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的食肉恐龍(1 / 2)

貪婪的食肉恐龍

其實這樣評價食肉恐龍一點也不公平。

既然是食肉恐龍,當然也隻有捕殺獵物來維持生命了。在自然界中,弱肉強食則是自然界中無情的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是生物進化的原則。

為了生存,食肉恐龍不得不這樣“貪婪”,總之一句話——為生活所迫。

也許我們不喜歡看那些血淋淋的廝殺場麵,所以我們不能接受那些凶猛的食肉恐龍,但卻能平靜地接受食草恐龍咀嚼植物的情形,因此,即使腕龍吃得再多,也不會說它們貪婪,而食肉恐龍哪怕吃的還不夠它填飽肚子,我們也會把這個貶義詞用到它身上。

食肉恐龍饑餓時,那窮凶極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凶樣子,真的可以叫做貪婪了。

躍龍,生活在侏羅紀最興盛的時期,它每天的任務便是穿梭在綠樹叢林之間,張著大而有力的下顎,露出尖尖的牙齒,為了維持它長達11米,重達十幾噸的身體的需要,而勇猛出擊,即使遇到比自己大幾倍的恐龍也想冒險一試。

恐爪龍,個頭雖然一般,但是在恐龍群裏,它可是個名副其實的“殺手”。

它每隻腳的第二個趾頭上長著如同彈簧刀一樣的利爪,嘴裏也是鋒利的牙齒。隻要爪子或牙齒碰到的獵物,幾乎沒有生還的機會。

小的食肉恐龍在它的世界裏,也是一方霸主,隻有一隻鵝那麼大小的美頜龍,也是蜥蜴們最可怕的對頭,一小群美頜龍在一塊,三下五除二,一會兒就會消滅掉一大群蜥蜴。

白堊紀時的似雞龍,它連空中的昆蟲也不過不會放過,這家夥身體靈活,眼力好,即使在天黑的時候,抓過往的昆蟲也是小事一樁。

在恐龍的世界裏,大到幾十噸重的植食性恐龍,小到天空中的小昆蟲,都是這些凶猛的肉食恐龍的口中美餐。因此,說它們貪婪一點也不過分。食肉恐龍的捕獵方法

在恐龍世界裏,食肉恐龍雖然凶猛,但也並不是每天都能捕捉到獵物而填飽肚子,它們餓肚子的現象也經常發生,尤其是那些個子小的肉食恐龍。

為了生存,它們也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捕獵方式。

成群結隊地捕殺獵物成了食肉恐龍們捕獵的一種主要方式。

你想,食草恐龍一般個頭都比食肉恐龍大,有的大幾倍,更何況,食草恐龍一般是群居生活,一大群一大群地在一起,而且,它們也有自衛工具,比如身上的厚厚鎧甲、棒槌似的尾巴、可怕的尖角等等,單個的食肉恐龍一般難於下手。於是,它便像今天的狼群那樣,集體出動。

恐爪龍,身長約3.3米,它們一旦瞄準獵物,便一齊奔上去,把目標圍住,然後趁其不備,有的從後麵撲上去,有的用利爪撕扯對方的皮肉。

腕骨龍,約1.8米長,這麼小的身材,單個兒覓食可能非但找不到,反而會填了大型食肉恐龍饑腸轆轆的肚子。於是,幾隻腕骨龍聯合出擊,運氣好,也可能掀翻一隻身軀龐大的梁龍。這就是集體“狩獵”的好處。

古動物學家在南部非洲的玻利維亞發現的化石表明:遠在侏羅紀時代,整個群落的食草恐龍常被多達50隻以上的食肉恐龍圍追堵截,那情形,現在想一想,都覺得毛骨悚然。

當然,也有樂於單獨“狩獵”的,像霸王龍這樣的大型食肉恐龍,找到食物並成功地把對方變成口中美餐的機率比較大,所以,單個的大型食肉恐龍也是食草恐龍和小型食肉恐龍的巨大威脅。恐龍吃石頭

我們知道,雞的胃裏經常有一些小石子,這些小石子是用來幫助它消化的。

食草恐龍的胃裏也有這種石頭,科學家把它稱為胃石。

食草恐龍為什麼要吞下這些石頭呢?是不是覺得吃石頭好玩,還是因為石頭裏有什麼營養?

其實都不是,原來它們是迫不得已,是蜥腳類恐龍自身的特點造成的。

一是它們沒有用於咀嚼的臼齒,它們的牙齒都不厲害,吃到嘴裏的東西沒法嚼碎。由於這個特點,人們一直認為它們應該生活在水中,以一些柔軟的水生植物為食。可後來人們改變了看法,因為他們發現它們的胃裏有胃石,通過胃石的翻滾、攪攔,就容易把粗粗的樹葉,樹枝攪拌成糊糊狀,這樣,就可以消化了。

另外一個特點是,蜥腳類恐龍的身體太龐大了,它們每天需要的食物簡直無法想像,比如,一隻成年的腕龍,它每天需要的食物達1500公斤,而它們的腦袋又小,嘴巴也不大,因此,它們每天隻有不停地吃,即使能嚼爛食物,它們也沒有這個時間,更何況它們的牙齒本來就不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