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動物不同於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是出現了羊膜卵。在化石記錄上,最早的羊膜卵化石發現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下二疊統地層裏。但是最早的爬行類化石卻在上石炭統地層的下部就已經發現了。這大概是因為羊膜卵的化石保存下來的機會少,不能根據這個來斷定爬行動物出現在羊膜卵之前。通常,根據骨骼化石對照爬行類的特征來確定最早的爬行類。
現在一般認為爬行類有單一的起源,那麼這個單一的祖先是誰呢?
曾經有人提出,兩棲類中的蜥螈是爬行類的祖先。這是因為正是蜥螈既具有兩棲類的特征(它的頭骨基本上是屬於兩棲類的),又具有一般兩棲類沒有而爬行類所特有的新特征,如頭骨後的單一枕髁、椎骨的椎弓向左右兩側擴大膨脹,側椎體增大而間椎體縮小,兩個薦椎骨,趾骨的2-3-4-5-3(這也是爬行動物最基本的齒式)排列方式等。顯然從形態結構來看,蜥螈的確是屬於兩棲類和爬行類之間的過渡類型,是“亦此亦彼”的中介動物。
但是蜥螈的化石是在下二疊統地層裏找到的,而最早的爬行動物卻在晚石炭世早期就已經出現了。顯然蜥螈不可能是爬行動物的直接祖先。
雖然我們沒有在上石炭統或更早的地層裏找到類似蜥螈的過渡類型的化石,但是我們可以合理推斷,在那個時期一定有過這樣的作為蜥螈的祖先類型的兩棲類,通常稱為蜥螈形類。蜥螈形類屬於石炭螈類(始椎類),在結構形態上和原始爬行動物很相似。
正是從這種早期的蜥螈形類中分化出原始的爬行類,而作為蜥螈形類中保守的一枝的後代,傳到二疊紀,就是蜥螈。蜥螈這一枝到後來也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滅絕了。而分化出來的原始爬行類卻很快輻射分化,去適應各種幹燥的陸地環境,以後又繁衍而成為中生代主宰地球的一類脊椎動物。
知識點
北美
北美通常指的是美國、加拿大和格陵蘭島。與北美洲是兩個概念。北美是世界15個大區的一個。北美洲是世界7大洲之一,是巴拿馬運河以北的地區。包括北美、墨西哥、中美地峽(巴拿馬運河以南除外)、西印度群島。範圍比北美要大。
延伸閱讀
蜥螈(Seymouria)又稱西蒙龍。因采自美國得克薩斯州西蒙(Seymour)城的二疊紀早期地層,故名。
蜥螈是一類結構上介於兩棲類和爬行類之間的小型(不足2尺長)四足動物。頭骨結構很像堅頭類,頸特別短,肩帶緊貼於頭骨之後,脊柱分區不明顯,具有迷齒和耳缺等,這些都與古兩棲類相似;但頭骨具單個枕骨髁,前後肢均為五趾(不似兩棲類的前肢為四趾),各趾的骨節數也比兩棲類多,腰帶與四肢骨均較粗壯,更適於陸地爬行,這些特點又與爬行類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