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3)

一是對自我形象的懷疑。

這類人對自己的形象極不滿意,表現為對自己身體條件的苛刻要求,他們不能夠在心中為自己認同一個合適的自我形象。由於懷疑自我形象而喪失機會的例子也是存在的:

以前有個學生,成績相當優秀。可惜就是臉上有一塊胎記,這件事讓他非常自卑。後來,全市有名的重點中學給了這所學校兩個報考名額。本來理所當然應該有他一個的。可他看見通知書上要求“五官端正”,便不敢去報考。有同學去勸他時,他居然大吼:“你想讓我去那中學現醜嗎?那兒全是些頂尖人物呀!”同學隻好閉口,結果別人去考,則幸運地考取了。

後來他很後悔。他上的中學升大學率不超過10%,教學水平很差。但機會一去不回,過於貶低、懷疑自己的形象也是要吃苦的。

二是莫明的擔憂。

這類人對自己缺乏信心,老是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暴露自己的弱點,從而招來傷害。因為不願去積極的解除弱點,自願被弱點束縛起來。這種人生活沒樂趣,他們神經永遠緊崩,處處害怕流露出自己的弱點讓人恥笑,做起什麼事來也束手束腳,就算看見機會也不敢利用,因為害怕在機會附帶的困難中暴露自己的不足。

三是無法忍受別人的批評。

這類人為了避免遭到別人的指責,老是想討好人。努力塑造一個完美的自己,他們是活給別人看的,內心非常苦悶,總覺得別人不了解自己。

有一個法律係的學生,勤奮好學,積極向上,又是係裏的幹部,又是學生黨員,同時又是許多社團的重要成員。每天就見他忙東忙西的,看見他的人都說他很優秀。可他私下同朋友閑聊時卻說很痛苦,覺得活得沒多大勁。

他曾喜歡一個同班女生,那女生也對他有點感覺。但寢室裏兄弟吹牛時,有一個室友宣稱喜歡那女生,其他室友都一擁而上,為那個室友出謀劃策,打氣加油。他隻有在旁邊微笑,心裏別提多苦了。他不是那種能說出心裏事與別人競爭的人,形象第一,完美萬歲!結果當然是他最不願的情形:那兩人好上了。

“想想我是為什麼活的?那種機會也不要。那女生明明對我有意思。”他是一個好學生,從沒有一點毛病讓人抓住。但他過的生活讓人望而止步,失去的東西太多了。

四是過分緊張與忙碌。

這類人老是無法放鬆自己,手頭無論有多少事,總試圖一下子解決問題。問題不解決,他們睡不著覺。實際上,從任何角度講,一個壓力過大的人是難以維持客觀態度,從而看清機會或找到問題解決方法的。因為他過於專注自己的壓力,感到不堪重負,各種事情都展不開手腳。總覺得時間不夠,要求太多等等,結果又陷入消極心態。

消極心態必然導致挫折。曆年高考中都有原來成績很不錯的學生由於壓力太重而失常的事。如果他們能正確承擔應該而必要的責任,把無謂的責任拋開,就不會出現失常行為了。

五是期望過得更快活。

這類人總不能享受現在,總是認為有比此刻更完美的生活。他們期盼著奇跡來突然推動自己的生活。這種人就好比前麵所說的不懂得眼前的珍貴,隻會看遠方風景的那類人,不紮紮實實地以現在為基點出發,成功與機會永遠不會光顧他們。

除了行為與心理上的弱點外,性格弱點也極其可怕,而且對人能不能抓住機會影響很大。

個性對於能不能抓住成功契機是很重要的。反過來說,性格上的缺點會影響一個人抓住機會的機率。

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學來的。你不可能聽見誰評論一個初生嬰兒的性格。所以無論是優良性格還是缺陷性格都是後天形成的。

大凡性格優良者一般都會成功。這裏所說的性格優良者並不是指單純的善良溫和,而是指性格中充滿積極光明的一麵。他們不會被動地等待事情發生或機會出現,他們主動尋找機會;他們不浪費時間,甚至創造機會,做出成功之舉。但性格上有缺點者人生或許恰恰相反。識惡才能避惡,下麵舉出8種具體的性格惡症,他們是性格的最大敵人。關鍵是它們像螃蟹一般橫行,常會在你人生路上攔腰殺出,破壞你的種種機會。所以你要認清並消滅它們。

第一,善於欺騙自己的性格:一個善於欺騙自己的人不能誠實地和其他人合作成功,欺騙自己無疑也會欺騙他人。這樣一來,從其他人處得到機會,獲幫助的就近乎不可能了。

欺騙自己的人總是沉醉在幻覺中。可怕的是他們以幻覺來代替生活,而又振振有辭地為自己辯護。幻覺很容易與夢想混淆,必須有效地區別它們。幻覺所依賴的必然是跳出關鍵環節的偷懶作風,它不切實際。自欺的人的心態常常是自信過剩。你想,一個滿口胡話又自傲自大的人,會有人想與他合作,給他機會嗎?

