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之美,盡量幫助朋友
“成人之美”的事,在今天的社會到處都有,如主動替朋友值班,使他有時間去會女友;盡力幫助朋友複習功課,掌握知識,使其早日榜上有名;主動幫助一時經濟拮據的朋友,解其燃眉之急等等。
總之,大凡是好事情、好願望,你伸出熱情的手,大力幫助,使之功成事就,都可以說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為,都是得人心,受歡迎的。
(1)份內份外都要幫
當你正在潛心於某項工作,或全身心投入一份你所熱衷的事業,或沉浸於你所賴以生存的一份職業時,卻受到來自朋友、親戚、同學或同事的求助等份外之事的幹擾,需要你分出時間,需要你分出心思和精力去應付它。
如果,應承這類份外事會影響你所進行的工作,你會覺得不愉快、不甘心。如果拒絕它,你也會感到心裏不安,還可能遇到意外的麻煩,譬如產生誤解,受到周圍的冷淡,你會同樣過得不舒服、不愉快。
人生經常陷進兩難境地。
應承份外之事的幹擾或排除份外之事的幹擾,不僅是一個怎樣對時間進行合理操作的技巧問題,而且是一個怎樣認識自己生命存在的根本問題。
在應承份外之事或拒絕份外之事的兩難情況下,你首先可以從應承份內之事方麵著想。你受到了份外之事的幹擾,用於你所進行的主要工作的時間相對減少了,你在這裏感到有所損失,有所不安。但你收獲的可能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你不該有不安的感覺了。
份外之事,同事、友人求助等也許隻是表麵的占去了你的一點時間,從長遠和整體著想,實際上可能並不會對你造成損失,它可能對你眼下所進行的工作產生間接的作用,或者對你將來的工作產生間接的作用。那麼,這份“幹擾”也就不成其為幹擾了。
而且,你在接受份外之事,在幫助別人的時間裏,你或許能夠感覺到助人的快樂。對個人而言,這是失中有得,沒有什麼值得遺憾的。
你幫助了別人,方便了別人,獲得了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種美妙的效應也許你一時還不能明顯地感覺到。你經常予人方便,常替別人分擔憂愁,幫助別人,日積月累,時間長了,你處世行事將四通八達,這將大大勝於你當初因拒絕別人而省下的那一點點時間的所得。
(2)盡量為朋友幫忙
麵對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每個人都會感覺要做的事很多。上班時忙,下班時也忙;單位忙,家裏也忙。孩子的學習如能自覺些,似乎還能省點事,但自己的學習充電也挺忙,所以我們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我很忙”。但正因為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才需要尋求朋友的幫助。有了朋友的幫助,我們會感受好些。如果你經常對朋友推說“我很忙”,那是拒絕朋友的請求,同時也斷了自己的後路。
總對朋友說“我很忙”就是對朋友的拒絕,也是對自己的封閉。星期天,朋友邀請你去打球,你因為要輔導小孩作業而推說“我很忙”;晚上,朋友因為傷心事想找你聊天,你因為要看電視推說“我很忙”。幾次下來,朋友會很知趣地對你敬而遠之。而當你需要朋友的時候,你會發現朋友也學著你的樣子拒絕你。
總對別人說“我很忙”,似乎也是一種自私。有時候你確實有很多事要做,但並不是每件事都非常重要,也不是每一件事都緊急。朋友有事請你幫忙時,如果你想著朋友需要你,想著你應該幫助朋友,那麼你會把一些自己不太重要的事先放一邊。相反,如果隻想到自己,那麼就會隨口一句“我很忙”加以拒絕,有時也會假惺惺地加上一句“對不起”。不管朋友的事大小如何,如果把對朋友的幫助放在最後一位,放在自己所有小事之後,那麼可以想像朋友在你心裏的位置。
有時候,推說“我很忙”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有的人頭腦裏塞滿了各色各樣的事,當朋友有事相求時,雖有心相助,但自己弄不清該如何安排自己的事,不知道哪件事重要,哪件事緊急,無法分身,所以隻能無奈地對朋友說聲“我很忙”。如果是領導吩咐有事,聰明的人會安排好自己手頭的事,盡可能抽空完成領導的任務;而無能的人麵對自己一大堆雜亂無章的事,隻能對這個能表現自我的機遇說“我很忙”。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盡量少說“我很忙”。首先要能熱心幫助朋友,滿足他人的需要。要知道,盡可能地幫助他人,也一定能得到他人無私的幫助,而我們很多事情光靠自己一個人是難以完成的。
