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齧齒類是哺乳動物中一個極大的孤立的類群,南美洲的貧齒類和舊大陸的鱗甲類卻都是很小的孤立的類群。
這兩個類群應該也是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的食蟲類基幹上發展出來的,但是它們和食蟲類祖先的關係不清楚。這兩個類群是分別在南美洲和舊大陸發展演化的,卻又有某些相似的地方,它們之間也可能是有聯係的,但是對於這一點現在也不能確定。
貧齒類是一類牙齒大大簡化、退化或消失的哺乳動物,所以叫它“貧齒”,這是對一些非常特定的食物的適應。
最早的貧齒類叫古貧齒類,是在北美洲的第三係下部地層裏發現的,如始新世的始貧齒類,是一種小型動物,它的門齒和頰齒已經幾乎完全消失,還保存著大而銳利的片狀的犬齒。也有一些古貧齒類還保存著頰齒的。古貧齒類在北美洲一直生存到漸新世末。
早期貧齒類從北美洲移到南美洲,以後主要就在那裏發展著,很快成了南美洲占優勢的一類哺乳動物,一直生存到現在。
在南美洲,貧齒類沿著兩條適應路線發展。一條包括已經滅絕的地懶和現存的樹懶以及食蟻獸,叫披毛貧齒類。另一條包括犰狳和雕齒獸,叫有甲貧齒類。
樹懶是一種吃樹葉的貧齒類,常用長而成鉤形的爪把身子倒掛在樹上,以遲鈍和笨拙出名。食蟻獸過地麵生活,它的吻部伸展成一長管,用來探尋螞蟻和白蟻的窩,有一條很長的舌頭,可以伸出來舐食昆蟲。
犰狳和雕齒獸身上都有寬闊的甲胄,由厚重的骨板組成,上麵蓋著角質片。它們吃昆蟲、腐肉以及能在地上找到的幾乎任何食物。達爾文在南美洲發現一種巨大的古代動物化石,就和現代的這種犰狳很相似。
鱗甲類包括各種穿山甲。穿山甲也叫鯪鯉,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地區。它們的身體都披著互相覆壓的角質鱗片,靠吃螞蟻生活,所以可以說是有鱗的食蟻獸。
鱗甲類的化石曆史一無所知,它們可能和貧齒類有共同的祖先,和貧齒類以不同的方式平行發展起來的。
知識點
犰狳
又稱“鎧鼠”,犰狳身上的鎧甲由許多小骨片組成,每個骨片上長著一層角質物質,異常堅硬。每次遇到危險,若來不及逃走或鑽入洞中,犰狳便會將全身卷縮成球狀,將自己保護起來。雖然犰狳的整個身體都披著堅硬的鎧甲,但這卻不妨礙它們的正常活動甚至快速奔跑。犰狳隻有肩部和臀部的骨質鱗片結成整體,如龜殼一般,不能伸縮;而胸背部的鱗片則分成瓣,由筋肉相連,伸縮自如。
延伸閱讀
南美洲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西麵有海拔數千米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孫河森林。一般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相分,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蘇裏南、厄瓜多爾、秘魯、巴西、玻利維亞、智利、巴拉圭、烏拉圭、阿根廷、法屬圭亞那等13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