第二,不求付出隻講收獲的懶人性格。有很多人,老是希望不做任何努力就有成功機會出現。他們常會抱怨世道不公,“唉,我父母怎麼就沒錢呢,”“如果撿到100萬的話”,種種不負責任的想法是他們精神的麻醉劑。與這些甘美的麻醉劑比起來,伴隨著不可知性與種種困難的機會就顯得太過苦澀了。

第三,具有無恥性格的人。沒有羞恥的人主要表現在追求感官享受上。莫德林教堂前曾有個極端分子宣稱:如果亞當與夏娃不吃智慧果就好了,讓人有了羞恥心,人類的生活顯得不自然與壓抑了。後來據調查,此人的日常行為表現出他是一個真正的無恥之徒。

無恥的人絕對沒有良心。他們總是問:“你給我多少好處?”看見這種人,機會自個兒都會跑得遠遠的。無恥的人總想拿自己的一分價值去換得百份的收獲。他們希望命運女神向他們獻媚,但這種不正常性格反而讓他們麵對機會計較太多,既想少付出,又想多獲得,機會可不會等他們。

第四,極端冷酷的性格。性格冷酷到一定程度就會喪失人性。而一旦喪失人性就會成為可怕的偏執狂。阿道夫·希特勒便是其中的代表。本來他的政治才能、軍事指揮力相當不錯,但當德軍節節獲勝時,他的性格發生了扭曲。自認德意誌民族是優秀民族的他下令消滅猶太人為首的其它所謂劣等民族。而實際上當時正確的戰略與政略應該是撫慰民眾,培植親德力量,一味地屠殺隻是土匪強盜的行為,跟一個想統治世界的人的心胸戰略相差太遠。極端冷酷,喪失人性的希特勒也喪失了至少統一歐洲的機會。

第五,不講原則,隻求方便的性格弱點。這種人同樣會無親無友,是沒有原則立場的牆頭草,就算風光一時,也不會長久。孔子在2600多年前便已說過“人無信不立”。沒有原則,朝令夕改的人不會有人給你機會。在周圍懷疑的目光下,這種人還想抓住機會一步登天無疑是癡人說夢。

第六,無視道德的個性。個性必須建立在道德基礎上。道德情感對於成功的個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忽略或根本無視道德基礎,勢必造成一個自私自利的零散社會。人人為己的社會就會散架。大廈將傾的話,作為社會的個人又豈會幸免。這時候更談不上機會不機會的事了。

第七,厭惡奉獻。這種惡性與坐享其成是交相輝映的。但厭惡奉獻更勝一籌,它表明任何利他行為都是不可能的。厭惡奉獻者同樣有一顆冷酷的心。但他忘記了社會是一個環狀或網狀的係統,要想良好循環,必須相互交流才行。厭惡奉獻的人很難從別人處得到奉獻與機會。個人如果厭惡奉獻,是無力完備一個成功個性的,生活也不會給他以任何回報。

有這樣一位同學,他是個絕對的完美主義者,做什麼都力求最好。但這種完美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外泄,他從來不幫任何人的忙,哪怕舉手之勞,當然他也從來都不有求於人。他就好像是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人。漸漸地,大家都淡忘了他。有一次,他請假去看病。正在他不在的那段時間裏,一年難得見兩次的班主任跑來宣布學校要選拔去香港考察的代表,然後把具體工作交待給班委就走了。他回來後,也沒有人對他說。倒不是大家故意敵視他,而是根本沒有誰有告訴他的念頭。當報名完了,選拔賽的通知貼出來後。他才知道。這事他很不平,甚至把父母都叫到學校來爭論。但一切都晚了,這種機會因為他的厭惡奉獻、自私自利的性格而毀了。

