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學校的時候,聽教授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男人和女人出生前本來是合在一起的一個圓球,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上帝將這個球從中間切開,投在不同的地方。
當男人們和女人們出生長大後,開始慢慢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冥冥之中有的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重新合成了一個圓球,絲毫不差,從此順暢地越滾越遠。
也有的始終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卻和另一個半圓相遇、結合,從此在一次又一次的撞擊和摩擦中逐漸吻合……
在愛情和婚姻的征途上,如果有幸能遇到那個愛自己的、自己也愛的人,那是再好不過的。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幸擁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像歌詞中所寫的,“愛我的人對我癡心不悔,我卻為我愛的人甘心一生傷悲”,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那麼,當麵對婚姻,愛情一定是必要條件嗎?
張慧是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我們在一次合作中認識,在我看來,她在這個城市衣食無憂,算是典型的白領一族。在一次交流會上,張慧遇到明眸皓齒的顧翔,顧翔對著她一個陽光的微笑,配上雪白的襯衫和筆挺的西服,說不出的幹練和瀟灑,張慧以業務為由要了對方的電話。
於是接下來,張慧借口工作頻頻接近顧翔,從開始的工作接觸逐漸過渡到後來的逛街、看電影、吃飯……一切都進行的順理成章。
可是美好的時光也隻過了三個月,顧翔對張慧的態度就開始明顯的冷卻了,張慧的短信他一連幾條都不回,電話接起來三分鍾就說忙,經常是張慧滔滔不絕說得正起勁的時候,發現電話已經掛斷了。
可是顧翔越是對張慧冷淡,張慧就越是發了瘋的糾纏,短信一條又一條,電話一個又一個,直到顧翔告訴她,“我不愛你了,分手吧。”
在人們的思維習慣上,越容易得到的,越不會好好珍惜。張慧在這場愛情裏勇敢追逐,熱情付出,她做的並沒有錯,但是在顧翔看來,張慧對他的好來的輕而易舉,來的源源不斷,在經濟學上,當供大於求時,商品就會貶值,愛情也一樣。
但是反過來,如果張慧是顧翔曆盡千辛萬苦才追到手的,結果又會不同,張慧很有可能會被視若掌上明珠,那麼整天纏著對方噓寒問暖的恐怕也不是張慧,而是顧翔了。
分手後的張慧日日傷心,她覺得命運對自己實在太不公平了,一次次的回味過去,換來的是一次次的苦澀。食之無味,輾轉難眠,沒多久張慧就迅速消瘦下來。看到這些,朋友們著急不已,輪番勸慰,並介紹了程建給她認識。
程建是一名程序設計員,一米八的身高帶給張慧莫名的安全感。程建屬於比較老實的類型,話不多,長相也不出眾,一起逛街的時候兩個人基本都不怎麼說話,因此張慧開始對他的態度也是不溫不火。
但是張慧卻總能在天冷的時候收到程建的短信,提醒她多添點衣服;晚上看完電影,程建也要堅持送張慧到樓下,看著她房間的燈亮起來才走;不論何時何地,隻要張慧一個電話,程建就會迅速趕到。
就這樣,這個不善言談的大男生一點點驅走了張慧心中的陰霾,讓張慧重新感覺到了溫暖,直到張慧生日那天,她“一不小心”在蛋糕裏吃出了一枚鑽戒。兩個人平淡而溫馨地結了婚,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卻贏得了細水長流的幸福。
女人是愛幻想的動物,每個女人都渴望擁有驚天動地的愛情,但事實上,璀璨如煙花的炫目卻最容易消失不見。張慧對程建的感覺雖然一直很平淡,沒有對顧翔那種纏綿糾纏的喜歡,但正是這種平淡才是婚姻道路上最寶貴的財富,像程建對張慧,一個人的愛情最終變成兩個人的感情,相伴一生。
在我們父輩的那個年代,很多婚姻都是由他們的父母促成的,相攜相伴幾十年的恩愛夫妻也隻是當年見過幾麵就匆匆完婚,少了花前月下,缺了海誓山盟,日子卻也一樣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