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分娩期臨產方案(2 / 3)

構成骨盆的3個麵分別為:

入口平麵

呈圓或橢圓形(橫徑比前後徑長1厘米),站位時與地麵成60°角。

中骨盆

呈前後徑長的橢圓形。從恥骨聯合下緣至骰椎第4~5節。

骨盆出口

從恥骨聯合下緣徑坐骨結節至骰尾骨交界,呈兩個三角形。

骨盆的形狀、大小因人而異,可分為4種類型。

女人型骨盆

骨盆的3個平麵均較寬,側壁不內聚,適合胎兒娩出。這種類型占我國女性骨盆的1/2。

男性型骨盆

骨盆上半部呈三角形,中骨盆及出口橫徑較小,骨盆側壁內聚。如各徑線都小,易出現難產,在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3.7%。

類人猿骨盆

骨盆各平麵前後徑均比橫徑大,恥骨直向後傾,側壁內聚,骨盆深。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6~l/7。

扁平骨盆

骨盆淺,前後徑短,艙骨向後。單純扁平骨盆隻要胎頭能進骨盆入口,其他徑線較寬裕。在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3~1/4。

骨盆多為混合型,單純型骨盆較少。

總之,不論是哪種骨盆類型,隻要胎頭與骨盆相稱就能陰道分娩。

19.產道的組成情況

產道是胎兒脫離母體,來到人世間的通道。

如果產道畸形、狹窄或不通,會影響正常分娩。產道分軟產道和骨產道兩部分。

軟產道

軟產道主要由子宮下段、子宮頸、盆底軟組織、陰道、會陰組成。

子宮下段

懷孕5個月後子宮頸的上半部開始向子宮側伸展,逐漸形成子宮下段。懷孕足月時,子宮下段約有7厘米長。產程中子宮上段是主動收縮段,而子宮下段是被動牽引段,隨產程進展下段變薄,子宮口開大。

子宮頸

妊娠後半期子宮頸的上半部逐漸延長,形成子宮下段,當足月妊娠時宮頸下半部逐漸成熟,變短、變軟而鬆。由陰道的左後方轉向前及中央部,臨產時隨宮縮而宮口開大。

盆底組織、陰道、會陰

臨產時胎囊和胎先露部先把陰道上部撐開,胎膜破裂後胎頭下降壓迫盆底組織,使產道形成向前彎的長筒。陰道位於骨盆下部的中央,開口於外陰部,前壁短、後壁長,上段較下段寬,有許多橫皺襞,上端有前後左右4個穹窿,宮頸鑲在中央,分娩時胎兒從陰道通過,將皺襞展平達陰道口,此時會陰被撐薄,以利胎兒娩出;如會陰保護不當,易造成裂傷。

骨產道

骨產道即為真骨盆,由骰骨(5節)、尾骨(3節)和左右2塊骸骨形成,每塊筋骨各由1塊髂骨、恥骨及坐骨融合而成,互相之間有韌帶和關節相連。骨盆分入口、中腔和出口3個平麵,其形狀不同,入口呈橫橢圓形,中腔和出口呈長橢圓形,骨盆軸向前下方伸展,因此,分娩胎兒時要經過不同的動作分娩扭轉才能通過骨產道。若骨產道任何一個平麵狹窄或變形都可造成難產。

軟產道異常將妨礙分娩。如果軟產道發生異常,將對胎兒娩出形成阻力,致使難產。

胎兒分娩時要經過不同的動作分娩機轉才能通過骨產道。如骨產道任何一個平麵狹窄都可造成難產。

20.產前的監護

產前檢查時,醫生總要聽一聽胎心音,以判斷宮內胎兒的安危。但這種簡便的方法並不可靠。比方說胎動或宮縮時,胎心率的變化對判斷胎兒的狀況十分重要,可這時候的胎心音往往聽不清,計數也就不準確。再如,胎兒因宮內缺氧(窘迫)而引起的心率細微變化,靠聽診也不容易早期發現。

另一種常用的判斷胎兒安危的方法是看羊水的顏色。未破膜時,要通過羊膜鏡看,比較麻煩;破膜後,根據流出羊水的清亮度、顏色能大致判斷出胎兒是否缺氧,因為胎兒缺氧會引起肛門括約肌鬆弛排便,羊水就會被胎糞汙染而呈綠色、黃綠色、棕黃色,並伴混濁。但羊水