第八,貪得無厭的性格。貪婪有時會成為一種動力,但大多時候卻會因為這種動力帶有強大的負麵因素而失控。一顆貪婪的心通常也是一顆扭曲的心,不能客觀地觀察分析事物,當機會來到時,這種人不是過於專注於機會中的利益,看不到困難就是想獨占機會,排擠他人。最終結果都是喪失機會。

以上8種性格與個性上的缺點並不是代表8種人。這些負麵的東西往往是相通的,就好比坐享其成的人必然會厭惡奉獻,多少也會有點貪婪。而過於貪得無厭的人往往無視道德、對他人非常冷酷。所以一個人想要能冷靜地觀察事物,抓住機會就要避免跌入這8種性格陷井中的任何一個,否則會越陷越深。

弱點是可怕的,是客觀存在的。自信自滿的人忽略它,自卑自憐的人誇大它。但大部分弱點卻是後天形成的,為什麼不能在後天克服它們呢?就算是先天上的弱點,也不是不能克服。實際上如果處理得當,你不但能消除弱點帶來的負麵影響,甚至還能利用弱點得利成長。

當然,在克服個人弱點的過程當中,總是有苦有樂。苦的是,你的弱點可能不會就此完全消失。比如一個對失敗感到不安定,對別人的憤怒抱著恐懼的人,不可能奇跡似地一夜之間去除他的恐懼感。人從壓力下解脫出來之後,會有一種“再回去” 的自然傾向。在你焦躁、忙碌。疲乏無力之時。那些你認為已經消失的壞習慣,可能會乘勢而來。

相反的,樂的是你可以借著發現、掌握你的弱點,使自己不再那麼自動地打擊自己,讓自己比較容易克服弱點。實際上,自己的心理狀態對克服弱點有關鍵作用。

比如一個人長得挺胖,加上心理負擔重,一見人就搶先說“哈,真沒辦法,又長胖了,找不到老婆了”。這種自我打擊,自我解嘲的話一說出來。就算別人無意關注你有多胖也會被迫想到這方麵上去。然後呢,也許雙方會陷入窘迫的處境。對方隻有幹澀地笑幾聲:“哪裏,哪裏,心寬體胖嘛!”或“你很福態嘛!”總之,久而久之,對方可能對你敬而遠之。

這樣,這個胖子不但先天弱點大暴露,而且由於自己的自卑情緒導致人際關係不佳。他的問題不在於自己有多胖,而在於對自己多胖的態度。執念於自己弱點上的人,往往看不見自己的其它優點,容易有挫折感,容易沮喪,一碰見什麼事自然而然地想到弱點,然後退縮。這樣的狀況下是不可能抓住什麼機會的。

當然,不執念於自己的弱點,並不代表忽視它。你的弱點是一個重要的預警訊號,提早警告你必須對你自己、你的工作、你的人際關係中的某些事情加以注意。當你麵對自己的弱點時,你不會再感到氣憤、不會再有挫折感;相反的,你能夠問自己:“我能從這種情況中學到什麼?”“我如何才能把這種明顯的弱點,轉化成另一種力量,使我更明智、更有愛心,更幸福。”

一般來說,成長的路線並不是直線進行的,它會以螺旋狀的方式逐漸上升。也就是說,我們總是有進有退。但隻要找到並克服退步的原因,就總能讓進比退更多。每次當你的弱點凸現之時,或是你成長路線岔開的時候,不要因此而沮喪,這時候你最需要的是信任自己,不要苛責自己,你要在曆經考驗中讓自己克服弱點,全麵成長。

為了擺脫弱點,你可能要拋棄很多東西。過去,你可能會自憐自哀,你給自己施加壓力,讓自己成為某個和你完全不同的人;你把怕別人無法接受的部分隱藏起來;你擔心別人對你有什麼看法——這些,你必須全部拋棄。一個背負著這麼多負擔的人不可能冷靜客觀地去洞察機會,抓住機會。他幾乎所有的心力都放在了與自己的弱點作精神搏鬥上了。他必須原諒自己的弱點,也要用同樣的態度去體諒別人。同時,你要學會接受自己身上讓自己最感無法忍受的部分。你要成長到能夠看清實際中的你,不要一味地理想中的你拿來壓迫實際中的你。

