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上,如果一個企業有能力將自己的產品標準化,並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時,該產品的價值就越高,而且使用的人也越多。市場上主流產品的使用價值已大大越過它的物質表現,在許多方麵是生產這種產品的人想不到的,這樣,即使價格再高也有人願意買。
在這裏,價高少買、價低多買的需求規律對信息產品似乎也不起作用了。網絡經濟條件下的新需求規律是:使用者越多,出價就越高,或者說是“邊際收益遞增”。出了名,什麼都好辦了。
在當今社會,“成名”已經是“成功”的最快捷方式。名聲在外的人,會有更多拋頭露麵的機會,傳媒更願意采訪、報道他,商家更願意邀請他做廣告,他也會因此而更加出名。成名可帶來多方麵的成功,包括金錢、特權、榮譽、地位、影響力、人際關係等,而且隻要行之有道,任何人都可以快速成名!
案例:巨人輝瑞:越大越好
正在運作中的輝瑞和法瑪西亞的合並是藥品資本化進程中又一鮮活縮影,它也反映出背離原始意義的製藥業必然麵臨的困境。作為行業老大,輝瑞和葛蘭素史克、默克、阿斯特拉捷利康等競爭對手相比,處境算是好的,至少它在兩年內並不麵臨藥品專利權到期的壓力。然而早在去年9月,輝瑞研發部門主管約翰·尼布賴克就已承認,該公司目前也無力開發出足夠的新藥品種來維持兩位數的盈利增長。4年前推出的偉哥是輝瑞最後一款神奇藥品,現在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也在咬噬這個巨人軀體。與法瑪西亞的合並無疑期望在高利潤中顯現資本的奇跡,但能否有偉哥那般立竿見影的效果,誰都沒有足夠把握。即使合並能讓輝瑞喘息一時,同樣的問題仍將在5年後顯露出來。
束縛整個製藥業的瓶頸不僅是人類生化科技的進展,從更廣大意義說,想清楚一個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是人的藥,還是資本的藥?
盡管股市對輝瑞合並法瑪西亞的消息表現出相當謹慎的態度(消息公布後輝瑞股價下跌13%),但行業分析師大都認為此次合並從效果上不具太大爭議。高盛公司預測,合並法瑪西亞後,輝瑞公司在美國處方藥市場的份額將上升到14%。
獲得法瑪西亞拳頭產品顯然是合並帶來的最大一塊餡餅,其中治療關節炎的Celebrex去年銷售額超過26億美元;治療青光眼的特效藥Xalatan表現也非常出色,2001年銷售額為4億美元。更重要的是,法瑪西亞的產品離專利權到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裏昂證券全球市場分析師馬拉·哥德斯泰因說:“我相信這次收購將為輝瑞爭得一些喘息空間,如果沒有這次收購,2004~2007年間,輝瑞的盈利增長將遭遇專利權到期的巨大壓力。”輝瑞兩年前成功並購沃納·蘭博特公司,為此次合並提供了不錯的注腳,那次並購實際上隻為輝瑞帶來一種暢銷藥——治療高血壓的Lipitor。但正是Lipitor在2001年帶給輝瑞52億美元的銷售額,是偉哥的6倍,占總銷售額的1/4.考慮到法瑪西亞比沃納·蘭博特更具理想的市場,無論新藥銷售和成本控製,輝瑞都將得到更多好處。
就此次合並,記者采訪國內一些製藥業分析師,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分析師羅青鳥從銷售角度分析合並帶來的好處,她說:“經濟全球化要求製藥業銷售必須麵對全球市場,輝瑞本身銷售力量就很強,而法瑪西亞在全球擁有6500人的銷售隊伍。銷售和廣告投入是研發費用的兩倍,並且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成功的銷售模式。例如對Xalatan的銷售就采用向全美眼科醫生免費派送的形式,一下就打開了市場。其實兩家公司很早就開始合作推廣法瑪西亞的暢銷藥Celebrex,整合法瑪西亞的銷售力量,對輝瑞在全球範圍內拓展業務幫助極大。另外,輝瑞和法瑪西亞還有一些相互重疊的產品,合並後不僅能避免惡性競爭,還可以共用營銷渠道,節約成本。”
合並成功後,輝瑞將從規模上徹底甩開排名第二的葛蘭素史克,換句話說,此次聯姻必然刺激其競爭對手采取同樣的並購戰略。然而正如《華爾街日報》分析的那樣,其他公司很難達到輝瑞——法瑪西亞這樣的合並效果。無論是沃納——蘭博特還是法瑪西亞都屬境況較好的製藥公司,行業內其他並購對象都顯得不那麼穩健。例如默克公司(Merck)收購先靈葆雅公司被認為是最具可能性的收購,但這兩家公司目前都麵臨專利藥到期困境,更何況默克公司最近還被卷入會計醜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