汙染也不能肯定就是胎兒缺氧。

每一位7個月以上的孕婦都可以接受電子監護儀監護。胎兒監護隻需把一個宮縮壓力探頭和一個超聲多普勒胎心探頭分別固定在隆起的腹壁上,儀器便可以隨時連續記錄子宮收縮(包括胎動)的曲線和胎心率變化的曲線。即使宮縮時,胎心率也能記錄得很清楚。醫生從這兩條曲線的變化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上,就能分析出胎兒耐受缺氧的能力(儲備力)和受損傷的程度,準確地預測胎兒安危,為及時決定處理方案提供依據。

如果臨產,胎頭先露,宮口開大3厘米以上,羊膜已破。但在12小時之內,還可以做子宮內監護,操作稍麻煩一些:消毒後,通過產道把一個特製的螺旋式電極輕輕貼掛在胎兒頭皮上,就可以記錄到清晰可靠的信號。隻要孕婦沒有感染症狀,也沒有發現胎兒有出血性疾病,一般不會引起感染或損傷。腹壁上的探頭對胎兒和孕婦也都是安全無害的。

B超是從形態上判斷胎兒、胎盤發育狀況,它能發現較明顯的畸形,但對判斷胎兒心功能就無能為力了。胎兒監護雖不能反映胎兒形態,卻正好彌補了B超的不足,能反映胎兒心功能,借以間接推測胎盤功能是否良好,臍帶是否纏繞受壓。B超不能發現的心髒病,也可在胎

兒監護中得到提示。

做胎兒監護時,孕婦需要仰臥位。由於巨大的妊娠子宮壓迫腹腔的大血管,會使回心血量不足,引起心慌、氣短、出冷汗、血壓下降等症狀,這時隻要改為側臥位或半臥位,就可以糾正了。

21.巨大兒對分娩的影響

新生兒出生體重等於或超過4000克時稱為巨大兒,巨大兒分娩時對母子都沒有好處。

(1)如胎兒過大,使正常骨盆相對狹窄而發生頭盆不稱,同時不正常胎位也會增加,像臀位、枕後位、枕橫位、高直位等。臨產後,若胎頭遲遲不能入盆或胎頭下降緩慢,子宮又過度膨脹,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

(2)胎頭大,陰道分娩時較困難,致使用產鉗、胎頭吸引器助產或剖宮產的機會增多,容易造成產傷。

(3)胎兒雙肩徑線過大會造成肩難產。有報道,巨大兒肩難產的發生機會比正常兒要多10倍。由於操作時過度用力,可造成產婦軟產道的損傷,或新生兒骨折和肌肉、神經撕裂,甚至引起窒息、顱內出血等。

(4)過度膨脹的子宮使子宮肌肉收縮力減弱,易引起產後出血。剖宮產、困難的陰道助產時出血也多。

(5)產婦因體力消耗大、出血多、全身抵抗力減低,容易貧血、產褥感染,身體恢複也慢。

懷有巨大兒的產婦屬於高危產婦,應嚴密觀察產程,按試產處理,注意接生技術,放寬剖宮產指征,預防產後出血和感染,還要仔細觀察新生兒的情況。

22.減輕腹部負擔的方法

孕婦晚期,由於子宮的進一步增大,致腹部向前凸出厲害,孕婦須用力弓背來保持平衡,這樣孕婦的負擔就相當大了。

沉重的子宮還使孕婦感覺下墜不適,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用腹帶托子宮來減輕腹部負擔。

腹帶能完全包住腹部,牢牢支持腹壁,托起子宮,減輕不適感覺。

使用腹帶時不要係得過緊或過鬆,仰臥時係上更容易適合體形。

23.孕婦臨產前應充分休息

在孕期中,孕婦過早、過多地休息,停止正常活動,對分娩都有害無益。孕婦過早、過多的休息,活動量減少,容易引起過期妊娠。另外過早休息還會削弱孕婦的體力,甚至影響分娩時的產力。而產力是保障正常分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直到分娩前都照常幹活兒的婦女,她們的平均產程比非勞動婦女要短,順產率比過早過多休息者要高得多。

何時停止工作休息,要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孕婦健康狀況良好,產前檢查一切正常,從事的工作不是重體力,工作環境好,可在預產期前2周停止工作,在家休息待產。如果工作較輕也可以照常工作至預產期。