你可能會說:管這麼多幹嘛?這輩子不完全發揮潛力也無所謂,如果你有勇氣承認自己的弱點,並用客觀平常的心來對待,你就會突破弱點的負作用。是要不要克服全在你自己。但目前與未來,你的人際關係,你的活力,你的機遇,恐怕會遭到弱點的扼殺。要默默承受弱點?還是自我完善?你自己決定,但克服弱點,絕對會為你帶來順心而長久的人生,會助你更好地抓住機會,毋容置疑。樹立創造機會的態度

要做一名思維敏捷,能抓住有利環境為自己創造機會的人,必須培養以下性格特質:

積極進取:做事采取主動,走在別人的前頭;凡事多出一分力,多走一步;令事情發生,而不是等待事情發生;嚐試一切方法,去把工作做到最妥善。

樂觀:多往好處想,懂得激勵自己;不被困難嚇倒,反而在困難、挫折中尋找機會,化弱點為優點;深信艱辛日子終會度過,前途將會更璨燦。

成就感:確立事業方向,製訂目標,然後全力以赴,力求達到目標,爭取成功。這是一種“我做得到”的自豪感。

自信:相信自己隻要拚搏苦幹,便能夠應付困難,完成任務;相信隻要自己肯苦幹,環境就會改善,對自己有利。

態度開放;不隨便或胡亂排斥新思想、新作風,相反,能夠廣泛吸收新知識,容忍不同意見、風格,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創新:有目標地求變,求新;承認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敢於改善;並不胡亂排斥新東西,且敢於嚐試新方法。改變方向,尋求更有效的做事方法。

冒險:在苦幹、探索階段,能夠忍受種種不確定的因素,經過周密的形勢分析,自信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即將出現,於是不管路上有多大障礙也勇往直前。

觸覺敏銳:善於辨察事物的細微變化,警覺力強,對各種訊號,征兆敏感;隨時預備接收不同訊號,並能立即予以歸類分析。

積極等待:付出了必須付出的努力之後,耐心地注視事態發展。在等待期間,內心盤算下一個步驟。····困難麵前更要果斷行動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將不介意和漠不關心混為一談。事實上,這兩者是全然不同的。漠不關心指的是冷漠:“我一點也不在乎。它跟我無關。”相反的,不介意卻意味著:“我會盡一切可能,我會抱著希望,我會努力並集中精神,我會盡全力去追求成功。但是,如果我沒有成功,也無所謂。”

太計較後果,太介意,耗損許多精力,不隻是努力期間如此,在奮鬥後如果你失敗了,或失望了,或處理不當,通常也是如此。

但是,不介意創造了心情上的自在。它意味著緊緊抓住,卻輕輕放開。它暗示著,全力以赴,真正在乎,但同時也願意完全不計較後果。

介意創造出恐懼,擋住了你的去路:萬一我輸了怎麼辦?萬一這筆交易沒有達成怎麼辦?萬一我被拒絕了?萬—……你認為一切都必須按照你想要的方式發展,沒有任何變通的想法,將給你造成莫大的壓力。

從另一方麵說來,不介意卻像魔術一樣奏效。它容許你在努力中得到樂趣,享受過程。它給了你所需要的信心,幫助你做到了你所做的任何事。它將壓力拿掉,不論結果如何,你都贏了。無憂無慮的舉動幫助你把焦點放在目的上,它幫助你不要擋住自己的路。你的內心很清楚,即使結果與期望不合,也無所謂。你不會有事,你會學到經驗,下次你將會做得更好。這種接納態度幫助你在你的道路上走向下一步。你不但不會因為失望或懊悔而感到失落或動彈不得,反而可以信心十足、充滿樂趣地向前走。

老早就想做一些事情,可就是盤桓許久,遲遲下不了決心去做。

別再猶豫了,如果想做的事情是符合法律和道德規範的,既不會傷害別人,自己又不會有什麼損失,何必顧慮那麼多呢?

你說,這麼做太鹵莽了,所以不敢輕易嚐試。不會吧?誰人沒有童心、誰人沒有雅量?在你看來太過突冗的事,別人可能也很想做,隻是沒勇氣嚐試而已,現在你狠狠地做了,他們還可能為你鼓掌喝彩呢!再說,既然未對他造成任何不便,對方怎麼會容不下? 想不想坐熱氣球上天空玩玩?騎著越野車橫過無垠的沙漠?到夢想已久的歐洲來趟藝術之旅?你很想,真的很想,簡直想瘋了。

可是理智總是告訴我們。為了這個想了好久卻不敢實現的夢想花這麼多錢太劃不來了。誰說的!為什麼不借點錢痛快地玩一趟? 說不定當你在償還貸款時,這些美好的回憶會讓你覺得花這些時間、金錢是值得的。

也許吧!身邊的人不喜歡你依自己的想法去做,而讓你想試卻不敢動手。那又怎麼樣呢?你是該為別人著想,可是不也該為自個兒多活一些嗎?

