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這個故事畢竟並不十分驚人。一個家庭買了兩套房間,出租一套房間,自住另一套房間,這是很普通的事情。使人吃驚的是,一個沒有經驗的人隻要弄懂並應用某些成功的原則,他就很容易地得到他所想所要的東西。
每當麵臨一個新的機會,在斟酌得失之間,恐懼便會在你的內心裏悄然出現,阻擾你致勝的決心。這雖然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變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便將慢慢累積擴大,當它爬滿你的心,且進而侵蝕你的骨髓時,就難以救治。如果你正抱持著維持現狀較輕鬆愉快的觀念,即應早日醫治,阻止病菌繼續蔓延,從而將殘留在體內的病原完全根除,以免到頭來後悔不已!
至於消除恐懼的方法,隻有從正麵迎擊,別無他法。因為恐懼一旦被姑息,便會常留在你的身邊,把機會從你身邊逼走。因此,為能獲得機會,就必須先消除恐懼。完成這個步驟,接下來忙不完的工作會迎麵而來,多得使你不得不從中選擇的機會,會讓你沒有時間去考慮害怕的問題。
有時候,機會來得太急,反而使人心生猶豫,不知該不該接受。因此,任何人平時即應養成主動接受挑戰的習慣。若有在眾人麵前表演或發表意見的機會,應盡量掌握,一方麵克服心理障礙,一方麵訓練自己的膽識。
當公司委派你擔任更重要的職位,負責更艱難的職務時,你應毫不猶豫地一肩扛下。如果該職位被分發到離家300公裏的地方,為了它,你必須拋棄妻子、兒女,以及向來熟悉的環境。此時,你應毫不猶豫地答應。
機會的流失往往在反複考慮之間,所以,機會來時,你便應打開大門迎接,以免稍有遲疑使你喪失即將到手的機會。有機會而不去把握,你便永遠不知道在前麵等待你的是什麼樣的好運。
你也許經常說到類似這樣的話:“我要等等看,情況會好轉的。” 這種話表明,你已經陷入了一種生活的惰性。對於有些人來講,這似乎已經成為他們習以為常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們總是明日複明日,因而也就總是碌碌無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許多充滿惰性者,他們甚至不分事情的輕重,一律拖延。例如:
馬克是一位50多歲的人了,結婚也快30年,但他經常抱怨自己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在與谘詢專家的交談中,他表示早已對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不滿。他說:“我們的婚姻一直就不理想,從一開始就是如此。” 醫生問他怎麼不早離婚,而拖延了這麼長時間,他坦率地回答說:“我總是希望情況會逐步好起來。” 可笑的是,他已經“希望”了近30年,而他們的夫妻生活依然很糟糕。
在與谘詢專家的進一步交談中,馬克承認自己在10多年前就患了陽萎症。而他也沒有看過醫生。他開始回避妻子,同時希望這一病症會自然消失。用馬克自己的話說就是;“是當初認為自己身體肯定會好起來的。”
馬克的婚姻生活是現代人生活中的一種典型的惰性方式。他對問題采取回避態度,並為之辯解說:“如果我暫時不采取行動,問題可能會自行消失的。” 但是,馬克發現問題從不會自然消失,它們總是保持原狀。即使事物有時會變化,一般也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沒有外界因素的推動,事物本身(環境、情況、事件以及人)是不會有好轉的。要使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必須做出積極努力。
對於拖延時間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還可以進一步自省,看看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消除這一誤區。要消除這一誤區,並不需要你在精神上作出很大的努力,因為這一誤區與其他誤區不同,這些問題完全是由你自己造成的,絲毫沒有任何文化環境的影響。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不良的習慣——拖延時間,這種現象我們幾乎不時遇見,以至於看見或者發生時都不以為然了。然而,拖延時間卻是一種極其有害於人們日常生活與事業的惡習。魯迅先生說過:“耽誤他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 由此可見,自我拖延時間則無異於慢性自殺。那麼你呢?是否經常拖延時間?如果你同大多數人一樣,就會說:“是的。” 不過,你也許已經討厭自己的這種不良習慣,並希望在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產生的各種憂慮。但是,你總是沒有將自己的願望付諸於切實的行動,其實,你所推遲的許多事情都是你曾經期望盡早完成的,隻是由於某種“原因” 而一拖再拖。有時你甚至每天都要對自己說:“我的確應該做這件事了,不過還是等一段時間再說吧。”
有一位新聞記者將拖延時間的行為生動地喻為“追趕昨天的藝術”,這裏,我們可以在後麵再加半句——“逃避今天的法寶”,這就是拖延時間的作用。有些事情的確是你想做的,絕非別人要你做,然而,盡管你想做,卻總是一拖再拖。你不去做現在可以做的事情,卻下決心要在將來某個時候去做。這樣,你便可以避免馬上采取行動,同時安慰自己說,你並沒有真正放棄決心要做的事情。這種巧妙的思維過程大致如下:“我知道自己必須做這件事,可我真的自己做不好、或者不願做。所以準備以後再做,這樣我也不必說今後不做此事,因而可以心安理得。” 每當你必須完成一項艱苦工作時,你都可以求助於這種站不住腳、卻看似實用的邏輯。
如果你一方麵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麵又說你將做出改變,你的這種聲明沒有任何意義。你不過是缺乏毅力的人,最後將一事無成。