如果孕婦有較嚴重的疾病,或產前檢查屬高危妊娠,或有重要妊娠並發症,都應按醫生的指導安排提前休息待產。

24.注意陰道出血的問題

這裏所說的陰道出血特指妊娠晚期即妊娠28周後的陰道出血,此時陰道出血多是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所致。

妊娠晚期,無原因、無腹痛、反複發生的陰道出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特征。

在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後胎盤才能從宮壁剝離而排出,在胎兒娩出前胎盤已發生了剝離,這種情況就叫做胎盤早剝。胎盤早剝有腹痛,以及因剝離部位不同而表現出陰道出血或不伴有陰道出血。若胎盤先從邊緣剝離,血液沿胎膜與子宮壁之間經陰道流出,叫顯性出血(流出的血肉眼能看到);如果胎盤從中央剝離,胎盤周邊宮壁附著,此時出血在胎盤與宮壁之間,肉眼看不到的陰道出血,叫隱性出血(因為血未從陰道流出)。如果繼續出血,胎盤後側與宮壁間血腫逐漸增大,胎盤剝離麵越來越大,血液將胎盤邊緣、胎膜宮壁分開,血從陰道流出,稱混合型出血。所以,胎盤早剝嚴重時,常出現惡心、嘔吐、冷汗、麵色蒼白、脈細、血壓下降、子宮增大、胎位胎心不清,情形很是危害。

除了前置胎盤和胎盤早期剝離致陰道流血外,還有一些宮頸病變,如子宮頸癌、宮頸息肉、糜爛都可致妊娠晚期陰道流血。

發生妊娠晚期陰道出血後,需立即去醫院作檢查、治療,必要時手術搶救,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25.子宮收縮的處理

相對而言,宮縮過強遠不如宮縮乏力發生率高,必須高度注意。

協調性子宮收縮過強

是指單純子宮收縮過強(宮腔內壓力大於6.3kPa),其他特性都正常(節律性、對稱性等)。如頭盆相稱,子宮頸口可迅速開大,胎兒可在短期內分娩。總產程少於3小時稱為急產,經產婦易發生此現象。

不協調性子宮收縮

是指子宮部分肌肉呈不協調痙攣性收縮,而在局部形成狹窄環,即子宮痙攣性狹窄環。此現象由於局部痙攣性狹窄環的形成,卡緊胎體,使胎兒先露部不但不能下降,反而上升,宮頸口縮小,產程停滯。

胎兒受壓時間過長,會因缺氧發生宮內窘迫。痙攣性狹窄環形成後,如短時間內不能分娩者應給予子宮鬆弛藥,使狹窄環消失。但是如果收不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則應考慮采取剖宮手術。

26.預產要查肛

孕婦分娩時的“宮口”大小對胎兒能否順利娩出起著決定性作用。

當骨產道狹窄,骨盆腔的容積不足以通過變形的胎頭時,即出現難產。為了了解產程進展中宮口開大的情況,估計骨盆大小,及時發現兒頭下降梗阻及宮口擴張停滯,確定有無陰道分娩的可能性,常需進行“肛門指診檢查”,簡稱“肛查”。

肛查時,檢查者應帶無菌手套,或手指帶指套,套外沾少許潤滑油(花生油或液體石蠟等),食指經肛門插入直腸內,隔直腸前壁這層薄組織觸摸宮口。被檢者可有些肛門憋脹感和輕微不適。

進行肛查時,產婦仰臥於待產床上,脫光下身,兩髓關節及膝關節屈曲,兩腿立於床麵,並盡量分開,露出陰部,臀部下方最好墊上衛生紙。受檢的孕婦應盡量放鬆,不要亂動和收縮肛門,當檢查者的手指通過肛門時,孕婦應輕輕地咳嗽一聲,使肛門括約肌鬆弛,減輕不適感。被檢查者若能很好地配合,肛查可在幾分鍾內完成,檢查的結果也比較清楚、準確。

查肛的間限由產程進展階段所決定。宮口開大2厘米以前,每3~4小時查一次;宮口開大4~9厘米時,l~2小時查一次,宮口開全(1厘米)後,0.5~l小時查一次。

整個產程中累計肛查次數不得超過11次。因過多的肛查有可能將肛門的糞渣帶入產道,增加孕婦宮腔及胎兒感染的幾率,故不宜多做。

27.預防出現陣縮

臨產時正常的宮縮即是陣縮,陣縮是臨產的主要標誌。它具有以下特點:

節律性

臨產時兩次宮縮間隔5~6分鍾,宮縮持續約30秒後逐漸減弱直至消失,間歇時子宮肌肉鬆弛。隨產程的進展,宮縮持續時間漸長,但不超過1分鍾,間歇時間可縮短至1~2分鍾,宮縮強度逐漸增加。

對稱性、極性

正常宮縮由兩側子宮角開始,先向子宮底中部集中,再向子宮下段擴散,收縮力以子宮底部為最強,是子宮下段的2倍。

子宮縮複作用

每當宮縮時子宮的肌纖維變短而寬,間歇期肌肉鬆弛,又變長,但不能完全恢複至收縮前的長度而略短,即縮複作用。隨產程進展,子宮上段越發變短而下段被拉長、變薄,子宮頸口開大,子宮容積越來越小,致先露部不斷下降,這一變化一直到胎兒娩出才算結束。

不協調宮縮分不協調宮縮乏力和不協調性子宮收縮過強兩種情況。

不協調宮縮乏力

不協調宮縮乏力是指宮縮的極性倒置,宮縮不是由雙宮角對稱的開始及傳導,而是興奮點可能各自在某一處或多處呈不協調節律,宮底部宮縮不強而中段及下段強。宮縮間歇時子宮不全放鬆,這樣不能使宮頸口擴張和胎先露下降,而產生滯產、胎兒宮內窘迫,手術創傷的機會也增加,產婦可因滯產引起局部組織(子宮、膀胱、尿道)壓迫性壞死。

不協調性子宮收縮過強

此種情況是指子宮某部分肌肉呈痙攣性、不協調收縮,形成環狀狹窄,將胎兒身體的某部卡緊,使胎兒不能下降,宮頸口也不能開大及縮小,使產程停滯,若解決不力則會產生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甚至死亡的悲劇。

宮縮乏力有兩類:一類是協調性乏力;另一類是不協調性乏力。下麵是影響宮縮乏力的常見因素。

頭盆不稱、胎位不正

多因骨盆小、胎兒大或胎位不正,使胎兒先露部不能與子宮下段貼緊產生強有力的宮縮。

精神緊張

產婦高度緊張,使大腦皮質處於抑製狀態,從而使宮縮乏力。

子宮因素

子宮發育畸形(雙子宮等)、子宮過度擴張(雙胎、羊水過多等),都易使宮縮乏力。

其他

服用鎮靜劑,內分泌不協調,臨產時產婦睡眠不佳、進食差,第一產程過早用力等,都可影響宮縮力。

宮縮力受多種因素影響,但隻要把下列幾項內容做好了,宮縮乏力現象就不會出現。

(1)做好孕期保健。根據產前檢查與鑒定,可以初步安排糾正。

(2)正確分娩態度。了解分娩過程,克服恐懼心理,精神不緊張,大腦才能正確支配子宮收縮。

(3)產程中要安排好日常生活。臨產後仍要按時吃飯、喝水、大小便和睡眠。宮縮時體力消耗大,應及時補充能量,隻有這樣做才能勝任分娩這一重體力勞動。

(4)產程中產婦要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按照醫護人員的要求去做是有益無害的。醫護人員要嚴密觀察、正確處理產程,每一步驟和操作都要仔細、認真無誤,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28.足月胎兒未入盆的情況

在妊娠最後一個月,初孕婦的胎兒頭部應進入孕婦骨盆銜接固定而不浮動。但有少數初孕婦至妊娠足月時,胎頭仍未進入骨盆而浮動於恥骨聯合之上,造成頭浮。原因有下列3種:

(1)部分孕婦是由於胎頭與骨盆不相稱,即由於孕婦骨盆入口狹窄,致使正常大小的胎頭不能進入骨盆。

(2)胎兒過大或有胎位異常(如前置胎盤)。

(3)羊水過多、胎兒畸形(如腦積水)。

檢查為頭浮的孕婦應首先了解骨盆及胎兒情況是否正常,臨產時由於宮縮擠壓胎頭逐漸變形而入盆,多數可自陰道順利分娩。若檢查為頭浮是難以糾正的病理因素,應提前住院,並做好手術產準備,孕晚期仍頭浮的孕婦要注意由於胎頭未入,使胎頭與骨盆之間存在空隙,如果發生胎膜早破,極易出現臍帶脫垂,使胎兒發生意外。

孕婦一旦發現陰道有水流出應臥床,應抬高臀部,立即送往醫院。

29.掌握臨產的標誌

臨產的標誌

孕婦經過10月懷胎,在臨近分娩時,都會出現許多預產現象,這些現象的標誌是什麼呢?

