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種新的方法來思考
墨守成規不可能產生創新力,也無法使人脫離困境。
有人喜歡用比較分析法來思考問題。麵臨抉擇,他總是坐下來將正反兩方麵的理由寫在紙上進行分析比較;也有人習慣於用形象思維法,把沒法解決的問題畫成圖或列成簡表。能不能換一種方法去思考,或交替使用各種不同的思考策略呢?
試試看。也許,最困難的抉擇也會迎刃而解。
有了創新性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去實施
有了創新性的想法,如果不去努力實施,再好的想法也會離你而去。想努力去做,卻又因為短期內收不到成效而不持之以恒,你也會同成功失之交臂。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是他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經驗之談。
堅持努力,持之以恒,才會如願以償。
突破創新的“瓶頸”
創新性思維的核心是創新突破,而不是過去的再現重複。它沒有成大事的經驗可借鑒,沒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它是在沒有前人思維痕跡的路線上去努力控製。
創造性思維決定了一個人到底能有多少突破。凡是保守、陳舊的思考習慣隻能重複過去,而不能改造過去。成大事者的習慣是:發揮創造性思維的能量!
我們必須明確那些不能突破自身局限的人,之所以在許多場合毫無起色,是因為固守於常現性思維,從而決定了自己不可能成大事。常規性思維一般是按照一定的固有思路方法進行的思維活動,他們的思維缺乏靈活性。創新性思維的核心是創新突破,而不是過去的再現重複。它沒有成大事的經驗可借鑒,沒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它是在沒有前人思維痕跡的路線上去努力控製。
因此,創造性思維的結果不能保證每次都取得成大事,有時可能毫無成效、有時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這就是它的風險。但是,無論它取得什麼樣的結果,都具有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因為即使是它的不成功結果,也向人們提供了以後少走彎路的教訓。常規性思維雖然看來“穩妥”,但是它的根本缺陷是不能為人們提供新的啟示。
對於試圖成大事的人來說,必須明白:人們為了取得對尚未認識的事物的認識,總要探索前人沒有運用過的思維方法,尋求沒有先例的辦法和措施去分析認識事物,從而獲得新的認識和方法,從而鍛煉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
在實踐過程中,運用創新性思維,提出的一個又一個新的觀念,形成的一種又一種新的理論,做出的一次又一次新的發明和創造,都將不斷地增加一個人成為成大事者的能力。
創新思維不斷滿足一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努力探索尚未被認識的世界,從而打開新的活動局麵。沒有創新性思維,沒有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一個人隻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就不可能在創新中發展,在開拓中前進,必然陷入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
成功的可貴之處在於創造性的思維。一個成大事的人隻有通過有所創造,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和真正幸福。創新思維在實踐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並激勵人們以更大的熱情去繼續從事創造性實活動,為自己的成大事者之路奠定基礎,實現人生的更大價值。
提到創新,有些人總是覺得神秘,似乎它隻有極少數人才能辦到。其實,創新有大有小,內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創新活動已經不僅是科學家、發明家的事,它已經深人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進行創新性的活動,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麵都可以迸發出創造的火花。成大事者在事業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標會不斷產生,在為新的事業創造奮鬥中,實現了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標,就會產生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