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巧妙說話,靈活辦事(1 / 3)

精通說話辦事之道的人,深知“圓”和“活”的妙用。“圓”的時候滴水不漏,左右逢源,“活”的時候行如流水,舞似輕風。要想說話圓融,辦事活絡,關鍵就是要說話有“心眼”,辦事有“手腕”。

欲取先予,巧辦棘手之事

一般而言,不論辦什麼事其實都是對某種利益的追逐。而要在社會上獲得某種利益,又必須保持一種相對穩定的利益平衡關係。就是說在利益問題上不能總一頭熱,一頭沉,不能讓對方一味地付出,而在付出之前或付出之後總還要有所得,這種獲得當然不限於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感情上的。所以,正是基於世界上這樣一種利益平衡關係,人們才有了欲取先予的辦事方法。

這種辦事方法的守則是:“欲取”的目標必須暫時隱藏不露,且在露之前投其所好,先給對方甜頭嚐嚐,待對方嚐得高興了,再順勢把自己“欲取”的目標提出來。因為對方先嚐到了甜頭,不但心情好,而且還可能產生知恩圖報的心理激發,在這種心理驅動下,很容易答應對方的辦事請求。

常言道:“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一旦接受了人家的好處,占了人家的便宜,再拒絕起人家的辦事請求來,就不那麼好意思開口了。中國人重人情,講麵子,“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聰明人運用這一方法,幾乎百試不爽。

清代著名書畫家“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鄭板橋就曾被這種“糖衣炮彈”打中,吃了一次啞巴虧。

鄭板橋擅長畫竹、蘭、石、菊,字寫得也棒。他那幅“難得糊塗”的複製品,今天大街小巷仍隨處可見,當時,慕名上門來求他字畫的人不少,鄭板橋也不客氣,寫了一張價格表貼在大門上,上麵寫道: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鬥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中(衷)心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

明碼標價,頗為痛快直爽。

不過,鄭板橋恃才傲物,鄙視權貴,一些達官顯貴想索求書畫,哪怕推著裝滿銀子的車來,也被拒之門外。

有位大富豪新蓋了幢別墅,豪華富麗,但就是缺少“斯文”氣息。有人建議,何不弄兩幅鄭板橋的字畫,往客廳裏一掛,豈不就高雅脫俗了嗎?

富豪一聽,猛拍大腿,妙!拎著錢箱就往鄭板橋家跑。名片遞進去後,照例被擋在門外,理由無非是先生外出、不舒服、在練氣功等,一連幾次都是如此。

後來,大富豪與一位大官朋友閑聊時,偶提此事,大官說:“你怎麼連鄭板橋是什麼人都不曉得?別說你啦,我想要他的畫,要了好幾年,都還沒弄到手。”

大富豪一聽,來了精神,誇下海口道:“瞧我的,不出幾天,定能弄幾幅字畫來,上麵還要讓他寫上我的大名。”

於是,大富豪派手下人四處打探鄭板橋的生活習慣和各種愛好。

這一天,鄭板橋出來散步,忽然聽見遠處傳來悠揚的琴聲,曲子甚雅,不覺感到好奇,這附近沒聽說有什麼人會奏琴呀?於是,循聲而來,發現琴聲出自一座宅院。院門虛掩,鄭板橋推門而人,眼前的情景讓他大感驚訝:庭院內修竹疊翠,奇石林立,竹林內一位老者鶴發童顏,銀發飄逸,正在拂琴而鳴。哎呀,這分明就是一幅美好的圖畫呀!

老者看見他,琴聲立即戛然而止,鄭板橋見自己壞了人家興致,有點不好意思,老者卻毫不在意,熱情地讓他人座,兩人談詩論琴,頗為投機。

談興正濃,突然,傳來一股濃烈的狗肉香,鄭板橋感到很詫異,但口水已經忍不住要流下來。

一會兒,隻見一個仆人捧著一壺酒,還有一大盆爛熟的狗肉,送到他們麵前。一見狗肉,鄭板橋的眼睛就粘在上麵了,老者剛說個“請”字,他連故作推辭的客套話都忘掉了,迫不及待地狂喝酒,猛吃肉。

風掃殘雲般地吃完狗肉,鄭板橋這才意識到,連人家尊姓大名還不曉得,就糊裏糊塗在人家這裏大吃一通。現在酒足飯飽,總不能就這麼一甩袖子,說聲“拜拜”就走吧!

然而,又該怎麼答謝人家呢?留點銀子吧,不僅太俗,而且自己出來散步沒帶錢呀。於是,他對老者說:“今天能與您老邂逅,實在是幸會,感謝熱情款待,我無以回報,請您找些紙筆,我畫幾筆,也算留個紀念吧。”老者似乎還有點不好意思,連聲說:“吃頓飯不過是小意思,何必在意!”