(1)有節律的腹痛。此為子宮陣發性收縮所致。

(2)“見紅”。即子宮內口的胎膜與子宮壁開始分離,流出少量的鮮血。

(3)“破水”。即胎兒下降,先為頭部把胎膜頂破,流出羊水。

臨產的征兆

臨產分娩前都有先兆。一般有以下幾點:

(1)子宮底下降。一般初產婦在臨產前2周左右,開始感覺上腹部輕鬆,呼吸舒暢,食量增加,同時還會出現腰酸腿疼,伴有下墜感,尿頻、走路不便等臨產先兆。

(2)子宮規律性收縮。臨產開始,子宮規律性收縮,最初5~6分鍾一次,以後間隔時間逐漸縮短,持續時間逐漸延長,宮縮強度逐漸增加。子宮有規律的收縮,是由於在大量雌激素的影響下,且抑製子宮收縮的孕激素不再分泌,子宮肌肉便一陣一陣地加緊收縮。這種有規律的子宮收縮,稱為陣縮,是分娩開始的標誌,通常稱為臨產。隨著子宮的收縮,子宮口逐漸擴張,孕婦有想解大便的感覺。

(3)陰道有少量血性黏液流出。子宮收縮到一定程度,陰道會出現少量血性黏液,即“見紅”。它是由於子宮口開大,胎膜和子宮壁分離,使小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多數初產婦在見紅24小時左右就會自然臨產。

(4)陰道流出羊水。由於子宮強有力的收縮,子宮腔內的壓力逐漸增加,子宮口開大,胎頭下降,引起胎膜破裂,從孕婦陰道流出羊水,俗稱“破水”,這時胎兒很快就要出生了。

正式臨產的現象

分娩的開始即為臨產。一般情況下,初產婦宮口開全分娩的時間為14~18小時,而經產婦隻用10小時便可完成此過程。臨產的主要標誌是子宮出現陣縮。所謂陣縮有以下特點。

(1)規律的子宮收縮。兩次子宮收縮間隔10分鍾左右,持續至少30秒並有一定的強度,子宮收縮時手壓腹部無凹陷。

(2)子宮收縮使子宮頸管消失,子宮頸口逐漸擴張開。隨子宮收縮的強度,胎兒頭也下降。

(3)子宮收縮有進展。在規律的子宮收縮開始後,子宮收縮間隔時間變短,持續時間延長,但在1分鍾內。

初產婦如出現上述症狀,須立即住院待產。

清潔衛生

需換穿醫院的衣褲,以防交叉感染;需剃去陰毛,以保證會陰清潔;需灌腸,以刺激宮縮,加速產程進展,並避免分娩時糞便汙染而引起產後感染。

排尿

膀胱位於子宮前麵,如果膀胱膨脹可影響胎兒先露下降及子宮收縮。因此,在臨產後每隔2~3小時應解小便一次。

行動與休息

如果胎膜未破,宮縮不強,可起床活動;倘胎膜早破,必須絕對臥床休息,否則可能並發臍帶脫垂,危及胎兒生命;為了保存精力,在宮縮間隙,必須抓緊時間休息;宮縮時應保持安靜,切忌煩躁不安、呻吟喊叫,以免額外消耗精力。

臨產的禁忌

臨產分娩對一個孕婦來說,即重大又難忘,10月以來的辛苦和企盼就要有個結果了。那麼,在這最後一搏的時刻,孕婦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一般說來,為了保證胎兒的順利產出,孕婦必須做到5忌:

忌怕

有不少女性由於對分娩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認識,所以對之有很強的恐懼感,分娩日期越近,恐懼感也就越強。其實,這種恐懼感是多餘的。現代醫學發展到了今天,分娩已經算不上是任何危險的事情了,即使是施行助產或剖腹產手術,成功率也幾乎是100%。所以,無端的恐懼隻會使自己背上沉重的負擔,給分娩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點一定要切忌。