每個人都有許許多多的夢想,實現夢想的企圖心也很強;可就是一直都在原地踏步。深入了解之後才發現,她們和配偶、朋友總是不停地規劃:下個月要去哪裏、明年要做什麼,但就是停留在計劃階段而已,一年、二年過去了,也不曉得要到何時才會實現。

請別讓自己變成那樣,現在就放膽去做!做事前要先學會做人

一個人的一生是否成功,其重要因素就在於你是否有自尊自重的觀念,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尊自重,那麼他就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同時也會失去事業上的任何成就。

一個人隻有對自己充分了解,才有希望步入成功的殿堂,所謂對自己充分了解,就是對自己的品格、個性、好惡、能力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有些人看到別人在事業上或者學業上,或者家庭上,或者交際上獲得了成功,就喜歡評價別人所做的事,對別人所做的事指指點點,說三道四。與此同時,他們還嫉妒別人有所成就,在暗地裏窺視別人的一舉一動,然後去模仿別人,照別人的方式方法去做事。結果總是難逃失敗的命運,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剖析自己、改善自己的能力,缺乏成功所需的一切因素。如果一個人能做到真心誠意地做事,在工作中力爭上遊,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發揮自己的優勢,那麼機遇一定會找到他,並帶他走上成功之路。

如果一個人用不正當的方法和手段獲得所謂的成功,那麼他的成功不會停留太久,因為他的成功不會比通過艱苦努力而獲得的真正成功更讓人滿意。如果一個人的事業與成功讓他周圍的人苦不堪言,沒有人為他祝賀成功,沒有人與他分享成功的喜悅,那麼即使成功了他也不會感到任何快樂和歡欣,反而會感覺身體和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壓力,令他感到所付出的代價太沉重了。

如果一個人喜歡裝腔作勢,帶著麵具做人,那麼當他的麵具最終被揭開時,他原來的春風得意、耀武揚威、神氣十足就不知跑到哪裏去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羞愧難當、無地自容,無顏再立足於社會了。

實事求是是一個人信譽、勇氣和才能得以發揮的可靠基礎,無論你從事高尚的事業還是平凡的事業,無論你的職位重要還是普通,都要堅持這種做法,隻有這樣,你成功的籌碼才會更多。

真正的成功是指一個人的人品、學識、才能上升到對社會、對人類進步有益的高度,並非一定要建立什麼豐功偉績,或者一定要擁有巨額財富,或者一定要使自己的威名風靡世界、譽滿全球,或者一定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應該銘記:成功既非黃金堆砌而成,也非震動世界的威名堆砌而成,而是順應自然的趨勢,恪守自己的職責和本分。那些不守本分、褻瀆職責、爭名逐利的人必定會遠離成功的大路,最終走入失敗的深淵。●創大業須先幹小事創大業須先幹小事確立專一的目標

“當你正為你的孩子該讀哪本書而苦惱的時候,也許別的孩子已讀完了兩本書。”約翰遜博士說。

法國聖女貞德具有果斷堅定的個性,當她發現有該解決的問題時,就馬上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把問題拖延,或者猶猶豫豫不作決定,幹就是幹,不幹就是不幹,雷厲風行,從不拖泥帶水。在法國王位繼承發生混亂時,貞德果斷做出決定——推薦查理七世為合法王位繼承人,隨後她又堅定地通過戰爭擊敗了英國人,最終成功地把查理七世推上了王位。

哥倫布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二個:一個是他有著清晰的奮鬥目標;二是有為著這個奮鬥目標而勇往直前、排除萬難的決心。哥倫布正是由於有著明確的目標和堅強的決心,才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可社會中,卻偏偏有許許多多生活沒目標的年輕人,他們一天天無所事事、東竄西逛、隨波逐流,他們從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也缺乏勇往直前的決心。他們隻不過是寄生在父母、社會上的寄生蟲。生活中隻有確定了明確的奮鬥目標,我們的才能才有了發揮的機會和場所。猶如一箱各種各樣的工具,如不把它們用到能用到它們的地方,那這些工具就沒有機會發揮它們各自的作用。另外,假如生命中沒有一個為之可以奮鬥的目標,那人生就會失去許多光彩,個人的價值和幸福感,也就無從談起。