假如你真想克服自己拖延的陋習,那麼,就從現在開始,不再拖延,趕緊列出自己的行動計劃吧。
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種無所謂的耽擱。一個企業家可以因為沒能及時作出關鍵性的決定而遭到失敗。有時候,由於做妻子的懶得及時地洗碗鋪床,也會造成一樁婚姻的瓦解。延誤了看病的時間,會給人的生命帶來無可挽回的影響。拖拖拉拉這個壞習慣不是無傷大局的,它是個能使你的抱負落空、破壞你的幸福、甚至奪去你生命的惡棍。
找出使你備感苦惱的、習慣拖延的一個具體方麵,然後去征服它。突破拖拉作風對你生活某一方麵的束縛,一種得到解脫的成功的感覺將會幫助你的其他方麵去戰勝它。
為自己規定一個期限。但你不要暗地裏規定一個期限,這樣很容易被人忽視。要讓其他人都知道你的期限,並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
不要避重就輕。避重就輕是人的天性,但到頭來隻會導致問題銖積寸累,難上加難。
不要因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對采取行動望而卻步,因為他們害怕自己幹得也許不那麼完美無缺。
讓自己把握眼前的五分鍾,並努力切實地生活。先不要考慮各種長期的計劃,應爭取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鍾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一再推遲可以給你帶來愉快的那些活動。
現在就去做你一直在推遲的事情,如寫封信,實施你的寫作計劃。在采取實際行動之後,你會發現,拖延時間真的毫無必要,因為你很可能會喜歡自己一再拖延的這項工作。在實際工作中,你會逐步打消自己的各種顧慮。
問問自己:“倘若你做了自己一直拖延至今的事情,最糟糕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結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你完全可以積極地去做這件事。認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畏懼心理,你會懂得維持這種心理毫無道理。
給自己安排出固定的時間,如周一晚上10點至10點15分專門做曾被拖延的事情。你會發現隻要在這15分鍾內專心致誌地工作,你往往可以做完許多拖延下來的事情。
要珍愛自己,不要為將要做的事情憂心忡忡。不要因拖延時間而憂慮,要知道,珍愛自己的人是不會在精神上這樣折磨自己的。
認真審視你的現時,找出你目前回避的各種事情,並且從現在起逐步消除自己對真正生活的畏懼心理。拖延時間意味著在現時生活中為將來的事情而憂慮。如果你把將來的事情變成為現實,這種憂慮心理必然會消失。
節食、戒煙、戒酒——從現在開始!你現在就可以放下這本書,馬上做一個俯臥撐,以此開始自己的鍛煉計劃。你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從現在開始!立即采取行動!妨礙你采取行動的完全是你自己,因為你以前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些錯誤選擇。你看,這多麼簡單——隻要去做就行了!
以後當你覺得無聊的時候,積極利用自己的大腦。比如,在單調無聊的會議上主動提出一些問題扭轉沉悶氣氛,或者利用大腦做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作首詩,要不就努力死記一大串數字,以增強自己的記憶力。下決心再不產生厭倦情緒。
當別人對你評頭論足時,問問他:“你以為我現在需要別人評論嗎?” 而當你意識到自己議論別人時,問問你身邊的人,他是否願意聽你的評論;如果他願意聽,可以再問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會有助於你從一個評論家轉變為實幹家。
認真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假設你今生今世還有6個月的時間,你還會做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嗎?如果不會的話,你最好盡快調節自己的生活,現在就去做你最緊迫、最需要做的事情。為什麼?因為相對而言,你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在時間的長河中,30年和6個月是相差不多的。你的全部生命隻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因而在任何方麵拖延時間毫無道理。
鼓起勇氣去幹一兩件你一直回避的事情:一個勇敢的行動可以消除各種恐懼心理。不要再強使自己“幹好”,因為“幹” 本身才是關鍵所在。
晚上睡覺之前,努力排除一切疲勞的感覺。不要以疲勞或疾病為借口拖延任何事情。你會發現,當疲勞或疾病失去其意義時,也就是說當它們不能成為你推遲工作的理由時,導致拖延的因素會“奇跡般地” 消失。
不要再使用“希望”、“但願”、“或許”等詞,因為這些詞會促使你拖延時間。每當你發覺自己的話裏又出現這幾個詞時,就應該改變自己的話。例如,你應該:
將“我希望事情會得到解決” 改為“我要努力解決這件事”;
將“但願我心情會好一些” 改為“我要做些事情,保持心情愉快;
將“或許問題不大”改為“我要保證沒有問題”。
每天都記錄下你所發出的抱怨和議論。做這種記錄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方麵,你可以意識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評論行為,即你是怎樣評論的,評論了多少次,評論的是什麼人、什麼事;另一方麵,做這種記錄是件令人頭疼的事,這也會促使你平時不要再亂作評論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