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強為本
來信“亂世功名之際尤為難處”十字,實獲我心。本日餘有一片,亦請將欽篆、督篆二者,分出一席,另簡大員。吾兄弟常存此兢兢業業之心,將來遇有機緣,即便抽身引退,庶幾善始善終,免蹈大戾乎!至於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中庸》學、問、思、辨、行五者,其要歸於“愚必明,柔必強”。弟向來倔強之氣,卻不可因位高而頓改。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即修身齊家,亦須以“明強”為本。
譯文
來信中的“亂世功名之際尤為難處”十個字,確實很合我的心思。今天我有一道奏片,也請將欽差大臣與兩江總督兩個職務分出一個,另委派一個大員承擔。我們兄弟常常存著這份兢兢業業的心,將來遇到機會,便脫身引退,或許能夠善始善終,免於碰上大禍災。至於擔當大事,則全在明強兩個字上。《中庸》裏説的學、問、思、辨、行五個方麵,其重點要落腳在“雖愚但必須明,雖柔但必須強”這個道理上。弟向來有一股倔強之氣,不要因為官位高而立即改變。凡事沒有氣則不能辦,沒有剛則不能成功,即便是修身齊家,也必須以明強為本。
評點
倔強好勝,是曾氏與其九弟在性格上的相同之處。曾氏説他們兄弟的這種性格是“秉母德”。祇是因為曾氏仕途早達且更事多,加之智慧上要高出一籌,故而能將此一性格的負麵看得較為透徹,於是後來屢屢對自己強行檢束,並時常以此勸諭老九。現在看到身為巡撫的弟弟能有“亂世功名之際尤為難處”的感慨,他很高興,欣喜兄弟對世事的認識已漸成熟。但此時的老九畢竟擔負攻堅重任,處在與對手拚倔拚強非勝不可的關鍵時刻,決不能有因“難處”而萌發的退縮心態,故而要以明強來予以止住。
居上位而不驕極難
弟於吾勸誡之信,每不肯虛心體驗,動輒辯論,此最不可。吾輩居此高位,萬目所瞻。凡督撫是己非人、自滿自足者,千人一律。君子大過人處,祇在虛心而已,不特吾之言當細心尋繹,凡外間有逆耳之言,皆當平心考究一番,故古人以居上位而不驕為極難。
譯文
弟對於我的規勸告誡的信,每每不肯虛心體會,動輒辯論,這是最不可以的事。我們居此高位,萬目所瞻視。大凡總督巡撫自以為是指責別人、自我滿足這種現象,一千個都是一樣的。君子大過於別人的地方,祇是在虛心而已。不僅我的話應當細心研究,凡是外間有逆耳之言,都應當平心靜氣地考察一番,故而古人認為居上位而不驕矜是極難做到的。
評點
做了巡撫的老九,未免官大氣粗,常常要與大哥分辯分辯,年長十四歲的大哥心裏不大樂意。但即使是這種時候的批評,曾氏也能從大處遠處著眼,指出虛心是君子的過人之處,對於身處高位的人來説,這點更為重要。
不可市恩
凡大臣密保人員,終身不宜提及一字,否則近於挾長,近於市恩。此後予與湘中函牘,不敢多索協餉,以避挾長市恩之嫌。弟亦不宜求之過厚,以避盡歡竭忠之嫌。
譯文
凡大臣密保人員,一輩子都不宜在此事上提一個字,否則近於挾功,近於要人家感謝恩德。此後我與湖南的書信,不敢多索取協助之餉,以避開挾功要人感謝的嫌疑。弟也不宜索求過多,以避開人家要竭力討好你的嫌疑。
評點
這段話的前麵有一句“惲中丞餘曾保過”的話。惲中丞即惲光辰,曾經得到過曾氏的保薦,也就是説受過曾氏的恩惠,此時惲正做湖南巡撫。大臣向朝廷保薦人員,這是大臣為國舉賢,乃本身職責,不應因此而向被保過的人索取報答,而且不宜對人説起這事,因為一旦説出,便有希望別人答謝的一層意思在內。曾氏説的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事實上一般人很難做到。當今世道,保人薦人,祇要是出以公心不為私利,透露出來祇是為了讓人心裏明白而不索取錢物或其他好處,這種人大概也就是君子了。
大事有天運與國運主之
不特餘之並未身臨前敵者,不敢涉一毫矜張之念,即弟備嚐艱苦,亦須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勞績在臣福祚在國之義,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與之意,存一盛名難副、成功難居之意。藴蓄於方寸者既深,則僥幸克成之日,自有一段謙光,見於麵而盎於背。
大事實有天意與國運為之主持,非吾輩所能為力所能自主者。虛心實力勤苦謹慎八字,盡其在我者而已。
餘昨日具疏告病,一則以用事太久,恐中外疑我兵權太重,利權太大,不能不縮手以釋群疑。一則金陵幸克,兄弟皆當引退,即以此為張本也。
事事落人後著,不必追悔,不必怨人,此等處,總須守定畏天知命四字。金陵之克,亦本朝之大勳,千古之大名,全憑天意主張,豈盡關乎人力?天於大名吝之惜之,千磨百折,艱難拂亂而後予之。老氏所謂不敢為天下先者,即不敢居第一等大名之意。弟前歲初進金陵,餘屢信多危悚儆戒之辭,亦深知大名之不可強求。今少荃二年以來,屢立奇功,肅清全蘇,吾兄弟名望雖減,尚不致身敗名裂,便是家門之福。老師雖久而朝廷無貶辭,大局無他變,即為吾兄弟之幸。祇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所以養身卻病在此,所以持盈保泰亦在此。千囑千囑,無煎迫而致疾也。