生活中還有另一種現象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在沒有任何目標之前,不要貿然出擊,這樣做的後果就如同沒確定雕像輪廓之前,就拿起工具在大理石上隨便地雕刻幾下,這樣很有可能會破壞整個雕像。不要以為漫無目的、隨心所欲地工作終有一天會完成些什麼,因為一堆殘缺不全的無用東西,遠不如當初完整無缺的原料更有利用價值。

如果一個人生活沒有前進的方向或迷失了方向,再貿然行事,那麼他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可能性就相當低,或者說根本沒機會。他生命的航船不可能揚帆遠航,沒有人相信他能有所作為,能成就偉業,他真的猶如一艘失去航標的小舟,東航一下,西航一下,有可能還會被海風吹回海岸,擱淺在沙灘;還有可能在原地打轉;更可怕的是,有可能觸上暗礁,碰個頭破血流乃至粉身碎骨。

即使最有天份的天才,也容易被思前想後、顧慮重重、前怕狼後怕虎的生活態度所毀掉。在英國殖民者肆虐猖狂的重壓下,美國殖民地要想獲得得獨立真的是困難重重,但最最重要的是美國那些開國元勳們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來的信心和決心,《獨立宣言》由此誕生,從而美國人才有了今天的自由。

有許許多多難以計數的船隻擱淺在岩石或暗礁上,這些船雖然大多裝備良好,但就是無法再揚帆遠航。生活中某些人的生命之船也擱淺在形形色色的暗礁上,它們之所以擱淺有著許多自身的原因:或者他們無力航出某個漩渦;或者受意想不到的暗流所帶,進入湍急水流中而無法航出;或者根本就為水所困而無能為力。

缺乏果斷堅定個性的人就像一輪受風控製的風車,隨風向的改變而改變。在外界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誘惑及輿論的重壓下,意誌薄弱之人往往無法說出“不”,也不敢說“不”,一個人具有堅韌、果斷的非凡意誌力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所有的清閑和安逸他都不放在眼裏;所有的反對和挾擊也無法動搖他堅韌的心。他體內湧動著不可抑製的去行動的力量,他深信自己有能力辦成任何自己想辦的事。一切形式的“如果”或“但是”在他麵前都不足慮,他有的隻是滿腔行動的熱情和深信不疑的決心。他也知道前進的路充滿荊棘和陷阱,稍不留神就會被刺得遍體鱗傷,但他不畏懼,他敢於去做,而且一旦條件成熟,他會馬上行動起來。他更不會為歡笑和柔情所阻擋,也不會被輕蔑和嘲笑所嚇退。

威廉·皮特在果敢、堅定、目標專一方麵可以說是個傑出代表。從小他就在父親的教導下立誌將來一定做個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從此,他就在這個目標的引導下,腳踏實地、鍥而不舍地朝一個個目標前進。他從不分心去留意與目標無關的事物,也從不與那些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為伍。他腦中隻響著一個聲音——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有影響的政治家,年僅22歲,他就成了國會中的一員;23歲,就眾望所歸當上了財政大臣;25歲,又登上了英國首相的寶座。

我們從這位傑出的政治家身上,可看到一種驚人的力量,他為了一生中最大的抱負,也是惟一的抱負——當一名有影響力的政治家,而傾注了全部的精力、才能和堅韌的意誌力,拋棄了外界有礙這一目標實現的所有欲望和誘惑。

實際上,皮特早期就接受了朝著一個確定方向的專項訓練,這項訓練有著巨大的實用價值。皮特大學畢業後,就毅然朝著自己的偉大抱負堅定前進,而沒有像別人在確定自己該從事何種職業而猶豫不決。

還是他的對手對他的評價比較直接:“這個人始終在翱翔,既不冒進,也不退縮。”

威廉·馬修斯博士說:“絕大多數人在製定計劃時都有個通病,那就是計劃過於寬泛,這就使很多人本來完全可以在某一職位或某一項領域作出一番成績的,最終卻平庸一生。這些人雖然製訂了計劃,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清楚他們到底要做什麼,或自己能夠在哪些領域有所作為。”

