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王對曹顒有非常正麵的評價,而且記載下來。他對馬氏,他能夠跟曹頫和曹頫夫人一鍋煮嗎?他不能。聽明白了吧?所以寫到書裏麵,雖然李紈的輩分降了一輩,他這樣來寫。但是他根據生活當中真實的情況來寫的話,他寫就是如冰水好空相妒,書裏麵的賈政、王夫人不消說,還包括賈赦、邢夫人乃至於賈珍等等都犯了重罪,都成了冰了。但是呢,有的同一個家庭成員的,跟他們按說是一回事的卻還是水,水就是李紈和賈蘭,因為他們的原型是被雍正尊重的,有明確的檔案記載,就是在雍正治曹頫罪,把他調往北京治罪,叫枷號示眾,這個情況下,雍正還不忘,說要在北京,讓負責抄家的官員,給這個李氏和這個馬氏留下一個院落來居住,來供養。就是因為他的父親,父王曾經對這兩代人的男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那麼後來有人就考據出來,說這個院落就在蒜市口,根據曹家的史實,咱們不去細討論。那麼當時整個賈府其他的人都不行了,隻剩下稻香村的李紈和她的兒子賈蘭還幸存,並且通過前八十回的了解,你知道,李紈是很吝嗇的,李紈這個人當然她也很寬厚,也很慈愛。她也會寫點詩,對她的這些兄弟姐妹也都挺好,但是在花銀子上,她很吝嗇,她一毛不拔。
她之所以去跟王熙鳳對話,引出王熙鳳關於她的月供是二十兩的議論,就是因為王熙鳳說她,說你們現在要在大觀園裏辦詩社,你大嫂子領著這些弟弟妹妹玩玩,能出幾兩銀子啊?你對舍不得出,你還問我來要銀子。王熙鳳當然是開玩笑的口氣,可是這個玩笑裏麵也有真話,就是李紈在經濟上,她是很算計的。她為什麼要算計?大家想想生活當中的馬氏,她能不算計嗎?她必須得算計,她得給自己留後路,不要說遭受打擊她得留後路,不遭受打擊,曹頫繼續當江寧織造,她也得留自己的後路,不是一家子啊。
那麼本來呢,李紈有點吝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八十回後,在我現在所講到的情節單元裏麵,會發生一件什麼事呢?就是出現了賈府被打擊,巧姐因為她未成年,在這個過程當中,她的命運就特別得不到保障,於是就有她的狠舅王仁,按說是親骨肉啊,他就居然把她要去賣到妓院,雖然她年齡小,但是當時妓院是很狠的。領來這個小姑娘,先讓你幹活,養大了讓你接客,那是很殘酷的。
那麼這個情況下,劉姥姥發現這個情況,就要救這個巧姐,救她的一個手段就是要拿銀子來贖,那麼這個銀子從哪兒出?想來想去有一個出處就是李紈這兒。因為巧姐跟你也是至親骨肉,按書裏描寫的那很親,那麼找到了李紈和賈蘭,李紈可能不言聲,賈蘭就表現得非常不像樣子,心非常之狠,就是一毛不拔。
賈蘭是巧姐的什麼?兄,凡是草字頭的跟巧姐都是一輩,對不對?這個奸兄不是別人就是賈蘭,那麼高鶚他把他寫成什麼,寫成賈芸,這萬萬不對的。賈芸在小說前麵你可以看出來,是一個很有誌氣的人。脂硯齋有很多評語是給予他高度評價的,脂硯齋是看完全本的,而且脂硯齋還告訴你,說賈芸到最後,王熙鳳和寶玉被抓進監獄以後,還去探監呢,還仗義探庵,還有這種行為呢,是個好人。更何況賈芸和林紅玉,小紅的愛情故事記不記得?是很感人的。這是兩個有良知的人,賈芸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不會成為一個坑害巧姐的奸兄。不會這樣的,那麼栽在賈薔身上也沒有道理,鳳姐對賈芸是有恩的,這且不說,鳳姐對賈薔也是非常依賴的。當中風月寶鑒的故事,賈瑞那段記不記得?誰是這個鳳姐的幫手啊?就是賈蓉和賈薔。
而且書裏麵有關於賈薔的正麵描寫,就是賈薔這個人是懂真感情的,他可能一開頭是玩弄女性,到最後他動真情了。他跟齡官之間最後是有真正愛情的,那麼在前八十回末尾寫到這個十二官遣散,當中就沒有寫到齡官的去向。八十回後就給交代出來了,是賈薔把她贖出來的,賈薔跟她後來另外過日子去了,賈薔不會做坑害巧姐的事。那麼使得巧姐幾乎陷於火坑不能拔出來的就是賈蘭,明明有銀子,關鍵時刻就是狠心不拿。
畫外音:
劉心武先生認為曹雪芹原著《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中,提到了差點把王熙鳳的女兒巧姐送進妓院裏的狠舅奸兄,其中的奸兄不是高鶚在續書中提到的賈芸和賈薔,而是李紈的兒子賈蘭。而李紈在這個事件中也顯露出了她人性中的陰暗麵,那麼劉心武先生這樣認為的根據會是什麼呢?