鄭板橋以為他不稀罕書畫,便自誇說:“我的字畫雖算不上極佳,但還是可以換銀子的。”

老者這才找來紙筆,鄭板橋畫完,又問老者的名,老者報了一個,鄭板橋覺得耳熟,但又想不起來是怎麼回事,還在落款處題上“敬贈某某某”。看看老者滿意地笑了,這才告辭離去。

第二天,這幾幅字畫就掛在了大富豪別墅的客廳裏,大富豪還請來賓客,共同欣賞。賓客們原以為他是從別處高價購買來的,但一看到字畫上有他的大名,這才相信是鄭板橋特意為他畫的。

消息傳開後,鄭板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沿著那天散步的路線去尋找,發現那原來是座無人居住的宅院,這才意識到,自己貪吃狗肉,竟然落人人家的圈套。精於變通,辦事的成功法則變通是一種辦事智慧,也是善於辦事者一貫的“手腕”。麵對難以用常規方法來辦理的難事,就要改變思路,機變靈活地去辦。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辦事成功。

在辦事過程中,有了機變,就等於擁有了一筆成功的資本。

縱觀我們所走過的人生之路,由於我們缺乏機變、不能隨機應變而造成的錯誤與損失,數不勝數。由於我們缺乏機變,浪費了自己的才能不說,還以致傷害了朋友的感情;在各行各業中,由於缺乏機變,商家失去了顧客;律師減少了業務;作家得不到讀者的支持;教師失去了學生的信賴;也是由於缺乏機變,政治家失去了民眾的擁護……

一個人即使才高八鬥,如果他缺少足夠的機智,不能隨機應變、權衡利弊,不能在恰當的時候說恰當的話、辦恰當的事,那麼他就不能最有效率地運用自己的才幹。一個善於機變的人,不但能利用他所知道的東西,而且善於利用他所不知道的東西,還能用巧妙的方法來掩飾他無知愚拙的方麵,這樣的人往往更易得到別人的信賴與欽佩。

有的人之所以缺乏機變,一則是由於他們不識時務,二則是由於他們思想不敏銳。

機變的人善於交際,能迎合別人的心理。這種人初次與人會麵,就能找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提出來作為談話的資料。他們不會過多談論關於自己的事情,因為他們深知,對方最感興趣的莫過於他們自身的事情和希望。

而不會機變的人,隻喜歡談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常常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於是,這樣的人便常為朋友們所不喜歡。懂得機變的人即使對於不感興趣的事,也不會輕易在表麵上顯露。而那些不能隨機應變的人,往往最容易得罪他人,這種人如果要加入一個團體,也一定不為大眾所歡迎,不是受到冷遇,便是自討沒趣。

劍橋大學的雅基·米斯提克教授說:“要想成為一個善於運用知識的人,你必須既靈活又聰明。”

思維和行動的靈活性是許多傑出領導人和改革家的共有特征。但直到最近,靈活機變的能力才為絕大多數職業者所重視。

當年,茅台酒廠參加巴拿馬萬國酒類博覽會。因為到會參加展銷的酒廠很多,酒的品種也很多,一時間,人們不知道該買哪一種酒了。而當時茅台酒廠生產的酒雖然是運用傳統工藝精心釀製的佳品,但從包裝外觀和廣告宣傳上,都很難讓經銷商認可。

就這樣,時間一點一點過去,酒展馬上就要結束了,推銷員開始焦急起來。

這時候,他突然靈機一動,拿著一瓶酒走到人多的地方,裝作不小心,突然把酒瓶掉在了地上。酒瓶摔碎了,人們把目光都集中到了這裏。同時,酒的香氣也散了出來,人們都被這奇妙的香氣所吸引,紛紛過來詢問這是什麼酒,這位推銷員馬上忙了起來,向人們介紹他們的產品。在剩下的時間裏,他不但把帶去的茅台酒全賣了出去,而且還接到了大量訂單。茅台酒還因此拿到了金獎,從此享譽全球。

這個推銷員之所以獲得辦事的成功,就是因為在自己的廣告宣傳處於劣勢時,利用“碎瓶散酒香”吸引展客,一舉成功。這種隨機應變的靈活和機智的辦事“手腕”不能不說它的高明!

靈活應變的辦事方法,不僅僅是令人稱道、美好可嘉的品質,更是迅速適應陌生環境,扭轉敗局不可缺少的手腕。

利用“迂回”,化不利為有利

辦事有“手腕”的人,懂得運用“迂回戰術”,即慢慢地與對方糾纏,直到對方逐漸被麻痹,或再也沉不住氣時,這樣再提出所求之事,成功概率就會極高。

日本的一家公司要與美國的另一家公司進行一次重大的技術協作談判。談判伊始,美方首席代表便拿著各種技術數據、談判項目、開銷費用等一大堆材料,滔滔不絕地發表本公司的意見,完全沒有顧及日本公司代表的反應。而實際上,日本公司代表也的確一言不發,隻是在仔細地聽、認真地記。

