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3 / 3)

開掘心理,發揮潛能,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和幸福,這就是全麵推出這套書的主旨。前言“這裏闡述的道理,不是能夠用來更加有效地控製人類精神的新型管理遊戲、手段或者技巧,而是一套完整的正統的價值體係,它非常確切和科學,比那些宣稱非常有效、非常真實的價值觀新穎得多,實用得多。它利用了人性中一直被忽略的那些真正具有革命意義的發現成果,進而組成的一種價值觀。”這裏引用馬斯洛的話,用來簡單概括他的管理學說。馬斯洛一九五四年出版《動機與人格》後逐引起了廣泛的影響,美國加州非線性係統公司安德魯·凱依把《動機與人格》視為《聖經》,根據馬斯洛的理論,創造性地改造了公司,建立了生產小組、員工參與管理、給予員工更多的自主權等,產生了良好的效益。一九六二年,馬斯洛被邀請擔任非線性係統公司“訪問研究員”職務。他有機會第一次親身接觸到一個現代企業的開明管理,這說明他的心理學思想“不再隻是一種理論,而是一個事實了!”他在公司做了大量的調查。並結合自己心理學研究成果,進一步思考和研究了管理學的有關問題。他把自己在工廠的調查研究寫成了《夏天的筆記》,最早以《理想管理》(又譯作《優美心靈管理》)為名印刷出版,在學術界和企業界廣泛流傳。馬斯洛在書中闡述了有關管理學方麵的嶄新思想,提出了許多很有價值的人性觀念,如開明管理、領導心理、綜效原則、人力資本、員工動機、開拓創新、革新會計、企業評判等觀點。這些管理思想幾乎成了現代管理與組織的基本原則,成為了現代管理理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馬斯洛認為,管理問題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僅能增進組織機構的健康與繁榮,提高其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更為重要的是,還有助於組織機構成員心理健康的發展。科學的管理是實現人性豐滿的不可缺少的“良好條件”之一。馬斯洛說:“舊式的管理越來越過時了。人們的需要越來越要求高,他的心理上就越是健康,要在競爭中取勝就需要更加進步的管理政策,而那些受到許多阻礙而不能在競爭中取勝的,往往是一個用權威管理政策維持的企業。所以,我對於進步管理非常樂觀。我認為那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傳統的經典管理學認為應該建立規章製度,以嚴格的製度約束人,將人視為物,將人像機器一樣進行標準化、程序化管理,與此相反,馬斯洛則強調,管理的研究應著眼於如何將人當做人來管理。他認為,管理學的基本問題應該是,“什麼樣的工作條件、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樣的管理、什麼樣的獎賞或報酬對人性的健康成長及其較豐滿和最豐滿的發展有益呢?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也就是說,在今天人們基本生活需要均已獲得滿足的情況下,什麼樣的工作條件或管理,才能使人們最有效地發揮作用,使個人潛能得以充分發揮,組織機構的目標與價值才能得到實現,這是管理學研究的問題。馬斯洛提出任何組織的管理問題都能用一種新的辦法來加以解決,建立起組織單位的某種環境條件,使組織成員的個人目標與該組織的總目標結合起來,向著共同的目標奮鬥。他說:“人們並不全都分成領導者和跟隨者。每個人都非常清楚目標是什麼,並盡他的最大努力去為這個目標作出最大貢獻。因此,他也跟大家一樣是位將軍。”隨著管理思想的轉變,馬斯洛認為,在管理上僅以金錢作為“報酬”的激勵機製已經過時了,那隻是滿足低級需要者,但當低級需要獲得滿足時,隻有高級的“報酬”才是人所需要的。比如,良好的人際關係、感情、敬重、欣賞、榮譽、自我實現的機會以及真、善、美、效率、正義、完美、秩序、合理等最高價值等。馬斯洛認為管理學原理不僅適合於企業,同樣適合機關、學校、家庭等單位。管理的本質在於允許和促進人性潛能的表現與成長,根據人性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管理方式與方法。馬斯洛說:“如果我們的管理培訓計劃看上去超前五十年,那麼我們就應該注意,幼兒園就必須開設這種教育,為的是要造就未來的將軍和老板以及管理領導人才,這些人是我們在未來世紀裏麵需要的。”這些管理思想在當時的經濟界和學術界都引起了重視。許多開明的管理者把馬斯洛的思想用於管理實踐,許多管理學家也開始研究馬斯洛的思想,馬斯洛的管理理論不斷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正如德波拉·C·斯迪芬森所說:“馬斯洛的有關研究工作、自我實現和企業構築‘良好社會’環境等理論,具有巨大的價值。在我們研究企業管理二十多年之後,才發現馬斯洛的思想是最深刻的。”隨著社會向管理社會轉型,我們提出了向管理找出路,向管理要效益的口號。人是最活躍的生產力和生產資本,因此,以人為本的管理思路,就越來越受到全社會廣泛的關注和重視。馬斯洛的管理思想誕生於美國社會當時正向管理社會轉型的時期,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政治家、國家領導人麵臨著怎樣管理社會,怎樣管理社會中的強者和弱者、成人和兒童、婦女和男人、老板和雇員、文人和商人,富人和窮人、如何平衡各種社會力量,避免社會矛盾激化。機關、企業、軍隊、學校等也麵臨怎樣管理自己的單位,並多出效益等問題。在這曆史背景下,馬斯洛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人本管理的重要意義。他認為無論哪種管理都應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在建設,整個社會也處於轉型時期,舊的一切都需要打破,新的一切都需要建立,國家領導麵臨著如何管理國家和人民,使整個社會最大效益化。各個機關、企業也麵臨著如何管理自己的單位,對外創造適應自己生存和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對內怎樣團結全體員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就促使廣大管理者不得不研究新的管理知識。恰恰馬斯洛提出了打破常規,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這不能不說為我國管理者創造了契機,找到了新型管理的新方向。馬斯洛的許多理論大多以筆記、談話、演講的方式出現,整個思想顯得比較分散,時間跨度較大,缺少集中歸納總結,而且引用了很多比較隱澀的人物和內容,致使我們一般讀者難以全麵掌握馬斯洛的深刻思想,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為了全麵係統地介紹馬斯洛的管理思想,本人在馬斯洛著作《優美心靈管理》的基礎上,根據一般閱讀習慣,結合現代管理理念,進行條分縷析和歸納總結,采取通俗表達的方式,既突出了馬斯洛的整個管理思想,又便於廣大讀者閱讀掌握和運用。當然,馬斯洛的整個思想非常博大精深,本書在此也是拋磚引玉,如有不正之處,還敬請讀者批評指正。相信本書能給讀者以啟迪,並能很好地指導現代業主進行人本主義管理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