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把它做好(1 / 2)

沃爾特·克朗凱特是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他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在新聞行業有所成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他的學生時代,弗雷德-伯尼先生為他上的一堂課。

從孩提時代開始,沃爾特-克朗凱特就對新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4歲時,他成為學校自辦報紙《校園新聞》的小記者。

休斯頓市一家日報社的新聞編輯弗雷德-伯尼先生,每周都會到克朗凱特所在的學校講授一個小時的新聞課程,並指導《校園新聞》報的編輯工作。有一次,克朗凱特負責采訪並撰寫一篇關於本校田徑教練卡普-哈丁的文章。

當天有一個同學聚會,沒有時間好好潤色稿件的克朗凱特敷衍了事地把稿子交了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凱特單獨叫到辦公室,指著那篇文章說:“克朗凱特,這篇文章很糟糕,你沒有問他該問的問題,也沒有對他做全麵的報道,你甚至沒有搞清楚他是幹什麼的。”接著,他又說了一句令克朗凱特終生難忘的話:“克朗凱特,你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在此後70多年的新聞職業生涯中,克朗凱特始終牢記著弗雷德先生的訓導,對新聞事業忠貞不渝,做好每一件他認為值得去做的事情,而他為這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所付出的努力,積累起來,使他成為美國新聞界的風雲人物。

而在差不多同時代的德國,有個故事也告訴我們相同的道理。

1900年7月,德國精神病學專家林德曼獨自一人乘坐一艘小船,計劃要橫渡大西洋。他要進行一項史無前例的心理學試驗,為此,他預備付出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當時,德國舉國上下都在關注著這次獨舟橫渡大西洋的悲壯冒險,因為在此之前,已經先後有100多位勇士相繼駕舟橫渡大西洋,無人生還。但是,固執而倔強的林德曼博士認為,一個人隻要對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機體的健康。這些死難者首先不是從肉體上敗下陣來的,他們死於精神上的崩潰,死於恐怖和絕望。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他不顧親友們的反對,用自己的生命進行了試驗。在漫長而艱難的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多少次,他瀕臨死亡,運動神經麻木,眼前甚至出現了幻覺,這時,他真正體會到了絕望的滋味。但隻要這個念頭一起,他馬上就在心裏大聲自責:“孺夫,你想重蹈別人的覆轍,葬身此地嗎?不,我一定能夠戰勝這一切,一定能夠成功!”這個目標支持著林德曼,最後,他終於成功抵達彼岸。

在回顧成功的曆程時,他說:“我從內心深處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這個目標在艱難中與我自身融為一體,它充滿了全身的每一個細胞。因為,我堅信我所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必須一定要把他做好,實現我的目標!”

他的試驗表明,人隻要堅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意義,值得去做,就會有堅持不懈地把它做好的信念,即便遇到再大的挫折與困境,也不會對自己失望,始終充滿信心,精神就不會崩潰,就可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