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種新的方法來思考(2 / 3)

對於一個成大事的人來說,創新和幸福是什麼關係?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把創新看作是“快樂的生活”,是“一種根本的快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創新是生活的最大樂趣,幸福寓於創新之中。他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什麼是生活的最大樂趣?我認為,這種樂趣寓於與藝術相似的創新性勞動之中,寓於高超的技藝之中。如果一個人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勞動,他一定會竭盡全力使其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充滿美好的東西,生活的偉大、幸福就寓於這種勞動之中。”這些論述深刻地揭示了創新與幸福的內在聯係,說明創新是獲得新的幸福的源泉。

為什麼說創新是成大事者獲得新的幸福的源泉和動力?我們知道,幸福是人們在追求目標過程中得到的精神滿足。而人們需要的內容是不斷發展的,需要的層次是不斷提高的,舊的需要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需要;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又會產生高層次的需要。要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需要,實現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就要靠創新。取決於創新,即他的幸福和成大事與否也在於創新。

世界上因創新成大事的人簡直就是不勝枚舉。

法國美容品製造師伊夫·洛列是靠經營花卉發家的,他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感觸頗深地說道:

“能有今天,我當然不會忘記一個司空見慣的秘訣,而這個秘訣我盡管經常與它擦肩而過,但過去卻未能予以足夠的重視,也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來對待。而現在我卻要說,創新的確是一種美麗的奇跡,它給了我成大事的支點。”

伊夫·洛列1960年開始生產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擁有960家分號,各個企業在全世界星羅棋布。

伊夫·洛列生意興旺,財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護膚品的桂冠。他的企業是惟一使法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勞雷阿爾”惶惶不可終日的競爭對手。

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無聲息地取得的,在發展階段幾乎未曾引起競爭者的警覺。他的成功有賴於他的創新精神。

“我成大事的秘訣很簡單,那就是永遠做一個不向現實妥協而刻意創新的叛逆者。”

這是美國實業家羅賓·維勒的話。羅賓·維勒的言行是一致的。我們能從羅賓·維勒的身上看到創新思維對一個人成功所起的作用有多麼巨大:

當全美短筒皮靴成為一種流行時尚的時候,每個從事皮靴業的商家幾乎都趨之若騖地搶著製造短皮靴供應各個百貨商店,他們認為趕著大潮流走要省力得多。

羅賓當時經營著一家小規模皮鞋工場,隻有十幾個雇工。

他深知自己的工場規模小,要掙到大筆的錢確非易事。自己薄弱的資本、微小的規模,根本不足以和強大的同行相抗衡。而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主動權,爭取有利地位呢?

羅賓選擇了兩條道路:

一是在皮鞋的用料上著眼。就是盡量提高鞋料成本,使自己工場的皮鞋在質量上勝人一籌。然而,這條道路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行走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自己的產品本來就比別人少得多,成本自然就比別人高了,如果再提高成本,那麼獲利有減無增。顯然,這條道路是行不通的。

二是著手皮鞋款式改革,以新領先。羅賓認為這個方法不失妥當,隻要自己能夠翻出新花樣、新款式,不斷變換、不斷創新,招招占人之先,就可以打開一條出路,如果自己創造設計的新款式為顧客所鍾愛,那麼利潤就會接踵而至。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羅賓決定走第二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