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謎(1 / 3)

畫外音:

《紅樓夢》第五回中寫到賈寶玉在警幻仙姑的指引下來到了太虛幻境,他首先打開的不是正冊、副冊及而是《金陵十二釵又副冊》,而這本冊子中他看到的女性僅僅有兩位,分別是晴雯和襲人,在賈府眾多的丫鬟中,晴雯的地位要低於襲人。曹雪芹為什麼要把晴雯排在襲人前麵?乃至於《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冠呢?在《又副冊》中除了晴雯和襲人,其他的十位女性都被省略去了,書中再也沒有提起,那麼《又副冊》中的其他十位女性又會是誰呢?由於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並沒有交代,加上八十回後手稿的全部遺失,這成了許多紅迷朋友心中一個揮之不去的謎團。

著名作家劉心武先生認為,在曹雪芹的心中一定存在者一個《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謎完整的群芳譜,並通過自己的潛心研究,最終報告出了探佚結果。那麼《又副冊》完整的群芳譜究竟是什麼樣的?另外的十名女性到底是誰呢?

劉心武:

第五回,賈寶玉在太虛幻境進入了薄命司,看到裏麵有很多櫥櫃,上麵寫著《金陵十二釵》的冊子的名稱,他就隨意地打開櫥子拿出了冊子。那麼在第五回中寫到了他翻了三個冊子,首先所翻的就是《金陵十二釵又副冊》,然後才是副冊,最後才是正冊。所以,肯定有一個又副冊,那麼又副冊裏麵在第五回,曹雪芹沒有寫全,說究竟這一冊裏麵都有誰,他隻寫了兩個,有兩幅畫,兩首判詞呈現了。那麼細心的讀者很快就會明白,在又副冊裏麵排在第一位的是晴雯,第二位是襲人。晴雯排第一這意味深長,雖然又副冊裏麵都是丫頭,但是在賈府,丫頭的出身來曆是不一樣的。賈府的丫頭的來源主要是兩大類,第一類家生家養,他寫寧國府、榮國府,從寧國公、榮國公開始往下傳,一開始他們家裏就有很多仆人,有男仆、有女仆。男仆、女仆在主人的撮使下互相婚配,就生下了後代,生下的男孩長大以後又成為賈家的男仆,女孩就成為賈家的丫頭,世代的這樣為奴。那麼這是賈府的丫頭的第一個來源,是最大來源。那麼像書裏麵所寫的丫頭們多數都是這來源,像賈母身邊的第一號大丫頭鴛鴦。鴛鴦就是一個家生家養的丫頭,很多丫頭都是這個來源。

那麼另一種來源呢就不是家生家養的,是百姓的女兒,但是這個百姓家裏貧寒、貧窮,窮得沒飯吃了,就隻好賣兒賣女,就隻好把女兒賣到賈府,賈府就用這個女兒當丫頭。那麼書裏麵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襲人,她是這樣的來曆。她不是賈府世代奴仆的後代,她是買來的。而且書裏麵還寫到在過節的時候,她還能夠回家探親,父親沒了,但是她母親還在,哥哥還在,當然後來她母親也去世了,府裏還允許她去奔喪,她是一個買來的女孩子。基本上是這兩個來源,那麼有的紅迷朋友就要跟我討論了,晴雯她是屬於這兩類當中的哪一類呢?

畫外音:

《紅樓夢》第五回中寫到賈寶玉來到太虛幻境,在打開的《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中,首先看到的就是有關晴雯的判詞,曹雪芹對這個“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的年輕女性傾注了很多的筆墨和情感。在《紅樓夢》中,晴雯是個極具個性,而又富有爭議的女性,一方麵有人欣賞她的聰明靈巧,又有人認為她個性太過張揚、太尖酸刻薄,甚至認為她最終悲慘遭遇的根源就是因為她不夠善良。麵對這種觀點,劉心武先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並在一個常人不注意的情節中讀出了晴雯內心令人感動的情愫。這究竟是一段怎樣的情節?晴雯又是怎樣來到賈家的呢?