美方講了幾個小時之後,終於開始記起要征詢一下日本公司代表的意見。不料,日本公司的代表似乎已被美方咄咄逼人的氣勢所懾服,顯得迷迷糊糊,懵懵懂懂,日方代表隻會反反複複地說:“我們不明白”,“我們沒做好準備”,“我們事先沒有搞技術數據”,“請給我們一些時間回去準備一下”。第一輪談判就這樣不明不白地結束了。

盛氣淩人的美方談判代表根本沒有想到,日本公司這是在運用“蘑菇戰術”對付他們。“蘑菇戰術”就是,不與對方強勁勢力正麵相對,而是實行避開對方的鋒芒,同對方一再周旋兜圈子的策略。

到了幾個月以後,第二輪談判開始了。日本公司方麵似乎認為上次的談判團不稱職,所以人員全部予以更換。新的談判團來到美國,美方隻得重述第一輪談判的內容。不料結果竟與第一輪談判一樣,由於日方對談判項目“準備不足”,日本公司又以再研究為名,毫無成效地結束了談判。

日本公司把“磨”人的功夫發揮到了極致。而此時,美國人顯然已開始煩躁不安了。

果然,在經過兩輪談判後,日本公司又如法炮製了第三輪談判。當第三輪談判不明不白地結束時,美國公司的老板不禁大為惱火,認為日本公司在這個項目上沒有誠意,輕視本公司的技術和基礎,於是下了最後通牒:如果半年後日本公司依然如此,兩公司間的協定將被迫取消。隨後,美國公司即解散了談判團,封閉了所有資料,坐等半年以後的最終談判。

日本公司也知道此時已“磨”得差不多了,再磨下去就過火了。於是當機立斷,才過幾天,日本即派出由前幾批談判團的首要人物組成的龐大談判團飛抵美國。美國公司在驚愕之中倉促上陣,匆忙將原來的談判成員從各地找回來,再一次坐到談判桌前。

這次談判,日本公司一反常態,他們帶來了大量可靠的資料、數據,對技術、合作分配、人員、物品等一切有關事項甚至所有細節,都做了相當精細的策劃,並將精美的協議書擬稿交給了美方代表簽字。

美國人傻了眼,陷入了極其被動的境地,對於日本公司的協議書又一時又找不出任何漏洞,最後隻得勉強簽字。

不用說,日本公司擬定的協議對日本公司極為有利。

克服急躁,沉著冷靜地去辦事

人如果心浮氣躁,靜不下心來做事,不僅會一事無成,而且會鑄成大錯。尤其當麵臨糟糕難辦的事情時,更需要頭腦冷靜,才能把事辦成。

一個人必須修身養性,培養自己沉著冷靜的辦事性格,抑製急躁的脾氣、暴躁的性格。做事要戒驕戒躁,人一急躁則必然心浮,心浮就無法深人到事物的內部仔細研究和探討事物發展的規律,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氣躁心浮,辦事不穩,差錯自然會多。

不少人辦事都想一蹴而就,他們似乎忘了一點,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定的規律,都得按一定的步驟行事,欲速則不達。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要就在於以靜製動,少安毋躁,而浮躁則會帶來很多危害。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讓人煩心頭疼:

——想有所作為,而又不能馬上成功,會產生急躁情緒;

——本以為把事情辦得很好,誰知忽然節外生枝,一時又無法處理,必然生出急躁之心;

——因為他人的過錯,給自己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心氣不順,也會產生急躁;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兒女不爭氣,心中也同樣急躁;

——受到別人的責難、批評,又無法解釋清楚,心中也會產生急躁的情緒;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產生的急躁,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浮躁之氣生於心,行動起來態度必然粗暴,徒具匹夫之勇,這不是太糊塗了嗎?

輕浮、急躁,對什麼事都深入不下去,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往往會給工作、事業帶來損失。“戒急躁”就是要求我們遇事沉著、冷靜,多分析思考,然後再行動。如果“這山望著那山高”,幹什麼都幹不好,最後將毫無所獲。

天下能辦成大事者,無不是專一而行,專心而攻,其前提是必須克服浮躁的毛病。無論辦什麼事都不可能毫不費力就能取得成功,急於求成,隻能是害了自己。“忍浮躁”確實不容易,要有頑強的毅力,才能做到這一點,但隻要有決心、有信心,胸中有個遠大的目標,小小的浮躁又有什麼不能忍的呢?

麵對不如意的事,如果過於直率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則顯得膚淺,也容易得罪人。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以免壞事。

請客吃飯,讓你辦事來得更直接

請客吃飯,是我們辦事的一個很重要的“手腕”。會請客,你辦起事來如沐春風;不會請客,你會“四麵楚歌”,到處碰壁。

請客吃飯作為求人辦事中的一種禮節性行為,如何向“貴人”發出邀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恰當邀請,可以為求人辦事順利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否則有時不但花了錢費了力氣,反而事情照舊還是沒有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