忌急

分娩是一個有其自身規律的事情,有時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有不少孕婦在分娩上屬於“急性子”,還未到預產期便開始焦慮不安,擔心孩子會出世,她們很早就來到醫院,向醫生不斷詢問,著急萬分,這同樣也是多餘的。要知道,胎兒在預產期提前10天或錯後10天出生,都屬於正常現象。孕婦再急,也毫無作用,所以要切忌急。

忌粗

也有部分孕婦在分娩期來臨時過於粗心,總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更有甚者,明明分娩在即,卻還是不加注意,乘船乘車,顛簸旅行。常常在途中半道,意外分娩,嚴重地威脅了母子的生命。這種態度必須禁忌。

忌累

孕婦產期來臨時,切忌做大幅度動作或長時間從事體力勞動,一定要吃好睡好,養精蓄銳,為分娩的順利進行做好充分準備。

忌憂

孕婦臨產分娩時的精神心理狀態是決定分娩是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時千萬不要過於擔心。別去思考生活、工作上的困難和其他一切不愉快的事情,要保持心情的輕鬆愉快,全身心地迎接分娩。

臨產注意活動

有些孕婦,稍微有些腹部墜脹感就趕緊臥床,不敢有一絲亂動,這未免有些小題大做。

其實,初產婦宮口開大4厘米以下,經產婦宮口開大2厘米左右,均可下地活動。適當的活動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化,增進食量,為分娩宮縮提供能源,對產程的進展有積極意義。

還有些孕婦則認為“越活動生得越快”。於是,在臨產後就下地一直不停地走。最後,精疲力盡,腿累得又腫又硬。這種過激的做法也不可取。生孩子的快慢,絕不取決於走多少路。關鍵是迫使胎兒出來的宮縮力的強弱。過度地走動與勞累,耗盡能源,不但不能促進分娩,相反,由於精力耗竭,還可導致滯產。尤其在初產婦宮口開全,或經產婦宮口開大4厘米以上,仍在地下走動者,有將胎兒生出墜地摔傷,引起臍帶斷裂及子宮內翻意外的可能。

所以說,臨產前這兩種極端做法均是不可取的,要區別不同情況及產程進展階段,動靜結合,既要充分休息,又要適度活動。但當產婦有下述情況時應臥床:

(1)合並風濕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肺原性心髒病、高血壓性心髒病、心內膜炎及心力衰竭;

(2)體溫超過38℃,風濕病活動期;

(3)產前出血,陰道出血多於月經量;

(4)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或有頭痛、頭暈、眼花、胸悶、氣短等抽風(子癇)先兆症狀;

(5)胎位不正,橫位、臀位,或頭位臨產後兒頭高浮;

(6)重度浮腫、下肢靜脈炎;

(7)早破水,以防站立時臍帶順羊水流出——臍帶脫垂;

(8)胎兒宮內窘迫,胎心增快、減慢、變弱,或羊水內混有胎便。

產婦臥床要注意采取左側臥。若取仰臥位,則由於子宮壓迫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回心血量減少,胎盤灌流血量降低,導致宮內胎兒缺血、缺氧。臨床觀察發現,產婦仰臥位時,血壓可有一定程度升高,臨產期間仰臥位,每次宮縮持續時間縮短,宮縮間歇期也縮短,因此,不利於宮口開大及宮縮期間的休息。而側臥位,則無仰臥位的弊端,且可糾正右旋的子宮,改善胎盤供血以及宮內胎兒供血、供氧。側臥位時,每次子宮收縮持續時間延長,這樣,對宮口的擴張有重要意義,宮縮間歇期的延長可使孕婦的體力及時得到恢複。

30.了解畫妊娠圖的知識

畫妊娠圖不僅可以了解孕婦在各個孕周的宮高、腹圍、體重的變化,還可分析胎兒宮內發育及孕婦體重增長、體液瀦留的情況。

妊娠圖樣式很多,主要項目以孕周為橫坐標,從20周起到40周,以宮底高度、體重、腹圍為縱坐標,先提供各孕周的正常標準曲線上限為第90百分位數,下限為第10百分位數,中間為第50百分位數,將測得各孕周的數值填在相當孕周的欄目中,按孕周進展連成曲線。在圖的下方可加設日期、胎位、胎心、先露是否固定、血壓、浮腫、尿蛋白、B超等項目,這樣就概括了產前檢查的內容,看起來簡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