劉心武:
那麼我這麼說究竟有沒有根據?是有的。你仔細去讀十二支曲裏麵關於李紈的那個唱詞,“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這是很重的批判語言,很多讀者讀的時候不仔細看,李紈哪裏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曹雪芹筆下他的設計也好,他寫完的全本也好,對李紈他哪裏是從頭到尾都去肯定她?他後麵要嚴厲地批判這個李紈的。
在前八十回裏麵,他已經寫下這樣的句子,什麼意思?就是這個李紈積穀防饑,本來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她得考慮到她老了怎麼辦?“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那麼你積穀防饑,你為自己將來考慮這是說得通的,可是事到臨頭需要救人的時候,也沒有要求你把全部的積蓄拿出來,你要拿出一部分來。你親戚巧姐馬上就要關在窯子裏麵了,這個女孩就毀掉了,你積點陰德行不行?你自個兒不積德,你給你兒孫積積德行不行?李紈就沒有積這個德。所以才有這句話叫做“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陰騭就是過去迷信的話,就是你要在陰間,在那兒你也要存下你的積蓄,這個積蓄不是金錢,是你的善行,你的好的行為。但是在八十回後,在九十一回到九十九回這個情節單元裏麵,就會出現驚心動魄的一個情節。就是我們發現,我們一直以為是一個溫柔敦厚,慈麵善心的李紈,但是在人生的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關節上,她不願意拿出錢來,她裝聾作啞,就由她的兒子賈蘭出麵,等於就把這個來求救的人攆出去了。一毛不拔,巧姐就險些真成了窯姐了,你說這積德不積德?
您不積陽德,您積點陰德行不行?這是很厲害批判的語言,那麼李紈居然就是這樣一種表現,她在關鍵時刻一毛不拔,不積陰德,還是讓人覺得好笑。更何況根據判詞和曲子裏麵這些暗示可以知道,李紈也沒有真的享到大福,可能是她兒子剛剛高升,她剛剛成了誥命夫人的時候,就一命嗚呼了。所以說呢,含辛茹苦培養這麼一個兒子,一毛不拔地積攢財富,到頭來她的一生也是很好笑的。這就是曹雪芹筆下的李紈,那麼到此為止,我就把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十二釵,通過梳理八十回後的真故事,就都講到了。但是八十回後的真故事,還要繼續往下講,那麼在這個賈府被徹底摧毀以後,我前麵已經多次引用脂硯齋的批語告訴你,有一個重場戲,它發生的空間是在獄神廟裏,出場人物有王熙鳳,有賈寶玉,這不稀奇。因為通過前麵講述知道她們都是罪家的成員,那麼還有茜雪,還有襲人,還有小紅,這是怎麼回事?什麼叫做獄神廟?在獄神廟裏會發生一些什麼故事,曹雪芹會寫到些什麼,請聽我下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