譯文
不僅我這個並未身臨前敵者,不敢有一絲毫驕矜誇耀的念頭,即便是弟備嚐艱苦,也必須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勞苦在人臣福氣在國家的道理,時刻存一個即便有天下也不參與的念頭,存一個盛名難副、成功難居的念頭。這些念頭藴蓄於心中深入了,則在大功告成的時候,自然有一種謙虛之光,顯露出舉止言行的各個方麵。
大事確實是有天意與國運在主持,不是我們所能為力所能自行做主的,祇有虛心實力勤苦謹慎這八個字,是我所要盡力的。
我昨天上摺報告病情,一則因為任事太久,擔心朝中及外省懷疑我的兵權太重、利權太大,不能不將手縮回以釋群疑。一則金陵城幸而克復,我們兄弟都應當引退。這道摺子即預為張本。
事事落在別人的後麵不必追悔,不必怨人,這些地方總是要守定畏天知命四個字。金陵的攻克,也是本朝的大功勳,千古的大名,全憑天意來主張,哪裏是完全關係到人力?天對於大名是吝惜的,千磨百折,艱難困苦坎坷曲折而後纔給予。老子所謂不敢為天下先這句話,即不敢居第一等大名的意思。弟前年剛進駐金陵城下,我屢次信中多説的是危悚儆戒的話,也是出於對大名不可強求的深知。現在李少荃兩年來屢立奇功,肅清整個蘇州地區,我們兄弟的名望雖然減退,尚不至於身敗名裂,這便是家門之福。軍隊雖駐城外很久但朝廷沒有貶辭,大局沒有其他的變化,這就是我兄弟的幸運。祇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養身去病在這裏,持盈保泰也在這裏。千囑千囑,不要使心受煎迫而招致疾病。
評點
此處所抄録的這四段話,分別出自同治三年正月二十三日、三月十二日、三月二十六日、四月二十日,曾氏給老九的家信。老九在六月十六日那天用炸藥炸開金陵城墻,算是拿下這座圍了整整兩年的太平天囯都城。在此之前,以一個吉字營(剛開始兵力不足二萬,最後增至近五萬)圍困周長九十裏的天下第一城,朝野內外普遍都不看好,祇是一則礙於曾氏的麵子,二則鑒於老九有打下安慶的經驗在前,故而不公開提出異議。進入同治三年,浙江、蘇南的戰事已十分利於清廷。二月,左宗棠收復杭州,四月,李鴻章繼先前十月收復蘇州後又收回常州,左、李的頻頻得手對老九既有利又不利。有利,是因此進一步瓦解太平軍的軍心,不利是將太平軍都趕到金陵城內城外,對老九的壓力更大。金陵戰役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意外,圍城兩年的辛勞隨時都有可能功虧一簣,而隨著江南各城一座座的收復,認為老九勞師耗餉的人開始從腹非到公開的議論。到了四月,便有李鴻章援助攻金陵的説法出來,令老九在強大的壓力下又增添幾分惱怒。這便是曾氏這段時期的家書背景。曾氏所説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大事實有天意與國運為之主持”等等,意在鬆弛老九的焦灼,而“不敢為天下先”等等,意在勸老九不必獨佔天下第一功,與人合攻金陵的意見也是可以接受的。
天下多有不深知之人事
弟此次赴鄂,雖不必傚沉、蔣之枉道幹譽,然亦不可如雲仙之譏侮紳士,動成荊棘,大約禮貌宜恭,銀錢宜鬆,背後不宜多著貶詞,縱不見德,亦可以遠怨矣。
督撫本不易做,近則多事之秋,必須籌兵籌餉。籌兵則恐以敗挫而致謗,籌餉則恐以搜括而致怨,二者皆易壞聲名。而其物議沸騰,被人參劾者,每在於用人之不當。沅弟愛博而麵軟,向來用人失之於率,失之於冗,以後宜慎選賢員,以救率字之弊,少用數員,以救冗字之弊。位高而資淺,貌貴溫恭,心貴謙下。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見。用人不率冗,心存不自滿,二者本末俱到,必可免於咎戾,不墜令名。
謝絶陋習,慎重公事,嚴密以防門內,推誠以待製府,數者皆與餘見相合,聲譽亦必隆隆日起矣。
譯文
弟此次去湖北,雖然不必要傚法沉葆楨、蔣益澧那樣以不正派的作法賺得稱譽,但也不可像郭嵩燾那樣譏笑侮辱紳士,與別人相處很不好,大約禮貌上宜恭敬,銀錢上宜寬鬆,背後不宜多使用貶詞,縱使沒有恩德,也可以遠離怨尤。
總督、巡撫這個官本不容易做,近世則是多事之秋,必須籌兵籌餉。籌兵則惟恐因為打敗仗而招致謗讟,籌餉則惟恐因為搜括銀錢而招致怨恨,這兩點都容易敗壞名聲。至於議論紛紛,被人參劾,則每每在於用人的不當。沅弟的愛心廣博而情麵重,向來在用人上失之於輕率,失之於冗雜,以後宜慎選賢良人員,藉以挽救輕率的弊病,少用幾個人,以挽救冗雜的弊病。職位高而資歷淺,外貌上貴在溫和恭敬,心思上貴在謙遜平易。天下的事理人才,為我們所不深知不及料到的很多,切勿存一點自以為是的想法。用人上不輕率冗雜,心裏不存自我滿足,這兩點上的方方麵麵若都做到了,必定可以免去咎戾,不損毀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