其次,我們要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安排好先後。如果自己的事情既重要也急需完成,而朋友的事又不太急,你當然可以另外安排時間。而如果自己的事和朋友的事都重要而且緊急,那麼應該誠懇地說明實際情況。當然,最好能幫朋友出個主意,相信朋友會理解你的難處。
當然,“我很忙”也是拒絕一些人的無理要求的最好托辭。少說“我很忙”也並非要總說“讓我來”。拋開自己的事去幫助別人,除了能讓他人感激之外,似乎沒太多的好處,相反可能會因做不好自己的事而被人說閑話,甚至炒魷魚。
(3)幫忙後給別人麵子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懷一種優越感,擺出一副恩人的架子。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果,也就是: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這是因為這種態度,把這筆賬抵消了。
古代有位大俠郭解。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停,對方就是不給麵子。後來他找到郭解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這人同意了和解。
照常理,郭解此時不負人托,完成了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走人了。可郭解還有高人一著的棋,有更巧妙的處事方法。
一切講清楚後,郭解對那人說:
“這個事,聽說過去有許多當地有名望的人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和解。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麵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來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麵子。”
郭解進一步說:
“這件事這麼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麵上要做到讓人以為我出麵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此地,本地幾位紳士、俠客還會上門,你把麵子給他們,算他們完成此一美舉吧,拜托了。”
人都愛麵子,你給他麵子就是給他一份厚禮。有朝一日你求他辦事,他自然要“給回麵子”,即使他感到為難或感到不是很願意。這便是操作人情賬戶的全部精義所在。
在記取人們是如何注重麵子之後,還必須盡量避免在公眾的場合使你的對手難堪,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損他人顏麵的事。隻要你處處留意給人麵子,你將會獲得更大的麵子。不一定要事事順著女友的心男女青年從相識到結婚,是一個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男女雙方將經曆感情、性格等等方麵的碰撞、摩擦。當然,兩個人難免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如果雙方的意見不一致是由女方的私欲或狹隘心理造成的,此時的男方應該怎麼辦呢?怎樣才能既不失去“心上人”,又不違反法律原則和道德呢?
(1)除了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其他方麵可以忍讓
戀愛中,小夥子多方滿足女友的要求是常情常理。應該說,小夥子對女友的刻意追求,是促成婚姻成功的“催化劑”。然而,如果有時女友向小夥子提出違反法律原則的非分要求,小夥子倘若不加製止,反而言聽計從,那就很有可能導致悲劇。這時,男方一定要把握好法律和道德行為準繩,擺正自己人生坐標,對女友提出的非分要求,要果斷地予以拒絕。
小李是某檔案館的檔案員,他的女朋友是一家公司的職員。姑娘長得很美,小李對她一見傾心。平時,小李對女友提出的一些要求,都是百依百順,因此,頗得女友歡心。一天,女友跟小李說,她的一個堂叔原在市屬某局工作,1973年下放到農村,最近因為提級需要參考檔案,她要求小李把檔案中她堂叔的下放時間從1973年改成1972年,以增加一年的工齡。小李知道檔案管理人員私自塗改檔案是違法的,所以硬著頭皮向女友挑明利弊,婉言拒絕了。這下,女友生氣了,一連兩個月對小李不理不睬。然而,小李一如既往地去找她。後來,女友終於想通了。她想,小李平時對自己百依百順,而在大是大非麵前卻堅持原則,不做違法的事,說明他是個有頭腦的人;再則,自己生氣後不理他,他始終如一地追求自己,又說明他是個很重感情的人。所以,姑娘最終和小李言歸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