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勝者通吃的遊戲規則(1 / 3)

馬太效應意味著世界變得簡單化了;你不是個勝利者,就是個失敗者。勝利者將享有很多失敗者的資源、金錢、榮譽以及更多的成功。

——湯姆·彼得斯

管理原理:馬太效應

主人朱裏烏斯將要遠行到古埃及開羅市去開拓市場,臨走之前,將仆人們叫到一起,把一部分財產委托他們保管。

朱裏烏斯根據每個人的才幹,給了第一個仆人五個塔倫特(注:古羅馬貨幣單位),給第二個仆人兩個塔倫特,給第三個仆人一個塔倫特。

拿到五個塔倫特的仆人把它用於經商,並且賺到了五個塔倫特。

同樣,拿到兩個塔倫特的仆人也賺到了兩個塔倫特。

但是拿到一個塔倫特的仆人卻把朱裏烏斯的錢埋到了土裏。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朱裏烏斯回來與他們算賬。

拿到五個塔倫特的仆人,帶著另外五個塔倫來到朱裏烏斯麵前,說:“主人,你交給我五個塔倫特,請看,我又賺了五個。”

“做得好!你是一個對很多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同樣,拿到兩個塔倫特的仆人,帶著另外兩個塔倫特來了,他說:“主人,你交給我兩個塔倫特,請看,我又賺了兩個。”

朱裏烏斯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一些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很多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最後,拿到一個塔倫特的仆人來了,他說:“主人,我知道你想成為一個強人,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我很害怕,於是把錢埋在了地下。看那裏,那兒埋著你的錢。”

朱裏烏斯斥責他說:“又懶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那麼你就應該把錢存在銀行家那裏,讓我回來時能連本帶利地還給我。”

然後他轉身對其他仆人說:“奪下他的一個塔倫特,交給那個賺了五個塔倫特的人。”

“可是他已經擁有十個塔倫特了。”

“凡是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把他奪去。”這個故事出於《新約·馬太福音》,它的寓意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20世紀60年代,知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首次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歸納為“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在人類資源分配上,《馬太福音》所預言的“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現象十分明顯:富人享有更多資源——金錢、榮譽以及地位,窮人卻變得一無所有。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朋友多的人,會借助頻繁的交往結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則往往一直孤獨;名聲在外的人,會有更多拋頭露麵的機會,因此更加出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人注目,更有魅力,也更容易討人喜歡,因而他們的機會比一般人多,有時一些機會的大門甚至是專門為他們敞開的,比如當演員、模特;一個人受的教育越高,就越可能在高學曆的環境裏工作和生活。

金錢方麵也是如此:如果投資回報率相同,一個本錢比別人多十倍的人,收益也多十倍;股市裏的大莊家可以興風作浪,而小額投資者往往血本無歸;資本雄厚的企業可以盡情使用各種營銷手段推廣自己的產品,而小企業隻能在夾縫裏生存。可以說,無論是在生物演化、個人發展等領域,還是在國家、企業間的競爭中,“馬太效應”都普遍存在。

管理警示錄:小差距導致打敗局

在很多公司中,當可以資源有限時,必須將時間、精力、才能、金錢等投入到最有希望獲勝的戰場,確立自己在一領域的優勢地位。換句話說,公司經營就是把握“抑弱扶強”的原則。

上述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如果要得到失敗者的資源、金錢、榮譽以及更多的成功就必須徹底地改變自己的經營管理方式,特別是在這個日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毋庸置疑,公司要基業常青,最好是要錦上添花,而不要雪中送炭,特別是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馬太效應就顯得如此重要了。

出擊重點,偏向重點,這是很多公司在戰略管理中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因此,在公司快速發展的時候,重點戰略的布置和多元化戰略決定著公司的生存和長遠。

標準化、規模化意味著社會成本的降低、經濟效益的提高,這是網絡時代中所有廠商追求的一種目標。電子信息業因為行業較新,許多產品規格尚未標準化。誰能建立標準規格或者跟對了贏家的規格,誰就是“馬太效應”的獲利者。因而,現在廠商之間的競爭,絕大部分是“規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