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升級再造的過程中,資本將扮演重要角色,如華為收購賽門鐵克,通殺軟件、硬件;收購英國集成光電,保持在光纖通信技術的領先地位;通過大手筆收購,剿殺競爭對手港灣等。當然,這些資本運作需要強大的支撐係統,那就是IFS(集成財務轉型)係統。不懂技術的話,還可以組織大規模研發,但如果不懂資本運作,華為將無法快速超越競爭對手,即使一時超越了,也可能很快被反超。
在“雲戰略”啟動一年之後,華為迎來了發展的新高度。2011年,華為躍居世界500強。華為在國內擊退國外的電信供應商巨頭之後,又揮師海外,不斷推進國際化戰略,從通信業到IT業進行了一係列的全球化布局。從搶灘俄羅斯市場,到與全球頂級運營商合作進行業務拓展、聯合研發,華為做得遊刃有餘。這些都離不開全球本地化策略和《基本法》精神的指導。
當然,華為的國際化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布滿了坎坷與艱辛。華為遇到的阻力主要有兩股,一是來自國際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二是目標市場的政治濾鏡。在升級再造的過程中,為了破解國際化怪圈,化作“輕舟”漂過海外壁壘的萬重山,任正非提出了服務創新與灰度妥協。服務創新表現為,通過更多的專業機構對目標市場進行評估、考察,在進入時尋求多種途徑的突圍,而不是僅靠收購和合資打天下。灰度妥協則表現為,與競爭對手謀求和解,不斷增加華為的透明度等。
彈指間,華為“雲帝國”走到了“後任正非時代”。花甲之年的任正非不得不考慮接班人的問題。在破界發展的過程中,能否實現可持續成長和維係領先優勢,關鍵還是在人,而這需要任正非的接班人和華為人的集體智慧。在這方麵,任正非“相信華為的慣性,相信接班人們的智慧”。華為的慣性就是攻擊性。在實現進化之後,華為的慣性演變為開放性。未來,華為的接班人將沿襲華為的慣性,在“雲時代”繼續做好四大主營業務,破界進取,以實現開放式成長。
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任正非說:“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流過太平洋,流過印度洋……不回頭。”這表達了華為堅持國際化、堅持開放發展,誓要突破原有市場邊界的決心。
華為在多年的國際化耕耘下,其產品和服務已經進入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了500多家頂級運營商,服務著超過20億的人。全天候、全方位,華為都在為他們的暢優溝通提供“雲、管、端”立體服務。不過,由於遭遇政治南牆,近幾年,華為在美國市場和印度市場的收獲乏善可陳。任正非所說的“流過太平洋”就是要在美國市場實現重大突破,而“流過印度洋”就是要在印度市場實現跨越式覆蓋……
目前,華為已經打破中國市場的邊界,開啟了“雲戰略”,準備再造升級。未來,華為將不斷打破國際市場的邊界,開辟更多的新興市場。最後,華為甚至會通過上市進入世界資本市場,真正打破實業邊界!
一江春水向東流,淙淙不絕,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