三餐不繼。有一次,他把一幅連自己都沒信心的畫拿到畫商那兒,畫商看了半天,付給他一筆當時他認為很多的錢。就畫家來說,畫商並非買了這幅畫,而是給了他希望。此後他終於成功地熬出了頭。

那筆金額是否很高呢?其實不見得,但直到今日,那位畫家對這筆款項一定還覺得非常龐大。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的援助之手,那就是給了他最大的麵子,可以使人產生長久的感恩之情。對畫家來說,畫商的錢的確成就了他的未來,因此,這位現在已成名的畫家若有滿意的作品,一定會交給那位畫商,並且以普通價錢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