劉心武:

她不是府裏麵世代奴仆的後代,她也不是府裏麵花銀子買來的丫頭,那麼她是怎麼來的?這個寧國府、榮國府,因為他們富貴了很多年了,從書裏說甚至有百年之久。那麼裏麵就有很多的老仆人,其中的老仆人當然就死掉了,活著的老仆人就非常地有臉麵,在主子麵前,因為他伺候主子的上一輩,主子對他也得尊重幾分,同時他們通過多年的服務積累了很多的錢財,他們有的就不在榮國府、寧國府裏麵住了。你像榮國府的一個大管家賴大,他們家就是在榮國府世代為奴,最後就變得很強大,賴大最後每天到榮國府來上班,自己下班以後回自己家,他家是一個很大的宅院,甚至有很大的花園,他母親還活著,就是賴嬤嬤,賴嬤嬤應該是跟賈母老一輩老仆人,當然老早就退休了,退休了以後她就在賴大所購置的帶大花園的大宅院裏麵過著相當榮華富貴的生活。

有一回賴嬤嬤就到榮國府來,其實就是串門,她有一邊帶著一個小丫頭,還不到十歲,很的的一個丫頭,一個小姑娘,賈母一看就很喜歡,一看老主子喜歡,賴嬤嬤也很會做人,要討這個賈母的歡心,就說你喜歡這個小姑娘,把她當個玩意送給您吧,就把晴雯當做一個小玩意送給了賈母,這個晴雯就這麼到榮國府去的,這麼成為賈母的丫頭。後來賈母又把自己身邊的丫頭撥給寶玉,她疼寶玉嘛,惟一的一個她認為是一個鳳凰似的孫子,就把她身邊的襲人晴雯撥到寶玉身邊去服侍寶玉。當然襲人最早不叫襲人,最早在賈母身邊的時候叫珍珠,寶玉後來長大了,讀書識字、讀點詩,古詩裏麵有一句叫做“花氣襲人知晝暖”所以就把珍珠的名字去掉了,就改叫襲人。但是襲人是賈府正經用銀子買來的,而晴雯呢卻是仆人的仆人,她一點身價都沒有,襲人起碼值幾兩銀子,她就是一個白饒的,是很卑賤的,是這麼樣一個女性。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書裏麵有這麼一筆,後來交代,晴雯她還很小,十來歲的小姑娘,到了榮國府以後呢,她就做了一件事,做件什麼事啊?她就想我從一個賴家的園子到了賈家的園子,賴家是賈家的仆人,我現在就到了仆人的主子這兒,也就是我的主子上麵的那個主子這兒了,因此我呢好像生活環境就有所改變、有所提升了,她還是很高興的。

那麼在這個時候她就想到,我不能光是我自己一個人享受這個好處。這個晴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也沒有很多的親友,但是她就想到模模糊糊的有一個人跟她有關係,就是她有一個姑舅哥哥,是一個會宰牲口、會做飯的這麼一個廚師,她就說我到了這兒以後,我能不能求求府裏麵管事的,能夠允許我的姑舅哥哥擺脫漂泊不定的、衣食沒有持續性著落的這種生活,能夠到榮國府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份穩定的收入,叫做榮國府來吃工食,書裏麵用了“吃工食”這三個字。

她很小的一個小姑娘,她有這個心腸。正好在榮國府管家的一個但管家就是賴大,就是她原來賴家的主人,她一求這個賴大,賴大當然就同意了,這樣她這個姑舅哥哥就得以到了榮國府,我們知道後來這個姑舅哥哥還娶了媳婦,但是這個姑舅哥哥對她是非常冷酷的,她對她姑舅哥哥這麼好,對方對她怎麼樣呢?後來她被攆出去以後,就被扔在她姑舅哥哥的冷炕上,根本不管她的,最後她就死在姑舅哥哥家的那個冷炕上。

但是通過書裏這樣的交代,我們就會感到這樣的一個小生命,遊絲一般的一個生存狀態。而且我們知道後來她是爆炭般的性格,可是在她心靈的深處有著最柔軟的東西,她自己得到一點點好處,她還想讓自己一個姑舅哥哥來給自己分享。其實所謂姑舅哥哥就是一個很模糊的血統概念,你姑父的兒子就是姑表哥,你舅舅的兒子就是你的舅表哥,是不是?什麼叫姑舅哥哥啊?她其實搞不清,這是她姑父還是她舅舅的孩子,但是反正跟她有關係,她就去關心人家、顧及人家。

所以,要看到晴雯這個形象,她深處的這些東西。當然晴雯這個人她由著性子生活,書裏麵多次通過其他人物從旁評論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晴雯她的性格和林黛玉是接近的。過去的論家也經常指出,晴雯是黛玉的一個影子,正如襲人她的性格和薛寶釵接近,那麼襲人是薛寶釵的影子一樣,這是個由著自己的性格生活的人,放蕩無羈,根本不約束自己,而且晴雯本身有個口頭禪,攆出去攆出去,她對比她地位低下的丫頭和婆子,她很凶的,她經常嚇唬她們把你攆出去,幹脆攆出去算了,口吻跟主子沒有區別,主子有時候都不這麼說,她偏這麼說,這就是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