如果一個人做事之前習慣於把所有可能發生的事考慮得麵麵俱到,再假如這個人不果敢、意誌力薄弱,那麼這個人不論他有多好的天份和才能,最終也將碌碌無為。因為習慣於把問題考慮得周全細密的人,做起事來也一定會拖泥帶水、猶猶豫豫,再加上缺乏果斷的決斷力,必然導致他處理問題時,既舍不得這一麵,也舍不得那一麵,但是兩麵確實又不可能兼得,隻能舍一麵留一麵,這樣下去必然錯過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即使他及時地做出了決斷,但如做不到毅然、堅定不移、毫不猶豫地朝目標前進,他仍然距離成功有一步之遙,這就注定了他的失敗。成功在於精通一件事情

在倫敦,一個在許多領域工作過且表現平平的人寫下過這樣的話:我搬運過貨物,記錄過信息,製作過地毯,還寫過詩。這讓人想起了巴黎的科納德先生,他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懂點會計業,通一點植物學,而且會炸薯條。

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區別在於一個人做了多少有意義的工作,而不在於他做了多少工作。在失敗者當中,有許多人所付出的努力本來足以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他們的含辛茹苦就像邊建設邊破壞一樣,最後仍然是支離破碎,成功無望。他們沒有適應環境,沒有把小的失敗轉化為大的成功契機,沒有把自己的工作成果轉化為潛在的機會。他的能力可謂足夠,時間可謂充足,這些都是成功的經緯線條,但是,他們用力推來移去的卻是個空無一物的紡織機,沒有一條絲線真正地掛在生活之網上。

如果你問一個人,他的生活目標和理想是什麼,他可能會回答說:“我至今仍未找到自己適合做什麼,但是,我確信成功的關鍵是勤奮,我決心一生勤勤懇懇地努力工作,我想,生活會給我回報的。”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聰明人為了發現金礦或銀礦會把整個地球翻個遍嗎?要知道,總是沒有方向地四下張望的人,到頭來隻會一無所獲。如果我們沒有明確而具體的奮鬥目標,那麼我們最終獲得的也不會是明確而具體的成果。隻有方向明確並全力以赴,我們才會有所收獲。落在鮮花上的昆蟲不隻一種,蜜蜂隻是其中之一,但是,它是惟一從花朵上采到蜜的昆蟲。我們年輕時代積累和學習了多少知識並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將來的生活是否有明確的定位。如果定位不明確,那麼知識本身就不能與客觀環境進行很好的結合,在我們的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它也就不能成為有利的資本和基礎。

伊麗莎白·沃德曾經說:“一個人如果具有明確的目標,那麼他的生活會變得充實而具有意義,他的聲音、表情、行動和衣著都會讓人刮目相看。在大街上,我想我一眼就能認出那些忙碌充實、自食其力的婦女。她們身上所煥發出的強烈的自尊自信的意識,不是精美的絲質女帽可以證明的,也不是破舊的駝毛大衣所能掩蓋的,甚至病弱的身體也不能奪走因此而帶來的熠熠光彩。”

卡萊爾說:“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如果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個目標上,也會獲得卓越的成就;而最強大的生命,如果精力分散,最後也將一敗塗地。水滴石穿的道理再清楚不過了,湍急的河流一路奔湧,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一位睿智的牧師頗有感觸地說:“兒時的我總認為雷可以殺死人,但是,長大以後我才知道可以殺死人的是閃電。因此,我下定決心不要使自己成為虛張聲勢的雷,而要成為威力無比的閃電。”

如果一個人精通種蘿卜的技術,並且花了所有的心血來精心培育最好的蘿卜,那麼他就是“蘿卜學”的宗師,並將得到人們的認可。因此精通一件事情的人,在這件事情上可以比其他任何人都做得出色。

被攔腰截斷的蚯蚓,前麵一部分向前爬,後麵一部分向後爬,許多目標遊移不定的人正如蚯蚓一樣。這種見異思遷、搖擺不定的人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在寒冷的冬天,如果把陽光聚焦在一點,仍然可以輕而易舉地燃起一團火焰。如果把一顆子彈扔出去,它穿不透一頂帳篷,但如果把它射出去,它可以穿透橡木板,如果再給它加上足夠的力,這顆子彈便可以從4個人身上穿過去。因此,如果一個人集中所有的精力和心誌去堅持不懈地追求一種值得追求的事業,那麼他的努力絕不可能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