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襲人、麝月之謎(1 / 3)

畫外音:

在《紅樓夢》裏,襲人的地位非常特殊,對賈寶玉身邊的這個貼身大丫鬟,曹雪芹投入的筆墨甚至超過了一些賈家的主子、小姐,而就是這樣一個在小說中頻頻露麵的女性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感和厭惡,一些人紛紛指責襲人狹隘、自私、工於心計,是一個見風使舵的勢利小人,並給她定下了三宗罪,有人甚至指出,正是因為襲人的告密,才導致了寶黛之間最後的愛情悲劇。針對人們給襲人定下的三大罪狀,著名作家劉心武先生卻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並一一進行辯解,尤其是針對人們指責襲人對寶玉愛情不忠的說法,他更是直接指出這是高鶚的續書違背了曹雪芹原筆原意,給大家帶來的誤解。通過研究,劉心武先生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襲人最終離開榮國府時,將會發生一件驚心動魄的大事,而這件大事,恰恰推翻了上麵的說法,那麼,他所說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一件事,在他眼中,備受指責的襲人又會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劉心武:

大家知道,高鶚他在最後一回,在一百二十回,他寫到襲人離開榮國府,他怎麼寫的呢?他是寫寶玉去參加科舉考試,認認真真的做完八股文,然後出了考場就失蹤了,最後證實是出家了。寶玉出家了,那麼薛寶釵就成了一個寡婦了,她得為寶玉守寡,這個是不用討論的。那麼如果寶玉有小老婆,也應該守寡,可是寶玉當時有沒有小老婆呢?沒有正式的小老婆,襲人呢,她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小老婆,那麼也有些人覺得她就是小老婆,但是咱們捋一捋前八十回的描寫就知道了,她隻獲得了一個候補小老婆的資格,王夫人給她特殊津貼,預支了她一個將來的地位,可是沒有落實,這樣襲人就很尷尬了。你不是小老婆,你怎麼去為寶玉去守節呢?守寡呢?你沒資格。可是你離開榮國府,背叛賈寶玉,好像又不合適,就寫她的委委屈屈的,但是到頭來呢,她還是離開了榮國府,根據榮國府的安排嫁人了,嫁的就是蔣玉菡,這是高鶚的寫法。

那麼高鶚在寫到襲人離開榮國府的時候,極盡挖苦諷刺之能事,大家有沒有印象啊,他引了清初一個叫鄧漢儀的人寫的詩,引了兩句詩,這兩句詩是什麼呢?叫做“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那麼先說後一句,後一句用了一個典故,戰國時代,楚文王滅了一個小國叫息國,就把息國國君的妻子就給俘掠來當做自己的小老婆了,那麼這個女子就可以叫息夫人。這個息夫人按過去的封建倫理道德,她應該死,我丈夫被人滅了,我得殉葬,我得表示我對他的忠誠,可是人呢惜命,這個息夫人也不例外,她長得很美麗,楚文王也很喜歡她,她也給楚文王生了孩子,可是不管楚文王怎麼跟她說話,她不答應,她不說話,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才有人問她,她才開了口,說你為什麼始終不說話呢?她說我一個女人,應該從一而終,結果我等於是嫁了兩個丈夫,我還給第二個丈夫還生了孩子,我覺得我沒有臉,所以我就沒有資格開口。

那麼這個高鶚他為什麼引這個詩呢?他就是諷刺這個襲人,大家都還記得在曹雪芹的筆下,在前八十回裏麵有很重要的一回,叫情切切良宵花解語,寫襲人和賈寶玉之間的關係。當時有一個細節,就寫到襲人就因為寶玉對她好,她說你要答應我幾個條件,你都得答應,寶玉說我都答應。最後襲人就說,你既然這樣,咱倆好的話呢,刀擱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那麼高鶚就諷刺這個襲人,現在刀沒有擱在你脖子上,結果你呢?抱琵琶另上別船,認為是一個很虛偽,很糟糕的一個行為。

那麼由於高鶚這麼來寫續書,這麼來寫襲人,再加上前八十回裏麵曹雪芹筆下的襲人也做了一些事,就使得曆來的讀者多半對襲人不滿意,認為襲人有問題。那麼概括起來說,一般的一些讀者和一些評論家,他們對襲人主要是認為有三個問題,從三個方麵進行批判和否定。

