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應變的創造者
教育人才,比方說培養工程師的正確方法,就是將他們教育成為具有創造性的人,例如能夠麵對陌生情況和隨機應變。他們必須不怕改變,必須能安於改變,安於新事物,而且,假如可能(因為那樣最愉快,甚至能享受新事物和改變的樂趣)。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教育和訓練的不是舊的和標準意義上的工程師,而是新的意義上的即有創造力的工程師。
同樣,這種理論也對事業和企業中的領導者、管理者和執行者很有作用。他們必須是能夠對付任何新產品或任何舊工作方法不可阻擋和迅速過時問題的人,他們必須是不反對改變而能預見改變的人,是能夠以足夠勇氣接受它的挑戰並從中尋求樂趣的人。
我們必須培育出一大批頭腦靈敏的、適應潮流的創造者。我們必須以一種與慣常方式全然不同的方式給熟練的人或訓練有素的人或受過教育的人下定義(即,不作為一個具有豐富經驗因而能在未來事務中得益於此的人)。我們能稱之為學習的許多作法已經變得無用了。
任何種類的學習隻要是簡單的應用過去於現在,或在現在情境中利用過去的技術,在許多生活領域中都已經過時了,教育不再被認為根本上是或僅僅是一種學習過程,也是一種性格訓練,一種人格訓練過程。自然,這不是完全正確的,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很有道理,而且它將變得越來越正確。
這也許是最徹底、直率而無誤地暢所欲言的論斷,而且在過去生活的某些領域中幾乎一點價值也沒有。過分依賴過去的人在許多職業中幾乎成了廢物。我們需要一種新型的人,他能同他的過去決裂,他覺得自己足夠堅強、勇敢,能在現在情境中信賴自己,假如需要,能以一種隨機應變的方式妥善處理問題而無須做先期準備。
這所有的一切綜合起來更加突出了心理健康的力量。它意味著更加珍視對現實情況給予充分注意的能力,能注意傾聽,能注意觀察我們麵前的具體的、直接的契機。它意味著我們需要那些非同尋常的人,而不是麵對現在似乎現在不過是過去的重演,把現在僅僅當作應付未來威脅與危險而做好準備的時期,因為他相信自己能在無準備的情況下應付到來的時刻。這種新型的人,即使沒有冷戰,即使我們都聯合在一個種族中,也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需要他隻是為了對付我們將在其中生活的新型的世界。
關於冷戰和我們在世界中要不斷麵臨的新情況,給我們對創造性的討論提供了另外一些必要性。由於實質上我們討論的是一種類型的人,一種類型的哲學,一種類型的性格,於是,著重點便從對創造產品的強調,從對技術更新和美術產品和革新的強調等等轉移開。我們必須變得對創造過程、創造態度、有創造力的人更感興趣,而不單單是對創造產品感興趣。因此,我覺得更好的戰略是把更大的注意力轉向創造性的靈感階段,而不是創造性的實施階段,即轉向“始發創造性”而不是“次級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