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後記(6)(3 / 3)

503炯之,即沈從文。

504關於古典主義者與羅曼主義者相罵,一八三○年二月二十五日,雨果的浪漫主義劇作《歐那尼》在巴黎法蘭西劇院上演,觀眾中支持古典主義的頓足、起哄,擁護浪漫主義的則狂熱喝采,雙方的喧嚷聲混成一片,甚至引起鬥毆。羅曼主義,今譯浪漫主義。

505彼兌飛,即匈牙利詩人裴多菲。

506《世界文庫》,鄭振鐸編輯,一九三五年五月創刊,上海生活書店發行,每月發行一冊,內容分中國古典文學及外國名著翻譯兩部分。

507沙袋,舊式電燈為調節燈頭懸掛高低而裝置的瓷瓶,內貯沙子,故俗稱沙袋。撲落,英語Plug的音譯,今稱插頭或插銷。

508指略悉珂所作的《鐵的靜寂》。《一天的工作》,魯迅翻譯的蘇聯短篇小說集,內收作家十人的作品十篇(其中二篇係瞿秋白譯,署名文尹),一九三三年三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509上田進(1907—1947),日本翻譯家。曾將俄羅斯文學和蘇聯文學多種譯成日文。

510西崽,舊時對西洋人雇用的中國男仆的蔑稱。

511“那摩溫”,即英語Number one的音譯,意為第一號,當時上海用以稱工頭。“土司”,即英語Toast的音譯,意為烤麵包片。

512《探母》,即京劇《四郎探母》。演的是北宋楊家將故事。

513“事大”,服事大國的意思。

514“花旗”,舊時我國一些地方對美國的俗稱;“茄門”,英語German的音譯,通譯日耳曼,指德國。

515“幫閑文學”,作者曾在《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的講演中說:“那些會念書會下棋會畫畫的人,陪主人念念書,下下棋,畫幾筆畫,這叫做幫閑,也就是篾片!所以幫閑文學又名篾片文學。”

516宋玉,戰國後期楚國詩人,頃襄王時任大夫,著有《九辯》等。

517司馬相如(約前179—前118),字長卿,蜀郡成都人,漢代辭賦家。

518李漁(1611—1680),號笠翁,浙江蘭溪人,清初戲曲作家。

519袁枚(1716—1798),字子才,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代詩人。曾任江寧知縣,辭官後築隨園於江寧城西小倉山,自號隨園。著有《小倉山房全集》。

520絳洞花主,《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別號。

521黃埔,指孫中山在國民黨改組後所創立的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在廣州黃埔。

522指一九二七年四月八日所作的題為《革命時代的文學》的講演,後收入《而已集》。

523李守常,即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524一種期刊,指《少年先鋒》,旬刊,李求實(偉森)等主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廣東區委會的機關刊物。

525研究係,黎元洪任北洋軍閥政府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的時期,原進步黨首領梁啟超、湯化龍等組織“憲法研究會”,支持段祺瑞,並勾結西南軍閥,進行政治投機活動,這個政客集團被稱為“研究係”。

526楊遇夫(1885—1956),名樹達,湖南長沙人,語言文字學家。曾留學日本,曆任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湖南大學教授。著有《高等國文法》、《詞詮》等。按文中所說自稱“楊樹達”者本名楊鄂生。

527晨報,梁啟超、湯化龍等組織的政治團體研究係的機關報,原名《晨鍾報》。其在政治上擁護北洋政府,但它的副刊在進步力量推動下,一個時期內曾是讚助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刊物之一。孫伏園任編輯時魯迅經常為它撰稿,孫伏園去職後即不再投稿。

528陳通伯,名源,字通伯,筆名西瀅。

529Tolstoi,即托爾斯泰。Andreev,即安德烈耶夫。

530斷腸花,古書曾有記載:“昔有婦人懷人不見,恒灑淚於北牆之下。後灑處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婦麵,其葉正綠反紅,秋開,名曰斷腸花。”也就是現在的秋海棠。

531濂溪,即宋朝周敦頤,作有《愛蓮說》。

532“興風狂嘯者”,指老虎;“小於菟”,小老虎。

533這首詩為悼念“左聯”五烈士而作。

534運交華蓋,指華蓋運。作者在《華蓋集·題記》中說:“ 這運,在和尚是好運:頂有華蓋,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華蓋在上,就要給罩住了,隻好碰釘子。”

535熛,詩中“熛”原作“焰”。

536劫波,佛家語,梵文kalpa的音譯,略稱為劫。古印度婆羅門教認為世界經曆若幹萬年毀滅一次,爾後重新開始,一生一滅叫做一“劫”。後人借用指天災人禍。

??

??

??

??