第一個問題,這是曹雪芹寫的,就是在第六回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叫做她和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就是說她跟寶玉發生了肉體關係,這個是越軌行為,認為是不道德的,不好的。更何況這個書裏麵又寫了襲人借著他跟寶玉有這個關係的茬,後來就轄製寶玉,她知道那個時候寶玉婚姻大事還很渺茫,可是寶玉又已經成熟了,需要性方麵的享受,更不用說生活上需要她周到的照顧,那麼她就通過這樣的全方位的為寶玉服務,不但籠絡寶玉,還轄製寶玉,所以很多讀者對她是很厭惡的,覺得這個女人反正是不怎麼樣。

那麼這個問題還不是一個最大的問題,然後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在前八十回曹雪芹筆下就寫了,就是她跑到王夫人跟前去告密,書裏麵有一段情節大家印象很深,就是賈寶玉被他父親賈政痛打了一頓,打的皮開肉綻,這之後呢,襲人跑到王夫人那兒說什麼呢,很多讀者沒有想到,她的意思就是說,按說這個姥爺也該管一管寶玉了,一些讀者覺得這是怪話啊,寶玉被打成這樣,你跟寶玉那麼好是不是,你怎麼就能說這種話呢?襲人就拋出一個邏輯,就說寶二爺年齡一天天也就大了,跟前老有小姐晃悠,她重點突出的是林黛玉,她就說,寶玉也許好,黛玉也好,都是人大心大了,這種情況下呢,就很危險了,所以她就提出一個建議,說幹脆是不是就別讓寶玉他們還住在大觀園裏麵了,特別是別讓寶二爺住在大觀園裏麵了,最好把他再挪出來,住到王夫人眼皮底下為好。

她就等於是向王夫人告發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情愛關係,而且她出這種主意,就要斬斷人家的情緣。王夫人一聽以後呢,大吃一驚,沒有想到這孩子這麼懂事,所謂懂事就是按封建道德標準來衡量,大為欣賞,後來王夫人就從自己月錢裏麵,撥給她二兩銀子一吊錢作為特殊津貼,她獲得一個特殊待遇,就等於給她一個候補小老婆,或者是叫候補姨娘的一個身份。

第三個問題就是在高鶚筆下產生的,就是剛才我講的,高鶚寫這個襲人出嫁這一段。高鶚就公開在筆下進行諷刺了,你不是當年說刀擱在脖子上也不出去嗎,你今兒個怎麼就“千古艱難惟一死”了,怎麼就跟那息夫人一樣啊?就“抱琵琶另上別船”,去嫁別人了啊。所以就整個造成了襲人成了一個負麵的形象了,雖然讀前八十回也可以從當中感受到襲人的某些優點、長處,可是呢因為這三個問題太大了,就全給掩蓋住了。

畫外音:

在一些人的眼中,襲人無疑是可惡的,她不僅利用和寶玉的特殊關係轄製了寶玉,還頻頻向王夫人進讒言,告別人的黑狀,尤其是她見風使舵,對寶玉愛情不忠的做法更是激起了公憤。然而劉心武先生卻認為,大家對襲人的評價有失公允,並針對這三項指責一一加以辯解,那麼劉心武先生對襲人這個角色的獨特解讀能夠被大家接受嗎?他提出的理由和根據又是什麼呢?

劉心武:

第一個問題就是她和賈寶玉偷試雲雨情。怎麼看待這段情節,這段情節是要表現襲人道德上的越軌,對襲人這種行為進行譴責嗎?我認為曹雪芹他寫這段情節的時候,沒有這個用意,他在行文當中也說的很清楚,是賈寶玉在夢遊太虛幻境過程當中,有一個警幻仙姑的妹妹可卿,等於是密授了他男女之事,他寫這個寶玉在夢中得到了性啟蒙,夢醒了以後就強迫身邊的襲人跟他實踐一下,她是被寶玉強求地發生關係的。不是襲人去引誘了賈寶玉,書裏寫得很清楚。

當然他也寫了襲人的心理活動,覺得自己反正是賈母給了寶玉的,會長久的服侍寶玉,而且自己又是寶玉身邊的第一個大丫頭,覺得寶玉既然有這個要求,襲人比寶玉年齡還要大,生理上老早成熟了,所以覺得好像試試雲雨情,也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是這樣寫下來的。所以就第一件事情的話,不足以去否定襲人,隻是襲人和晴雯比較起來,那當然是道德上的要遜色得多。人家晴雯和寶玉之間沒有這種曖昧關係。這是第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